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雷
摘要:中華文化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形成了完整的中華文化體系。在高中語文的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將近40%,在語文考試中又對文言文的考察增設了古代文化常識內容,可見其重要性。本文旨在通過調查分析,結合筆者教學實踐,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教學提出更加科學合理和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文言文 古代文化常識
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文化基因,對待文言文的教學,學生不止應該讀懂文言文,更要讀出情感,讀出文言文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在高中語文教材文言文的注釋中就蘊涵著許多古代文化常識,教師應該以此為依托,豐富學生的古代文化知識,這既是對教學任務的完成,也是對中華博大精深文化的傳承。
一、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
古代文化常識大多數是以高中教材中文言文注釋的形式出現的,具備零散的特點,缺乏系統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通常跟隨文言文語句進行講解,不會進行歸納整理,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缺乏整體性認識和總結。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定期對學過的古代文化常識進行歸納,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幫助學生做好知識的串聯,加深學習印象。比如:教師可以將古代文化常識分為天文歷法、衣食住行、姓名稱謂、宗法禮俗、地理區域等不同類別,對每個類別在進行詳細劃分。在姓名稱謂中又可分為對不同身份、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人的稱謂,這樣的總結使知識更加系統,更有關聯性。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編寫相關考題的方式加深學生的記憶。大多數的考題都是四個選項,每個選項都是有標準的正確說法的,出題人知識對其中的細節描述進行調整和更換。在每一個階段的文言文篇章學習結束時,教師就可以出幾道這樣的常識題,要求學生選出正確答案,并且將錯誤的選項進行更正,在這樣的糾錯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知識點和考點,以此為基礎,逐步引導學生,自己出題,便于理解和記憶。
二、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
1、知識競賽法
高中階段的學生大多數爭強好勝,自尊心和榮譽感極強,利用他們的競爭意識,開展古代文化常識的知識競賽,不但能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學生的參與度,也能督促學生關注和學好古代文化常識。在競爭的過程中,學生會更加專注地進行文化常識的學習和積累,不斷地進行文言文和文化常識知識的擴充,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比如:在每周可以選擇一天的晚自習,利用前十五至二十分鐘進行古代文化常識知識競賽,可以采用個人戰和小組戰的不同形式,甚至可以設置晉級賽。對知識競賽的題型可以設置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等節省時間的項目,同時,可以為每周的競賽設置不同的主題,諸如天文地理、科舉考試等,讓學生不只是機械的記憶古代的文化常識,更在競賽的過程中進行知識運用,不斷的喜愛上古代的文化。
2、課前演講法
語文課堂需要培養的使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在古代文化知識的教學中,我們就可以把這些知識通過演講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在演講的過程中,學生在演講內容準備的時候,就會對文化知識進行搜集整理,然后通過自己的理解變成演講內容,在演講的時候,其他的學生也可以有所收獲,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形成班級內的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課前要求學生按照學號利用課后時間進行準備,對自己最感興趣的文化常識進行三至五分鐘的課前演講,在演講的過程中可以自己準備道具或者是利用多媒體進行幻燈片和視頻播放等,也可以設置背景音樂,通過這樣的精心準備,既讓每個演講者掌握了知識,也傳遞給了每個聽眾,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比如講解二十四節氣這一文化常識內容時,就可以讓每個學生每節課為大家講解兩個節氣,做好知識的擴充。
3、情境體驗法
在許多文言文的文章中,最開始都是一段對環境的描述,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營造這樣的環境氛圍,創設情境,將知識的傳授融于情境的表現之中。文言文的學習是枯燥的,因為大量的文言文都是在有一定的文化常識積累下才能夠很好的解讀的,這樣的內容很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為學生創設情境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故事情境中,扮演文言文中的人物角色,走進故事內容中,在故事情節中,不斷加深對時代背景下的文化常識的理解和應用,也能夠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幫助學生提高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比如當講授《荊柯刺秦王》篇章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電影《刺秦》中的片段,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更好地理解“羽聲”這樣的文化常識的具體含義;當講授《廉頗藺相如列傳》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己準備教具,了解當時的文化背景的禮儀制度等,在課上進行情節表演。讓學生通過這些不同的方式,拉近與古文之間的距離,更好地融入古代的情境中,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進行更好的呈現和掌握。
4、自主探究法
當今是一個互聯網時代,隨著科技的發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方式也更加多樣,是完全可以進行自主探究,則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也至關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組建學習小組,每個小組自己選擇一個與古代文化常識相關的研究主題,在課后進行資料收集和小組討論,形成學習成果匯報,安排一個代表在課堂上進行分享,教師對分享的內容進行點評和補充,在學生了解古代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進行思想的碰撞,在自我探索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整個班級的學生可以共同吸收研究結果。學生已經進入到高中學習階段,有過之前小學和初中的學習經驗,不能在學習時完全依賴教師的講解,要學會在學習中更加自主的完成教學任務和語文知識的學習,教師也應該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思考、自主學習和自主討論的機會,讓學生在文言文和文化常識的學習過程中,具備一定的自主性,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完成知識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學習能力的提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古代人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才衍生出了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識內容,這些內容不只是語文知識,更是中國人的精神內核,學好這些文化常識不但有助于我們理解文言文、古詩文等古代人的語言表現,更能豐富個人學識,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符合時代發展和進步的需要,應該成為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龍星宏.高中古文中常見文化常識教學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3.
[2] 何俊才.學情視角下的高中古代文化常識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松北高級中學 ? 15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