佟瑋
摘要:中國的商業從明代起開始快速發展,商品經濟發達促使小說文本得以發展壯大。印刷,造紙,雕刻技術地不斷革新使小說的傳播成為可能。小說這種通俗文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唐代傳奇,元代話本的發展為小說地繁榮奠定了閱讀基礎。基礎設施地不斷完善,水路陸路的交通便利使得商人能夠將小說以低成本運輸各地,這些因素都促進了小說的大眾化傳播。
關鍵詞:明代;商業;印刷技術革新;小說
明代手工業不斷發展,商品經濟隨之發展,商人的數量和地位上升。世人開始重新審視商人,由四階層商人地位最低,到正視商人,重視商業。工、商階層進入城市,促使城市的規模不斷發展。同時他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斷增強,促使小說文化進入蓬勃發展時期。
小說文本由于篇幅和更新換代頻率高,它地發展和快速傳播對于造紙印刷技術的依賴大,所以當技術和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在民眾中傳播,并被接受。
1.明代小說文化發展的原因
1.1商業發展的結果
中國在封建社會一直保持著重農抑商的傳統,商人社會地位低下。商業的發展會導致舊的生產方式解體和新的生產方式誕生。所以封建王朝為了鞏固封建地主經濟一直保持著打壓商業重視農業的政策,使商品經濟不會威脅到國家政治體系。[1]
而在明代中后期由于技術的進步,工、商業不斷自然發展,大量人口進入城市,市民階層發展壯大。市民階層要求更合適的精神娛樂產品,供他們消費。而市民階層主要由商人、小販、工匠構成,他們有消費文化產品的欲望卻受限于文化水平的不足,因此要求文化產品必須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具有大眾化的色彩,這一切促進了小說這種通俗文本的發展。[2]
1.2傳統文學的自然發展趨勢
在商品經濟地不斷沖擊下,儒學經典書籍的地位也有所動搖,文化逐漸由經營壟斷走進大眾的視野。
文學本身也在不斷地發展,每個朝代文學體裁地發展都會有自己的側重點。當一種文學在發展中逐漸走入瓶頸時,文字沒有更多新意時,文人們就會謀求新的出路。比如漢朝的賦,唐朝的詩,宋朝的詞,元朝的曲。同時文學的受眾階層不斷下沉,逐漸走向通俗,被更多人所享用。唐朝傳奇、元朝話本的發展已經養成了足夠的對小說文體的閱讀習慣。
文人也在閑暇時間閱讀小說并肯定了小說的地位。其情節生動曲折,涉及的題材廣大,如才子佳人,官場諷刺,風土人情等,較其他文體更具閱讀趣味,適合閱讀享受,這也方便了小說地傳播。 [3]
2.明代小說的發展階段
2.1明代前期(洪武一成化)——沉寂期
印刷技術的不成熟影響小說發展,此時抄寫是書籍傳播的主要方式。官府甚至組織專人抄寫,因此官方小說的數量少,說書、自抄書是小說的主要流傳手段。民間刻本因為成本和技術原因并不是主要流傳方法。
2.2明代中期(嘉靖—萬歷)——小說傳播繁盛期
這一時期,印刷技術的完善和不斷發展,民間刻書技術得到發展,由于受眾廣大,需求量增加使得集體印刷成本下降,商家有利可圖,民間小說刻本數量大大增加。此時江南的書坊是最大的刻書源地。民間書坊出書量大到可以將書籍出口到日本,此時書坊也逐漸發展出了成熟的雇傭制度。由于利潤驅使,讀書人也越愛越愿意從事書業。小說的體裁和故事情節也更豐富,通俗小說由于閱讀難度低備受喜愛。
2.3明代中后期——成熟期
此時印刷技術成熟,小說故事情節不斷豐富,便捷的交通,足夠穩定且龐大的受眾,商家成熟的生產體系和員工的雇傭制度等等,這些因素都是小說得以不斷發展的必要因素。
3.商業技術的發展
3.1大眾化出版的實現
大眾化出版首先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刻印技術的民間推行和及經濟的強有力支撐。明代洪武時期書筆墨免于稅收。明朝時期也是造紙技術的成熟期,由于原材料的擴大使得竹紙成本低廉,質量上也由原來的易碎不耐存儲變得堅韌方便使用。在刻印技術上,活字印刷術成熟極大提高了刻印書本的速度和能力。在經濟上,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得商人逐利進入書籍刊印市場,又在身份上有所提高,可以接觸到大量學子,在文本選擇上可供挑選的余地大大增加。這些因素都方便了小說的傳播。
3.2文本裝訂技術的發展
在效率方面有刊印技術、字體、版式、裝幀等的不斷改進,使得小說文本本身的傳播極為方便。在印刷上,由于活字印刷術的技術不夠穩定,雕版印刷仍然占據市場份額。而雕版印刷的成本大,靈活度低,制作困難等因素得到了解決,產生了明匠體,這種字體呆板、美觀度低、藝術水平低下,但方便工匠雕刻,可以縮短制作周期,使小說的印刷周期縮短。
在裝幀方面,由流行的包背裝逐步變成線狀書,既節省了紙張,又方便了裝幀,還可以縮短成本。在排版上,密集的排版方式既方便印刻也降低了成本,縮短了印刷周期。至此,由于技術更迭、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明代后期出書周期短至一個季節就可以完成。
3.3商業交通及郵驛的發達
小說的跨地域流通需要依托便利的交通,明代的運河和長江、黃河水域的利用,使跨地域的流通物資成本降低,水系交通網絡便利了物資的傳播。而在陸地運輸上,民間郵政制度建立,縮短了地區與地區間的流通時間,方便商品運輸。
3.4圖書發行業成體系化
商人從生產、運輸上可以獲利,商人的活動范圍不斷擴大,他們之間守望互助,使圖書發行能夠成體系化,將大量印刷的書本發送到購買者的手里,不至于囤積。學子不斷進入這個行業也是小說內容能夠長久保持活力的有力保證。許多科舉不成的學子可以通過寫書賺取錢財,他們樂于通過這種方式施展才華,補貼家用。
4.小結
綜上所述,明代小說能夠得到發展主要得力于于商業的繁榮發展,明代的商品經濟發展是小說得以繁榮的最主要原因,正是這個因素使得小說的文體得以發揚。除此外人們的審美需求通俗化,書本的裝訂技術、印刷術的發展,文人對于新文體的使用,交通的便利發展這幾個因素也促進了小說的發展繁榮。
參考文獻:
[1]謝志遠.中國古代商業小說敘事研究[D].湖南小說師范大學,2015.
[2]薛歡.明清小說中的商人形象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12):8-9.
[3]張佳妮.明代萬歷年間社會經濟對文言小說的影響研究[D].中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