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殷殷
今年2月,日本樂壇大神級作曲家坂本龍一的一段采訪在中日兩國音樂界引起了廣泛討論。他的大意是:“音樂之力”是非常討厭的詞匯,音樂人如果抱著治愈他人的目的創作音樂,是非常丟臉的行為。彼時,國內正值抗擊新冠疫情的關鍵階段,不少音樂人站出來創作公益歌曲,為戰疫鼓勁。坂本龍一的觀點很快在國內傳開,在一篇某音樂自媒體發布的《沒人想聽你寫的救災歌曲》下,許多網友表達了認同。“在疫情期唱歌真的沒有用”“有比寫歌更重要的事”等回復也獲得了高贊。即便如此,也有許多人為抗疫歌曲的創作鳴不平:音樂確有治愈力,音樂治療是一項專門的學科,有許多人通過音樂走出了絕境。
很快,一場有關“音樂之力”的大討論在音樂圈子里流傳開去。
音樂人有表達情感的權利遭遇批評的關鍵在于粗制濫造
早在2013年,歌手韓紅就發文表達過對災難時期寫歌的不理解。她說:“我特別不明白,也明確表態我很反感。為什么一有災難總就有人寫歌,找歌手來唱歌?”多年之后,韓紅的觀點又被網友翻出來,作為“災難時期音樂無用”的佐證。
大多職業音樂人士說:“好聽是音樂的基礎,歌曲切勿粗制濫造。”音樂人班建東說道,他在流行音樂圈工作多年,也為抗擊疫情創作了歌曲。作為專業音樂院校音樂教師的蔡奕濱也認為,音樂人出于情感的抒發,有創作的權利,每個聽眾的選擇標準是不同的,不應該過分苛責。
國內公益歌曲的創作要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郭峰的《讓世界充滿愛》成功拓寬了國內公益歌曲創作的道路。此后,從SARS到“5·12”汶川大地震,面對災難,一首首抗擊災難的歌曲應運而生。有一些甚至傳唱至今,成為時代經典。隨著網絡時代的快速發展,一首歌曲從創意、制作到傳播已經變得非常簡單。打開各大音樂平臺的抗疫歌曲專題,素人音樂人的創作占到了絕大多數。可以說,在2020年的今天,在創作與傳播都變得簡易化后,人人都可以寫歌。當數量一旦龐大,精品就愈難被發現,粗制濫造的比重也就大幅上升,因此也會受到聽眾詬病。
“但音樂從古至今都為人類帶來了許多正面的力量,音樂藝術創作本身是有意義的。”音樂治療行業委員會指定督導師、四川音樂學院音樂治療專業的教師王露潔說,音樂會喚起人們的生理反應,這是科學事實。
王露潔提到,她在救助站工作時遇到一個患有精神障礙的流浪兒童,常常哼唱某首抗疫歌曲,說自己從中獲得了很多的力量。在她看來,這首歌在技術上也許算不上好的音樂作品,但它卻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給一些人帶來支持和鼓勵。“這就是音樂的力量,不分高級低級。所以在疫情時期,創作音樂是有感而發、自然而然的一種行為,只不過作為音樂人,我們應該盡量創作出更多好作品。”
音樂治療人本的治療方式
20世紀40年代,音樂治療在美國創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音樂治療已經成為一門成熟完善的學科,世界各國隨后也陸續建立起音樂治療的科學方法。20世紀70年代后,音樂治療傳入亞洲,我國也開始在各大音樂專業院校開設音樂治療專業。2003年5月,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治療師走進SARS重癥監護室,為多名一線醫護人員提供音樂治療的專業支持。
無可否認的是,從科學角度來看,音樂作為工具,在專業音樂治療師的操作下,可以用于治療疾病。但這也并非是說,抗疫歌曲就能治療疫情帶來的創傷。“好的抗疫歌曲確實能撫慰人心,激勵大眾,但這更多是音樂欣賞的角度,和專業的音樂治療還是相距甚遠。”王露潔說道。
音樂治療是一門交叉學科,涉及醫學、心理學、音樂學等范疇,多用于特殊兒童群體、老年人認知障礙以及抑郁癥的治療,通常要經過評估病人情況、確定治療目標、建立治療方案、再次評估等一系列專業流程。根據不同病人的情況,每一次的治療時間在半小時到90分鐘不等。
“針對不同的人群和需要,音樂治療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王露潔談道,在音樂治療中尤為重要的音樂這一環,視情況而定會采用即興演奏的音樂或現成的音樂。“因為病人的狀態是不斷變化的,我們根據病人情緒狀態的不同去調整音樂的形式和內容。” 針對自閉癥孩子,即興的音樂活動能很快跟孩子建立起聯結,幫助他們減輕焦慮、表達自我。而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老年患者,采用歌曲討論、音樂創作的方式對于激活大腦中的對應區域,減緩記憶力的衰退則更加有效。
當語言失效的時候我們靠音樂說話
在疫情爆發的初期,四川音樂學院就已經收到不少省內醫院發來的信息,希望專業的音樂治療能夠介入,幫助前往武漢一線支援的醫務工作者緩解情緒壓力。四川音樂學院立即組建工作組,制作了一些音樂干預音頻。但線上的溝通以及武漢醫務工作的繁忙,使完整的干預措施實施起來有難度。“我們及時調整對策,改為提供‘音樂自我照顧’的專業方法,使醫護人員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況用音樂幫助自己調整情緒、放松減壓。”
此前,因為疫情的隔離需要,一部分住院的小朋友無法回家,令家長和醫院工作人員備感焦灼。音樂治療團隊針對防疫需求制作了音樂干預視頻,讓家長和醫護人員通過簡單的學習就能帶領孩子們開展放松減壓的音樂活動。
“當語言失效的時候,我們靠音樂說話。”王露潔提到了安徒生的名言,對于她而言,音樂之于人類,不僅是一種消遣和娛樂,而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滋養心靈,治愈創傷。
目前,隨著國內疫情日趨穩定,是介入疫后心理支持工作的時機,或許往后社會對于音樂治療的需求還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