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翠玲
摘要:近年來,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搖籃,現代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教育部和財政部(職教成[2019]5號)文件提出重點建設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職院校和1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雙高計劃”), “雙高計劃”的核心就是高新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這是高職院校的重點內涵建設,也是高職院校目前的發展瓶頸,本文重點思考從高職院校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出發,如何創建高職院校高新技術創新服務平臺。
關鍵詞:高新技術技能創新;平臺;建設;服務
高新新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是高職院校的重點內涵建設。與傳統平臺相比,高新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應該著力服務區域內中小微企業,對接產業發展趨勢,聯合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共建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創新平臺、先進信息技術商業應用協同創新平臺、產品開發中心、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咨詢服務中心和建設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平臺等,集技術攻關、人才培養、創新創業功能一體的技術技能創新平臺。
1.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創新平臺
由政府主導,學院牽頭組建,行業、企業參與的職教集團多方合作、搭建起有利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創新平臺—“共建、共享、共營”的金融服務實踐平臺。以服務于地區金融應用型人才需求為導向,滿足未來金融街對高校產學院研用的需求;逐步建成省級“應用型金融整體示范實驗實訓中心”,以服務于“高新區”金融人才需求為導向,以滿足未來金融實際教學需要,成為為地區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通過實驗室的建設,更加聚焦區域經濟建設與發展,解決行業和企業中急需解決的現實技術,或者研究行業緊缺的技術標準,構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從而形成穩定的研究方向,不斷產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2.建設先進信息技術商業應用協同創新平臺
進一步提升學院的技術原發水平,依托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創新平臺,以市場為導向,聚集學校、政府、行業、企業的資源,建設融合電子信息技術、互聯網金融、會計等專業為一體互信息技術商業應用協同創新平臺,組織學院教授及科研骨干力量積極承擔橫向項目,設立政校行企合作開展科研專項項目;通過信息技術商業應用協同創新平臺,打造專任教師與企業導師專兼結合的信息技術商業運用協同創新團隊,進一步調動人才、資本、信息結束等創新要素的活力,加快協同創新中心成果的產出,更好的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3.建立省級現代金融產品研發中心
在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協同創新平臺下,建立省級現代金融產品研發中心。與地區銀行、互聯網金融平臺等企業合作,聯合組建團隊研發面向高端客戶群體的個性化理財產品、國際業務產品、互聯網金融等現代金融產品的研發,帶領學生開展產品應用推廣服務。形成研發中心穩定的運行機制,建設產品線下服務中心和線上虛擬服務平臺,與合作企業實現無縫對接,可實時處理業務。
4.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
以助力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培養高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同時結合“共建共享共贏”的現代金融服務專業實訓基地,與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創建“現代金融服務技能大師工作室”。聘請金融各領域內知名、資深的行業專業,開展新技術開發、試點推廣和課題研究、培訓設備研發,總結絕技絕活和技術技能創新成果。開展技術交流,加快高技能人才集聚,形成技術創新團隊,提升工作室教師團隊的技術水平。 結合工作室的發展需要,推行技能大師帶徒制度,以技能大師為帶頭人,通過新型現代學徒制訂單班方式傳授技藝,為企業、學院和社會培養高技能人才。
5.建設咨詢服務中心
依托校內外實訓基地,以教學名師和技能名師工作室建設為載體,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工作。初步設立社會發展與咨詢服務中心,進一步整合學校金融專業、會計專業、財管專業、電子商務專業等專業骨干教師,引進校外專家資源,拓寬服務領域,確定穩定的服務對象,落實咨詢服務項目,形成穩定的合作機制,構建完善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層次和水平,提高服務層次和水平,打造社會服務品牌,為政府及中小小微企業提供有效的信息決策咨詢服務。
6.對接“1+X”證書制度,建設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平臺
“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 簡稱“1+X”證書制度。采取“校、政、行、企”四方共建和共管的運營模式,高水平建好技能培訓與鑒定平臺。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中心的研究,可圍繞1+X證書運行機制、培訓與鑒定師資培養、平臺建設的信息化等方面開展,將職業資格證書,如高級考評員、高級職業資格證書、技師或高級技師等證書納人教師能力提升計劃,切實提升教師實施教學、培訓和考核評價的能力。平臺在面向高職院校學生開展職業技能鑒定業務的同時,又對社會開放、對企業開放,實現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服務社會,同時滿足企業急需的技能人才培訓需求。
參考文獻:
[1]陳路.高職院校技能技能創新平臺建設探索[J].岳陽職院學報,2019(06).
[2]薛春志.高職院校技術技能研發服務平臺的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