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楚祎 賀子凡 王磊
摘要:北京市為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正在加快群眾體育的基本設施建設。為了了解全民健身工程在北京地區的實施和落實情況,本研究以“北京市全民健身設施”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實地考察法,分析目前健身設施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有利于滿足群眾健身需求,推進全民健身計劃更好地落實。
關鍵詞:全民健身;體育設施:公共服務
以全體國民為實施對象、以青少年兒童為重點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以來,作為國家體育總局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重要舉措之一的全民健身工程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就[1]。全民健身工程是國家體育總局拿出部分中國體育彩票基金與地方政府和社會方面共同投資,目的是讓城鄉居民有一個安全,舒適,衛生,科學的體育鍛煉環境。北京市為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加快群眾體育的基本設施建設,對各區縣的街道,社區,鄉鎮,公園等地均有設置或正在建設的室內外健身活動場地。
為了了解全民健身工程在北京地區的實施和落實情況,本研究以“北京市全民健身設施情況”為研究主題,通過資料文獻分析,調查問卷和實地調查的方式,試圖更加深入準確了解北京市全民健身的設施建設現狀、居民的健身運動的滿足情況、居民滿意度及設施配備和相關交通建設的情況。
1.研究方法及發現
本研究采用問卷與田野調查相結合的方法,設計了《群眾對北京現有全民健身設施的滿意度和對健身設施的改進要求》的問卷,后回收有效問卷57份,分析數據指出,群眾對健身場地距離近、健身設施種類完備、配套設施輔助有明顯的偏好要求,但全民健身設施目前仍達不到群眾需求標準。
本研究選擇了北京市西城區德勝街道、朝陽區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以及延慶區新體育中心進行實地調查。三個地區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城郊差異與健身服務差異。其中居民區環境與服務均存在顯著差異,近郊地區則具有較為完備的服務管理系統,設施滿意度較高,但交通便利情況仍不能達到滿意的程度。
2.存在問題分析
2.1全民健身活動場地硬件缺位
符合群眾要求的健身場地、器材缺乏,場館功能單一,利用率不高[2];場地及運動器材的質量差、壽命短,設備陳舊。此外,大眾在使用健身設施時,缺乏專業指導,可能造成使用方法錯誤加劇設施的損壞程度。
2.2建管失衡
專業人才缺乏和專業管理團隊缺失,大量的場地設施,快速發展的群眾體育事業、繁重的群眾體育工作任務,導致基層群眾體育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嚴重不適應[3]。尤其是場館類的援建項目,得不到合理的管理,很多都被挪作他用,或者本身的功用不能得到應有的發揮,造成巨大浪費。
2.3配套設施不足,交通不暢
大部分健身設施缺乏配套設施,這導致人們在健身時感到不便,削弱了群眾的健身意愿。此外,調研顯示,人們在運動健身時會將距離作為優先要素考慮,部分健身場地選址距離居民區過遠,且周圍無交通樞紐,交通不暢,這嚴重影響了健身設施的利用效率。
3.解決措施
3.1明確部門責任
明確牽頭維護管理部門和各相關部門責任,建立完善的公共健身場所和公共健身器材維護管理機制,加大財政經費保障,鼓勵市場化運作,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4],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維護管理工作,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全民共享的格局。
3.2充分發揮場地潛力、加強維護管理
充分挖掘現有場地設施資源的潛力,在同一地塊上增加臨時場地的建設量,使場館可以靈活應對群眾多樣化需求,同時配備器材使用指導員,監督引導群眾正確使用場館設施和健身器材。
要加強公共健身場所和健身器材的動態管理,強化相關責任單位的服務保障措施,有效防止并杜絕安全隱患,確保健身場所和器材24小時有人管,對受損的場所和器材及時進行修復,切實為老百姓提供安全、便利、舒適的健身環境。
3.3重點支持建設社區型項目
距離限制與健身需求的矛盾使不少群眾不再選擇在空閑時間進行健身活動[5]。從問卷所得數據分析,57.89%的受訪者表示,距離所住地近(1.5KM以內),提供便利簡單器材的場地是首選;另有29.82%的受訪者表示希望在距離住所2KM左右,提供運動場館和場地的區域進行健身鍛煉。基于此,我們應該重點支持社區型項目建設。
3.4運營模式、經營模式逐步提檔升級
把場地設施建設作為滿足群眾健身需要的重要方式的同時,借用社會多方力量,采取多種合作方式,改善經營條件。如可借鑒地鐵這類交通基礎設施,進行PPP模式探索[6],利用社會資本出資建立體育場館,政府采取租賃或服務外包等多種形式組織場地、人員,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民健身服務。
而在相關器材場地的運營上,也要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健身生活需要,加強規劃,逐步對原有的公共健身場所和健身器材進行提檔升級,融健身、休閑、生態、文化、娛樂等于一體,樹立更好的城市形象,為市民群眾營造更加宜居宜業的生存環境。
參考文獻:
[1]國家體育總局.中國體育年鑒(2018).北京:中國體育年鑒社,2019年:40-41.
[2]魏婉怡.北京市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管理現狀及問題[A].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管理分會.2013全國體育管理科學大會論文集[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管理分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13:3.
[3]王菁,賈洪洲,陳琦,呂樹庭.基于DEA模型的中國體育公共服務績效綜合評價研究[J].體育學刊,2020,27(04):67-70.
[4]姜愛華,楊瓊.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全過程”績效評價探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20(03):3-9+43.
作者簡介:
郭楚祎(1999.4-),女,山西太原人,漢族,本科在讀,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方向:體育管理。
賀子凡,(1998.9-),女,山西太原人,漢族,研究生在讀,愛丁堡大學莫雷教育學院,研究方向:體育管理。
王磊(1999.5-),女,山西大同人,漢族,本科在讀,太原師范學院文學院,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