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彬斌
摘要:在產業集群的發展過程中,市場競爭與合作并存,產業鏈高度協作,互相依存。5G產業作為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開放、互聯、協同的優勢,本文分析了鹽城5G產業集群發展的前景和現有模式,并從強化政策扶持、區域協同發展、樓宇經濟引領、產學需求導向、人力供給調整和風險投資助力六個方面對改善鹽城5G產業集群技術創新和產業集聚水平進行探討。
關鍵詞:5G產業集群;技術創新;樓宇經濟;產業集聚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4家運營商發放5G商用牌照,標志著中國5G商用時代的正式開啟,中國也將成為全球第5個正式實施商用5G的國家。1G到4G技術應用帶來的變化我們有目共睹,尤其是4G的相關應用,一系列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新業態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5G(第五代移動通訊)是4G技術的延伸和升級。5G將重塑傳統的生產方式,并且將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最終實現社會的變革。
“技術推動,應用落地”是新時代的發展特征,5G技術的發展,為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5G、人工智能產業的創新發展,助力數字化生態建設,進而推動產業集群數字化發展。而產業的集群發展,又助推新技術的發展。5G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與蒸汽機、電力、電報、互聯網同等級的技術革新。這類發現或發明被稱為“通用技術”,是社會發展主要動力的一部分,他們通過在多個行業中的廣泛應用,扮演轉型變革的催化劑角色,這些變革將改變產業集群知識創新過程,并將重塑產業集群新生態。
1.5G創新為“產業新鹽城”提供新機遇
全球知名智庫IHS Markit研究發現,5G將是推動移動技術進入通用技術專屬領域的催化劑。根據IHS Markit的預測,到2035年全球5G產業鏈將創造3.5萬億美元產出,在全球其他行業中將創造12.3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同時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而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測算,2020—2025年,中國5G商用帶動的信息消費規模將超過8萬億元,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0.6萬億元。到2030年5G將帶動超過800萬人就業,間接提供1150萬個工作崗位。
鹽城堅定實施國家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戰略,依托國家和省級層面政策發展機遇,積極構建產業技術創新生態體系,集聚更多創新資源,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推動鹽城5G產業創新發展。
近年來鹽城與華為、阿里、騰訊、微軟等行業巨頭都開展了廣泛的交流合作,招引落戶東山精密、賽博宇華、華旭光電、華人運通等200多個終端企業和應用場景項目,與鹽城電信、華人運通開啟5G戰略合作,建成鹽城高新區智能終端產業研究院等一批創新平臺,形成了較為完整的5G產業鏈,致力于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創新高地。
2.5G創新推動鹽城產業發展思路新變革
鹽城5G產業發展思路的構建應基于兩個目標: 第一,培育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企業。新興產業的發展往往會帶動產生新的業態,此時傳統的商業模式可能難以適應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因而可選擇商業模式創新的產業發展思路。另外,終端產品快速進入市場并培養用戶基礎,有利于形成先發優勢,且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才能真正實現產業化,因而可選擇快速迭代的產業發展思路。第二,鹽城尚未進入5G試點城市,在5G產業的基站系統和網絡架構上相對上海、南京和蘇州等城市相對薄弱,為了實現后發趕超,可以選擇以5G產業鏈的下游帶動上游的發展思路。
2.1商業模式創新發展思路
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經濟價值需要通過一定的商業模式才能實現,商業模式構成了技術和經濟價值的橋梁。因此,新技術的商業化和產業化往往伴隨新商業模式的出現,例如信息技術時代騰訊公司為用戶提供的免費即時通訊基礎服務的商業模式。因此,注重5G技術商業化的商業模式往往有利于推動產業發展并形成競爭優勢。企業一般都需要從外界獲取各種資源以進行各類商業活動,因此,從資源視角看,企業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將帶動商業模式變革,即通過重新整合、協調和配置企業內外部各種資源,進而形成協同效應,為顧客創造新的價值。例如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平臺模式,通過電子商務平臺不斷向物流和金融等周邊行業領域擴展和延伸,形成龐大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進而不斷改善用戶體驗。我市可積極推動企業傳統商業模式的變革,探討適合未來5G技術商業化的商業模式。
2.2快速迭代發展思路
快速迭代指通過推動終端產品快速進入市場,在市場反饋的基礎上不斷迭代優化的開發方法。基于快速迭代的發展模式主要有三方面優勢: 第一,快速進入市場有利于培養用戶習慣,從而搶占市場份額和擴大用戶規模。在互聯網時代下,用戶是產業發展的戰略性資源,用戶基礎擴大到一定規模,將形成“強者愈強”的效應。第二,將實現某一核心功能的產品推向市場,可有效試探產品是否符合市場需求。如果產品不符合市場需求,企業可靈活調整方向,從而節約成本; 如果產品符合市場需求,企業則可在最初版本產品的基礎上,不斷開發新功能以滿足顧客需求。第三,企業在產品進入市場后,不斷跟蹤用戶體驗的反饋信息,在此基礎上持續對產品進行改進和優化。利用用戶體驗反饋信息,實質是讓用戶參與產品開發過程,從而有效降低企業的產品開發成本。因此,在5G產業終端產品開發領域,可采取快速迭代的終端產品開發模式,通過加速對市場和用戶體驗的響應速度,不斷完善和提高產品或服務質量,提升5G產業的競爭力。
2.3產業鏈下游帶動上游發展思路
對于5G整個產業鏈,我們可以簡單分為上游和下游兩個方面。上游主要是基站系統和網絡架構,下游主要是智能終端及應用場景。5G技術在某一個應用場景得以應用后,只有在市場中獲得用戶認可,才能真正實現商業化和產業化。考慮到目前我市在5G產業鏈的下游更具優勢,因此,我市5G產業發展可優先構建5G產業鏈的下游優勢,突出智能終端產業首位度,鞏固5G商用智能終端會議招商成果,大力發展智能終端產業以及車聯網產業,扶持東山精密、賽博宇華和華人運通等眾多終端企業和應用服務企業,通過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再利用產業鏈的下游優勢帶動上游發展,逐步改變我市網絡架構和基站系統等領域相對薄弱的局面。
3.群策群力,5G創新構建鹽城產業集群發展新路徑
3.1區域協同發展,優化鹽城5G產業集群發展戰略布局
5G產業抱團發展趨勢明顯。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均公布了協同發展方案。2019年5月,江蘇省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建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長三角一市三省要共同推動長三角地區成為全國5G建設和應用示范區域。區域5G協同式布局可以打通區域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在更大范圍、更大程度上探索5G應用服務和衍生價值,更充分地發揮5G賦能傳統產業的作用。鹽城可以積極主動對接上海、南京和蘇州等5G試點城市,探討城市間資源和要素自由流動的法規和政策,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各種要素在城市群內實現有效配置,實現5G產業集群的跨越式發展。
3.2樓宇經濟3.0,優化鹽城5G產業集群要素集聚水平
樓宇經濟是近年來城市經濟發展中涌現的的新型綜合經濟業態,是以商務樓、功能性板塊和區域性設施為主要載體,以現代工業集聚為典型特征的經濟形態,有著集約型和高密度的特點。全球知名咨詢機構仲量聯行指出,目前樓層經濟已經發展到了3.0時代,上下游產業鏈得到有效整合,“空間 + 配套 + 運營”的全方位競爭成為主流趨勢,這將對5G產業集群帶來全新機遇。眾所周知,在產業集群的發展過程中,企業的集聚如果不形成集群,就會產生惡性競爭阻礙產業的發展,并不是產業的集聚都會形成產業集群,只有知識溢出和技術擴散才會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到集群階段,而在樓宇經濟3.0時代,樓宇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樓宇內部企業的分工協作使得產業價值鏈不斷重組,勞動力、資本、 信息、技術等經濟要素高度集中,有利于知識、信息和技術擴散,從而進一步促進要素聚集從而形成產業集群。比如雄安新區的共享辦公空間就是樓宇經濟3.0時代的最好樣板,我市可以參考樓宇經濟3.0模式開展規劃建設,促進5G產業的良性集聚,大力培育在5G領域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帶動力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3.3人力供給調整,優化鹽城5G產業集群人才資源網絡
要實現5G領先優勢,必須打造產業人才優勢,以構建鹽城5G產業集群人才集聚網絡。一是加大力度引進5G產業國內頂尖團隊,為5G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引入“最強大腦”。二是打造與5G“產業鏈”相適配的“人才鏈”。從基礎學科研究到中高端技術研發,再到終端產品呈現,5G產業會構成一個前后緊密銜接的龐大產業鏈,需要培養和發展大量復合型、專業化的高精尖人才,尤其在芯片、大型軟件、集成電路、智能算法等重點5G核心技術領域,急需加強大量相關專業的核心人才供給。三是加強5G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升從業者素質。瞄準5G產業鏈人才需求,加強校企合作和定向式、訂單式培訓,大力發展職業技能培訓、在崗培訓與認證,全面提升勞動者素質。
參考文獻:
[1]金元浦.全球競爭下5G技術與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新變[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蘭虹,趙佳偉,義旭東.以新基建引領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潛力、挑戰與建議[J/OL].西南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