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發展再制造的優勢與可行性。本文首先分別討論了再制造產業的特點,并結合新亞歐大陸橋本身所具備的優勢,分別從再制造成本、再制造市場、勞動力等角度分析了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發展再制造產業的優勢。最后,本文給出了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發展再制造產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再制造產業;新亞歐大陸橋;再制造產業園區
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在今后五年甚至更長時期中,加快推進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轉移的步伐。另外,“十四五”規劃提出努力發展新興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和產業轉移將在我國中西部經濟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亞歐大陸橋貫穿于我國的東中西部,輻射范圍較之于其他交通干線也最廣。國家的“十四五”規劃是新亞歐大陸橋發展的契機。
1.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發展再制造產業優勢分析
1.1再制造中勞動力成本優勢
在我國現有條件下,消費者對于再制造產品的認識還處于初級階段。再制造產品的銷售往往以價格低取勝。因此,勞動力成本的降低將大大有利于再制造產品價格的降低,從而有利于再制造產品的銷售。在再制造過程中,耗用最多的是勞動力成本,勞動力和日常開銷等成本占到了60%以上,因此勞動力成本問題在再制造中尤為重要。
同時,再制造的操作流程更繁復,對勞動力的需求也更大。一般來說,回收的廢舊物資多種多樣,新舊程度也不一,拆解、清洗、零件檢測、篩選等流程的工作只能由人工來完成,使用勞動力比使用機器更劃算。再制造與生產相同產品的制造業相比較通常需要3-5倍的勞動人員,是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型行業。發展再制造有利于增加就業機會。
1.2再制造運輸成本優勢
回收的廢舊產品一般會污染環境,為了裝卸搬運的方便,并防止產品污染環境,要對回收產品進行必要的包裝。對回收產品的運輸,要根據物品的形狀、單件質量、容積、危險性、變質性等選擇合理的運輸手段。對于原始設備制造商再制造體系,由于再制造生產的時效性不是很強,因此可以利用新產品銷售的回程車隊運送回收產品,以節約運輸成本。
以汽車發動機再制造為例對再制造中的運輸成本進行分析。主要包括:報廢發動機運輸成本、再制造發動機的生產成本、再制造發動機的運輸成本和再制造發動機使用成本。在再制造產品成本中,運輸成本占有相當比例。如果再制造產品成本中運輸成本能夠降低,將大大有利于再制造整體成本的降低。
2.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發展再制造產業對策建議
2.1積極運用國家政策鼓勵和規范再制造產業發展
一方面,我國再制造產業處于起步階段,市場仍需大力發展。另一方面,我國再制造產業尚未形成完整的再制造體系。因此,在發展再制造過程中,存在大量對自然資源、市場資源的浪費與破壞的情況。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如果發展再制造產業,一方面既要放開政策限制,積極鼓勵企業從事再制造;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走先污染破壞,后治理的老路。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再制造的初衷。
從短期看,基于資金的趨利性,社會資金很難投向新亞歐大陸橋沿線,而會更多地流向東部沿海地區。從長期看,國家應制定更多的稅收、利率等優惠政策,積極引導社會資金的轉向。從國家的“十二五”規劃可知,國家政策必然向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傾斜。
2.2因地制宜發展再制造產業園區
從產業集聚的供給條件來看,是在現代生產技術與市場環境下,再制造技術的推廣性、產品的多樣性、競爭環境的多樣性都比較容易實現。而對再制造技術的協同研發已經是國家和企業的共同意向。然而,低成本運輸條件并不是在每個地域都可以實現。如果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發展再制造產業,恰恰具備該優勢。
從產業集聚的形成因素來看,如果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發展再制造,其他因素已具備或者借助于再制造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在短期內可以實現。目前的薄弱環節則是“產業環境”以及“企業規模與實力”與“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產業環境是指區域內產業的種類、集中度、發展態勢等等。良好的產業氛圍能夠帶來豐富的需求以吸引廣大再制造企業的加入,從而引起該區域再制造產業集聚的產生。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建立在企業規模與實力基礎之上。產業環境的培育以及企業規模與實力的增強則非一日之功,也是國家需要重點關注和大力發展之處。
3.結論
本文討論了在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發展再制造產業的可行性。一般來說,一個產業能夠得以發展,是各方面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而本文針對再制造產業在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發展進行分析,主要根據我國再制造產業的發展現狀,只考慮了其中的再制造成本因素。本文結合再制造的特點與新亞歐大陸橋的特點,分析得出在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發展再制造產業會大大降低再制造成本,同時也有利于再制造產品的銷售,而且也有利于解決勞動力剩余等問題。因此,本文認為我國應在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而這一方面需要國家政策的引導和規范,另一方面也需要企業從長遠考慮在路橋沿線從事再制造。
基金資助: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015SJB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