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切利將在米蘭大教堂空場舉辦直播音樂會,用歌聲撫慰世界
近期,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將在空無一人的米蘭大教堂舉辦一場特殊的獨唱音樂會——“別怕新冠病毒”。音樂會前接受英國《衛報》采訪時,這位62歲的歌唱家說,他沒有資格給其他公民提供建議,但他愿意描述自己是如何應對封城的。“這樣特殊的時刻,我們被迫待在家里,我們必須抓住機會,去做我們經常想做卻沒時間做的事情。”“讓我們開始吧:和你的孩子說說話,盡你所能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因為缺少對話,這種和諧平時很難實現。”波切利繼續說,“閱讀,聽音樂,盡量保持身心活躍,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不要過分害怕病毒的傳播。”
布雷根茨音樂節宣布今夏如期演出
奧地利布雷根茨音樂節(Bregenz Festival )近日宣布:根據目前的情況,布雷根茨音樂節應按計劃于2020年7月22日至8月23日舉行。由于去年的制作《弄臣》將在湖畔舞臺上進行第二輪演出,因此與新制作相比,所需的準備工作要少得多。排練定于6月中旬開始。關于是否取消今年音樂節的決定,組織者表示:目前我們還沒有進一步消息,任何決定都將以政府的指示為基礎。當然,觀眾、藝術家和工作人員的健康總是最優先考慮的。目前,歐洲已官宣取消的夏季音樂節包括德國拜羅伊特音樂節、英國愛丁堡藝術節。
倫敦鋼琴藝術節慶祝成立5周年,為期5天
倫敦鋼琴藝術節將于10月份在倫敦藝術中心慶祝成立5周年。屆時將由10位知名鋼琴家呈現種類豐富的藝術形式,有獨奏、爵士樂、親子音樂會等。節日亮點眾多:巴赫富含數學美感的《哥德堡變奏曲》將由藝術節的創始藝術總監、鋼琴家查爾斯·歐文(Charles Owen)與牛津大學數學教授馬庫斯·杜·薩托伊(Marcus du Sautoy)共同完成;國際鋼琴作曲大賽冠軍的雙鋼琴新作以及倫敦鋼琴藝術節委約的一部新作均將世界首演等。藝術節的高潮是眾人矚目的雙鋼琴之夜,6位鋼琴家在兩臺互鎖的施坦威上自由組合演繹巴托克、圣-桑、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鋼琴作品。為了吸引年輕群體,30歲以下的觀眾享有折扣票價(只需8.5英鎊)。另外,作為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慶祝活動的一部分,此次藝術節的曲目和講座多是與貝多芬相關的。
維也納愛樂最新呼吸測試結論:舞臺上幾乎不可能被感染
近日,維也納愛樂樂團音樂家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在醫學監督下(經過公證)測量了演奏時呼吸的空氣的散布情況,并用影像照片記錄了下來。維也納愛樂樂團主席、小提琴家丹尼爾·弗羅紹爾Daniel Froschauer說:“為了使音樂達到最高水平,為了保證觀眾所習慣的音質和演奏質量,為了在演出過程中成功地進行非語言交流,我們不能單獨演奏,不能保持太大的距離,我們想找到一個解決辦法。”維也納愛樂樂團邀請Fritz Sterz教授進行的這項科學氣溶膠實驗,總結了以下結果:“藝術家呼出的空氣不會膨脹超過(藝術家頭部周圍)大約80厘米。”結果要比預期傳播小得多,這對音樂會重啟是有積極意義的。
薩爾茨堡州立劇院向14歲的阿爾瑪·多伊徹委約歌劇
奧地利薩爾茨堡州立劇院向14歲的阿爾瑪·多伊徹(Alma Deutscher)委約創作歌劇《皇帝的新衣》。新歌劇將于2022年首演。阿爾瑪·多伊徹2005年出生于英國貝辛斯托克,精通作曲、鋼琴、小提琴,被譽為比肩莫扎特的音樂神童。2012年,僅7歲的阿爾瑪即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部歌劇《灰姑娘》。近期她剛剛完成了在卡內基音樂廳的首秀,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獲頒歐洲文化獎,還奪得了北京國際音樂節青年音樂家獎。
/“中國最美鄉村”江西婺源上演“花田音樂會”/
近期,一場獨具鄉村特色的花田音樂會在江西婺源縣秋口鎮李坑村油菜花海中舉行。當天,有著“中國最美鄉村”之美譽的江西婺源縣舉行了2020年第二屆油菜花旅游文化節。在現場的花田音樂會上,包括器樂合奏、笛子演奏、吉他彈唱、搖滾演唱等多種形式的音樂表演在此輪番演繹,將音樂元素與鄉村生態自然景觀相結合,讓民眾在大自然中享受了一場視聽盛宴。
/ 浙江交響樂團正式回歸2020音樂季 /
5月22日,時隔4個多月,浙江交響樂團回到了久違的浙江音樂廳,在音樂總監張藝執棒下,上演了一場包含原創抗疫作品《中國天使》等中國音樂作品及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的音樂會。這場音樂會,既是浙江交響樂團自疫情以來舉行的第一場音樂季演出,也是為浙江省內醫護工作者們舉行的專場音樂會,同時也是疫情發生以來杭州舉行的首場交響音樂會。
/多國藝術家共同演繹《風和日麗》/
日前,一部由中國和歐美青年音樂家采用“云合樂”的方式,表達世界人民攜手共克時艱、傳遞美好祝愿的“中國風·全球化”原創MV 《風和日麗》溫暖發布。短片中,中外青年音樂家用中國民族樂器和中文,演奏、演唱出和諧美好的旋律。《風和日麗》由青年揚琴演奏家、作曲家陳蕓蕓作曲,金海英作詞,劉月寧任藝術總監、總策劃,劉月寧、陳蕓蕓領銜演奏。來自丹麥皇家音樂學院的音樂孔子學院 、烏克蘭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的音樂孔子課堂 、德國伯樂高級文理中學的中文合唱團、加拿大卡爾頓大學孔子學院的渥太華泛太平洋樂團、美國卡爾頓文理學院、瓦爾普萊索大學孔子學院的美風民樂隊和波特蘭州立大學音樂學院,以及中國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和中央民族大學的中外青年音樂家共同演奏及演唱。
/《鋼琴書》發行,專輯凝縮童年時期對郎朗影響最大的曲目/
“《鋼琴書》讓我回到了對音樂最初的熱愛,這些曲子讓我有了想成為鋼琴家的夢想。它們曾經伴隨好幾代業余學習鋼琴的朋友們成長,旋律成了經典,但很少受到應有的關注。”談及《鋼琴書》的緣起,鋼琴家郎朗這樣說道。近期他發行了專輯《鋼琴書》,專輯里凝縮了童年時期對他影響最大、陪伴他成長的豐盈果實,更是他為樂迷定制的私人歌單。從CD到黑膠,專輯里的曲目一脈相承。里面不僅有偉大作曲家的傳世經典,如貝多芬的《致愛麗絲》、肖邦的《雨滴》、德彪西的《月光》、門德爾松的《紡織歌》、格里格的《致春天》、舒曼的《狂熱的騎士》,也有影視劇中耳熟能詳的動人旋律,如法國電影《天使愛美麗》的插曲《愛美麗圓舞曲》、坂本龍一為日本電影《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譜寫的同名主題曲等。
/觀眾席空無一人上海交響樂團的演出仍在繼續/
3月14日晚,面對空無一人的觀眾席,一支弦樂四重奏組合拉出了上海交響樂團復工后的第一個音符。他們無法收獲現場的掌聲,但通過直播平臺,收獲了眾多網友的關注。音樂會主題定為“愛的致意”,直播于當晚19:00開始,上海交響樂團首席李沛、大提琴首席朱琳、第二小提琴首席繆樂駿和中提琴俞海鋒穿著正式的演出服,戴著口罩坐在臺上。從海頓的經典弦樂四重奏到約翰·施特勞斯歡快的波爾卡舞曲,從弗蘭茲·哈雷爾的《風流寡婦》到皮亞佐拉的《自由探戈》,四重奏的演繹收獲了網友點贊:“太好聽了!”“好懷念可以去音樂廳的日子啊!”“希望能有回放。”“音樂是最好的禮物。”
/國家大劇院“春天在線”每周與觀眾相約/
近期,國家大劇院推出“春天在線”系列音樂會,傳遞音樂力量,讓觀眾足不出戶看到全新策劃的演出,共迎重啟的美好生活。4 月18 日,在第二場“命運的回響”音樂會上,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樂手們呈現了打擊樂二重奏《面對面》、馬勒《A小調鋼琴四重奏》和柴科夫斯基《D 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其中,打擊樂二重奏《面對面》是大劇院管弦樂團打擊樂首席劉恒創作的作品,描述了兩位旗鼓相當的對手從相遇、相識、辯論、爭吵、戰斗到最終惺惺相惜的過程。“春天在線”音樂會由大劇院管弦樂團的音樂家們呈現。在正式恢復演出前,“春天在線”每周都會與觀眾相約。
/抗疫優秀歌曲集等出版/
由上海音樂家協會、上海音樂出版社、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聯合組編的全媒體圖書《出征出征——抗擊疫情優秀歌曲集》及音像制品《加油武漢加油中國——抗擊疫情優秀歌曲選》日前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歌曲集精編135首原創抗疫歌曲,包括“武漢加油”“平凡英雄”“大愛無痕”三大主題。歌曲選收錄了43首MV和47首MP3新作品。
/郎朗、張學友、陳奕迅代表中國音樂人獻唱“同一個世界:團結在家”音樂會/
北美東部時間4月18日下午2點至晚10點(北京時間4月19日凌晨2點到上午10點),連續8個小時,一場線上音樂會,將全世界的人們連接在了一起。這場名為“同一個世界:團結在家”(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的特別慈善音樂會由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公益組織“全球公民運動”(GLOBAL CITIZEN)共同舉辦,旨在禮贊奮戰在全球抗疫第一線的所有工作人員,呼吁私營部門和慈善家為團結基金慷慨捐款,同時倡導大家居家隔離,貢獻自己的力量。本次演出由Lady Gaga策劃發起,她將音樂會比作“給世界的愛的信箋”。郎朗、張學友、陳奕迅代表中國音樂人出現在了這次意義不凡的音樂會上。其中,張學友演唱了《Touch of Love》,陳奕迅帶來了《我什么都沒有》和約翰·列儂的《Love》,郎朗兩度現身,先是與妻子吉娜·愛麗絲四手聯彈《Nocturne op. 9 no 1 Bb min》,并在正式演出的最后,與席琳·迪翁、Lady Gaga、安德烈·波切利 、約翰·傳奇隔空合作了《The Prayer》。
/劉云天獲第三屆新加坡國際鋼琴比賽“音樂會演奏家組”第一名/
近期,第三屆新加坡國際鋼琴比賽(SIPC)的總決賽在新加坡舉行。劉云天憑借杰出的才能和穩定的發揮,榮獲該賽事“音樂會演奏家組”(Concert Artist Class)第一名,也獲得了一張個人CD的錄制、發行和10場亞洲巡演音樂會的褒獎。本次比賽“音樂會演奏家組”共吸引了全球60余名選手報名,組委會通過視頻選拔邀請了來自包括中央音樂學院、茱莉亞音樂學院、漢諾威音樂學院、慕尼黑音樂學院、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波蘭肖邦音樂學院等在內的7個國家的共15位選手參加決賽。
/全國11所音樂學院千名師生線上共唱戰疫歌曲《我們》/
“2020年的疫情必定終生難忘!這一年里,太多的淚水,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溫暖,尤其是一些小人物的事跡,讓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受到強烈的震撼。”在巨大的情感感召下,3月下旬,李小兵一氣呵成創作完成了這首合唱曲目《我們》。這首歌由中央音樂學院策劃發起,武漢音樂學院演藝學院東方天子合唱團等1000多名來自全國11所專業音樂學院的師生共同演唱。在歌曲詞曲作者李小兵看來,這首作品一定要通過合唱的方式,才最能體現出“我們”中的那種萬眾一心的凝聚力。參與演唱的1000多名師生各自在家,通過手機按照統一的格式、標準錄音。當李小兵收到這1000多條音頻文件時,帶給他極大的感動。每一軌都是一顆滾燙、炙熱的心。在聽每一段音頻時,他都想象,聲音的那頭是怎樣的一個人、在什么樣的環境中,他們經歷了什么,帶著怎樣的情感唱出這首歌。面對1000多軌的音頻,李小兵利用人工智能進行整合。同時,他還專門為每一個院校合唱團單獨混音出一版留作紀念。
/中央音樂學院推出“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系列音樂會”/
今年是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為紀念這位偉大的作曲家,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推出“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系列音樂會”。開幕式音樂會“靈魂的升華”以網絡直播的方式拉開帷幕,音樂會由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副主任、著名鋼琴家韋丹文導賞,王屹群、王昕然、肖宇昕、牟吉喆4位鋼琴系優秀學生精彩演繹。
/周與陶榮獲“安東·魯賓斯坦”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三名/
在近期結束的安東·魯賓斯坦(Anton Rubinstein)音樂大賽決賽中,周與陶成為此次比賽唯一入選決賽并獲得第三名的中國人。安東·魯賓斯坦(Anton Rubinstein)國際音樂大賽目的是選拔、支持和促進有才華的年輕音樂家、音樂學生、獨奏者和未來的管弦樂隊音樂家。決賽原定于4月5日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音樂學院安東·魯賓斯坦音樂廳進行,但由于疫情原因,組委會臨時將決賽改為視頻選拔,這無疑也是對參賽選手技能與心理的全新考驗。此次比賽選手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競爭異常激烈。
/中意藝術家隔空演繹《在一起》,用音樂祝福世界人民共同戰疫/
當國內的疫情防控趨好時,國外的疫情依舊不容樂觀,意大利是目前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日前,由中國、意大利兩國歌劇藝術家共同發起并隔空聯袂演繹音樂電視《在一起》(Together),用音樂向全世界人民送上命運與共、共克時艱的祝福。《在一起》(Together)的主題由中國經典民歌《茉莉花》和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歌劇《圖蘭朵》中的著名詠嘆調《今夜無人入睡》重新編配而成,中意歌唱家隔空對唱。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中央歌劇院等都為這部作品的制作提供了許多支持。《在一起》的主創班底由兩國藝術家共同組成,其中,中國音樂制作人馬久越團隊擔綱音樂總監,著名導演鄭浩率團隊進行攝制和剪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