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旭日 單玉萍
摘要:山東海洋強省建設是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海洋強省建設是保持和擴大山東藍色優勢的重要手段,是拓展全省發展空間的戰略舉措。我們要構建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打造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加大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力度,盡快把山東建設成海洋強省。
關鍵詞:山東省;海洋;建設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提出“六個推動”的要求,其中之一推動海洋強省建設。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指明了山東海洋強省建設的重大意義、工作重點和推進路徑。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的指示,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在海洋強國建設中展現山東作為,貢獻山東力量。
1.山東省加快推進海洋強省建設的意義
1.1海洋強省建設是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山東是海洋大省,在海洋資源、海洋產業、海洋科技等方面優勢突出,在海洋強國建設大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把海洋開發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責無旁貸。加快建設海洋強省,探索新路徑、拓展新空間、創造新模式,是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山東工作的總要求,推動實現走在前列、由大到強、全面求強的應有之義和必由之路。
1.2海洋強省建設是保持和擴大山東藍色優勢的重要手段
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積極開發建設海洋,促進了全省經濟發展。上世紀90年代,我省提出“海上山東”建設跨世紀工程;進入新世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青島西海岸新區等陸續成為國家戰略,山東海洋經濟不斷發展。40年的發展經驗表明,海洋強省建設是保持山東藍色優勢的重要手段,面對海洋開發的新形勢、新要求,乘勢而上,繼續深化和推進海洋強省戰略是山東保持和強化海洋優勢的正確選擇。
1.3海洋強省建設是拓展全省發展空間的戰略舉措
經過多年發展,全省陸地開發已近極限,有的地方資源枯竭,污染物排放超出環境容量。我們破解資源環境的制約,固然要靠集約節約利用,但僅靠這一招解不開“魔咒”。山東過去發展依托于海洋的開發開放,山東未來發展更要依靠海洋的高水平開發開放。要通過海洋強省建設,把海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高質量發展優勢、可持續發展優勢,徹底改變“萬里海洋千年睡”的狀況。
2.山東省加快推進海洋強省建設面臨的優勢和挑戰
2.1面臨的優勢
2.1.1海洋資源豐富。山東省瀕臨黃海、渤海,擁有全國最大的半島——山東半島。山東擁有總長度超過3000千米的海岸線,僅次于廣東,約占全國的17%,位居全國第二。其中60%以上為基巖式海岸,具有天然的海港建設優勢,目前已經建成的億噸級大港包括日照港、煙臺港和青島港,這使山東省成為長江以北大型海港最為集中,同時也是我國港口競爭力最強地區之一。
2.1.2科技力量雄厚。山東有省級以上海洋科研教學機構55所,國家級海洋科技創新平臺110個,擁有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一批重量級的科研機構和創新平臺。海洋領域駐魯院士22位,海洋高科技人員占全國的40%左右。
2.1.3產業基礎扎實。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山東省已經初步形成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海洋交通運輸物流、海洋旅游、海洋生物科技、海洋新能源、現代海洋漁業、現代海洋化工全面發展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海洋漁業(含水產加工)、海洋鹽業、海洋電力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裝備制造業、海水綜合利用業等位居全國前列。
2.2面臨的挑戰
2.2.1發展質量不高。海洋經濟總量大,但結構不優,競爭力不強,海洋高端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能源利用等海洋新興產業培育不足,海洋服務業發展滯后,占比低于全國平均3.5個百分點,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有待壯大。
2.2.2生態環境不優。我省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僅為33.3%,優質岸線利用已近極限。局部海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沒有得到根本遏制,入海排污口水質達標率仍然較低,海洋生態環境承載力也接近上限。全省海洋與漁業資源環境“兩根弦”越繃越緊,已經到了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新階段。
2.2.3科技創新不力。山東是傳統的海洋科技強省,科研單位和科技人才數量在全國長期保持前列,但海洋科技企業成長較慢,除海水養殖外,缺乏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涉海行業領域內企業研發實力高低不均,眾多中小企業缺乏研發或者測試所需的條件,亟須建設海洋領域專業化公共研發、檢測和試驗平臺,推動開放共享,降低研發成本,促進協同創新與成果轉化。
3.山東省加快推進海洋強省建設的途徑
3.1構建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要加快建立具有山東特點的現代海洋產業集群,打造海洋經濟發展新高地。一要做強做優沿海產業。瞄準全球海洋高端產業發展領域,在關鍵技術環節、重點裝備方面加快突破,擴大產業規模,培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沿海海洋新興產業集群。二要做強做優遠海產業。遠洋運輸業和遠洋漁業,是國際公認的極具發展潛力、能夠涉足遠海的產業。三要做強做優深海產業。要選準突破重點,加快集成一批重大技術,努力搶占深海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3.2打造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
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建立鼓勵人力資源與智力成果交流、合作的機制。首先,要打破科研單位“條條塊塊”的體制分割,樹立全省海洋科研“一盤棋”觀念,加強海洋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建立科技成果交流、共享平臺。其次,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3.3加大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力度
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是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省的基礎和保證。首先,要樹立海洋保護觀念,加強教育和社會輿論引導,推動全社會養成自覺保護海洋的生態意識。其次,加強污染治理,在嚴格執行《海洋環境保護法》、《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基礎上,建立海洋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健全海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和海洋環境污染賠償制度。
參考文獻:
[1]王國慶;胡友為;齊心.濰坊市加快推進海洋強市建設調查[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18年08期
[2]陳夢月.試論習近平的海洋思想[J];長江叢刊;201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