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凱婉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商業模式,市場環境越發復雜,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個背景下,供應鏈管理顯得越發重要,可以對上下游供應商進行有效的管理,提高資金的流轉速度,降低金融風險,對于企業的戰略采購決策有著重要影響,本文對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戰略采購進行了一定的討論。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戰略采購;成本核算
戰略采購關乎著企業的發展與經營,一直都被企業所高度重視。在企業的戰略采購過程中,價格并不是影響采購決策的唯一因素,企業需要從風險、效率、收益等幾個方面,整體上進行考慮。在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的環境下,加強對供應鏈的管理,能提高戰略采購決策的水平和質量,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保證企業平穩發展。
1.戰略采購的概念
戰略采購是基于信息同步的采購方式,傳統采購中企業為了壓低成本,提高業績,必然會和供應商產生矛盾,雙方很難得到都想要的結果。而戰略采購是以供應鏈為基礎的采購方式,具有協同性、集成性的特點,通過加強與供應商的信息交互,實現信息同步,形成較為穩定的供需網絡,促進雙方的長期合作。戰略采購也是一種整體協作式的采購,需要跨越部門限制,科研部、戰略部、財務部、采購部等部門合力才能完成。戰略采購能提高企業的整體協作能力,提高部門間的溝通效率,在采購上達到效率最大化,成本最優化。企業的戰略采購是以雙贏為目的,企業會與上下游供應商達成長期戰略伙伴關系,精簡中間環節,以長期的信任代替的短期的矛盾,使雙方都獲得更高的收益。
2.供應管理環境下的采購模式分析
2.1準時制采購
企業傳統的采購模式是以訂單為驅動的,采購部門會根據市場上的訂單和需求,來制定采購方案,決定采購數量和種類。而供應商則要根據采購方案準備物資,并按計劃交付,這種采購模式往往會存在誤差性,交接復雜,而且速度較慢,時間不精確,影響采購效率,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而準時制采購是由準時制生產模式演變而來的,供應商會結合采購方提出的時間、地點,準時提供所需要物資,并保證質量,能體現出供應鏈管理的協調性和效率性,提高供應商的反應能力。
2.2聯合采購
聯合采購是指有相同物資需求的企業或部門聯合起來,相互協調,統一向供應商采購原料。聯合采購模式可以通過提高采購總量的方式,提高供應商的重視程度,同時還能享受到相應的折扣和優惠,能夠使采購企業都獲利。
2.3采購聯盟
采購聯盟與聯合采購的模式類似,是指兩家或兩家以上企業聯合,形成一個衡向聯盟體,聯盟體中的個體企業深度合作,將采購信息進行匯總,統一進行物資配送、運輸、儲存,對各個環節進行優化,提高內部流通速度,降低流通成本。比如汽車企業一般都有外地零件儲存倉庫,負責當地的零件供應,如果配套件采購成本上升或者配套件數量不夠,都會降低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但是如果形成采購聯盟,所在地區內的企業可以形成大規模的配送模式,從而降低采購成本,提高經濟收益[1]。我國衛生、教育等部門一直都采用的是這種采購聯盟形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4外包采購模式
在供應鏈管理的影響下,外包采購也是企業常見的采購模式之一。外包采購模式是指企業將重心放心銷售和運營上,將生產過程中工藝比較復雜、難度較高的產品進行外包,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運營水平,同時也能提高產品的質量,從而增加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3.供應鏈管理環境下戰略采購成本分析
3.1傳統戰略采購成本核算
傳統采購核算中,以生產成本核算為核心,需要將原材料等都納入到產品成本中。比如制造業中,商品、原料的儲存費用及人力成本都需要根據業界標準,采用百分制進行計算,還有運輸、營銷費用等,都被計入間接成本。而成產原材料、生產器械則被計入為直接成本,并以此來制定采購策略。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變化的情況下,這種成本劃分和計算方法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的變化,存在滯后性。
3.2作業成本核算法
在這個時代下,制造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變革,原材料對成本的影響明顯降低,而間接成本的影響顯著提高,傳統采購成本核算方式的反應力度不足。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平臺和電子商務的崛起,人們的消費習慣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企業需要轉變生產模式和營銷體系,基于供應鏈環境進行成本的核算分析。在這種背景下,作業成本核算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供應鏈環境中,成本核算法首先要做好生產工作的定義劃分,明確劃分作業范圍。然后要將生產中所消耗的材料、器械等資源計入對應的作業中,其中還要囊括儲存費用、運輸費用等。供應鏈環境下的成本核算是以作業為核心的,并根據作業來制定戰略采購方案,可以提高采購方案的準確性和企業的資金利用率,更好的為企業生產服務,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
4.供應鏈環境下戰略采購的實施方法
4.1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和采購模式
企業在制定戰略采購方案中,需要對自身需要的物資做出一個明確的統計,然后根據物質的種類和數量,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在戰略采購管理中,企業要詳細了解上下游供應商的經營情況、經營資質、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等信息,建立一個集產品研發、物料采購、生產制造于一體的管理組織,負責收集供應商的相關信息,產品研發和報價,核驗供應商提供過的物資是否與要求相符。如果滿足了企業要求,可以進行深入商談,納入到供應鏈中,組成戰略合作關系。在采購模式上,企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加強采購模式的更新升級,提高采購的效率和便捷性,提高跨區域的采購能力。電子商務使物資、資金的流通更加迅速,使用電子商務采購模式能提高信息傳遞的速度和精準性,縮短采購環節。
4.2物資分配管理
企業戰略采購中,涉及的物資種類和數量一般比較多,而且各種物資都有獨特的特點,有的使用周期長,消耗量小,不適合長期采購。有的使用周期快,消耗量巨大,則需要長期采購,保證供應充足、穩定[2]。另外,這些采購物資的供應商也各不相同,有的能立即到貨,有的則需要預定。因此,企業想要提高采購效率,節省在采購方面消耗的人力和物理,則需要對采購物資進行分類管理。第一,要根據物資的重要程度進行分類,并列出急需采購的物資清單。第二,根據風險進行分類,對于一些存在風險或金額較大的物資,要進行單獨管理,監管整個交易過程。第三,根據物資的穩定性和質量進行分類,采購部門要對物資的質量進行一定判斷,平衡質量與收益。第四,要根據供應商的實力進行劃分,對于長期合作伙伴或在市場擁有特殊地位的供應商所提供的材料,要進行重點管理。
4.3物資成本管理
對于整條供應鏈,任何一個環節上的資源采購成本超出了預期,都會對整條供應鏈的成本控制造成不利影響,尤其是對于供應鏈下游的影響,其支出的實際成本會出現累加效應,為規避該問題,整條供應鏈內的所有企業都必須要能夠全面落實物資成本的管理工作。在采購戰略中,同一條供應鏈中的其他企業對于無需求的物資,需要在企業彼此簽訂的合同中說明,必要時可以幫助需要使用該物資的企業采購,同時也要對產品的品質做出細化說明,最佳方案是一直細化到相關產品生產過程中需要應用的物資類型,通過該方法可以該供應鏈中的所有企業都對物資類型有細化了解。之后在企業采購這類物資時,要將采購信息及時告知其他企業,同時其他企業也參與市場上該物資供應商資質、物資售價以及物資質量的審查過程,當此時,整條供應鏈實際上形成集合了物資采購、質量審查、議價工作聯盟,此時可最大限度讓供應鏈內的所有企業通過物資成本的管理,把關整條供應鏈的運行成本。
4.4資源品質管理
供應鏈的優勢是,企業可以其中實現資源交互,同時由供應鏈帶動企業更好更快發展。不過如果某供應鏈中的企業產品質量不足,則一些特殊情況下,供應鏈下游企業要面對面頂之災,而產品質量問題當前多是由采購資源品質引發。為讓整條供應鏈穩定運行,戰略采購過程,需要完成的工作是共同參與資源品質的分析過程,可以由供應鏈的產品最后加工企業說明對半成品的質量要求,則初步加工企業可以制定更科學的資源品質管理制度,同時在采購時,供應鏈中的所有企業派遣技術人員,建立戰略采購談判小組與質量檢查小組,分析有意向采購的物資是否真正符合產品的高質量生產標準,不符合時,要更換供應商。
5.結論
綜上所述,戰略采購在企業運營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供應鏈環境下,企業的戰略采購具有協同性、整體性,能與供應商達成長期伙伴關系,實現雙贏,促進企業平穩發展。企業可以自身情況,選擇外包采購、準時制采購、聯合采購等多種采購形式,并通過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和采購方法,進行物資分配管理,來提高企業的戰略采購水平。
參考文獻:
[1]李蕎伊.分析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戰略采購[J].環球市場,2019,(23):72-73.
[2]鄭瑞玲.供應鏈視角下企業采購成本控制分析[J].中國經貿,2020,(8):16-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