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媒介素養滯后于傳播話語權的普及、信息擴散環節的把關失守和事實讓位于情緒的傳播環境,社會化媒體上出現了不少擺拍短視頻,其在網絡上迅速擴散,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本文以“女孩考上清華跪謝父親”系列視頻為例 ,通過回顧事件,對其背后的形成機制、社會影響和解決對策等方面展開探討,旨在推動社會化媒體上的短視頻內容生態朝著更加良性化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社會化媒體;擺拍短視頻;治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21-0084-02
一、社會化媒體上擺拍短視頻的傳播現狀
短視頻借助社會化媒體內容連接、資源聚合的力量,在不同平臺之間流動傳播,不斷增強自身的影響力。QuestMoboile(北京貴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3月發布的《2020中國移動互聯網春季大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短視頻月活規模7.79億人,占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數的一半以上[1],短視頻行業方興未艾。
隨著短視頻行業興起的是傳播話語權的不斷下放,社會化媒體的出現降低了普通用戶發表信息與意見的門檻,且其憑借開放互動的特性,日益成為人們交流和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個體素養不同,且缺乏傳統媒介把關人的存在,網絡信息內容生態面臨新的挑戰。當下,部分網民與自媒體自發生產出了大量的擺拍短視頻,從“販賣”悲傷到“兜售”正能量,社會化媒體中被營銷的情緒正負交替。本文以近期“女孩考上清華跪謝父親”視頻為例,運用傳播學的相關知識,分析社會化媒體中擺拍短視頻的形成機制與社會影響,并提出相應的治理對策。
(一)“女孩考上清華跪謝父親”事件回顧
2020年7月,一位名為“會澤憨老大”的抖音賬號發布了一則視頻,視頻中女孩激動地告訴植物人父親,自己考上了清華大學。“會澤憨老大”發布視頻后,該視頻被多位“大V”二次上傳到各個社交平臺,并得到了迅速傳播。在這段時間,網民紛紛表示感動。
但緊接著有網民發現,該賬號曾連續發布多條相同主題的視頻,而主人公“父親”的身份卻頻頻轉換。隨后視頻拍攝者“會澤憨老大”承認該系列視頻都不是真實的,而是傳播“正能量”的創作視頻,并稱個人主頁已注明。緊接著平臺以違規為由下架了有關視頻,并對其賬號限流10天。
(二)社會化媒體上擺拍短視頻的特征
1.模板化的敘事主體與內容。擺拍短視頻的主體通常會設置為易被標簽化的人物,視頻內容通常以簡短的故事敘述形式呈現,多以遭遇不幸、接受關愛、發生沖突和成功逆襲等情節為主。如“女孩考上清華跪謝父親”系列視頻中的主人公為拾荒者、重病患者和建筑工,可以輕松將其歸入弱勢群體這一類別,進而調動網民長久以來生成的基模,使其迅速接受這個信息,并反射性地表達同情或感動,進而隨手轉發。
2.偽裝客觀拍攝。擺拍短視頻區別于豎屏短劇,它會采取比較隨意的拍攝手法和后期剪輯方式,用有意的“隨意”來彰顯視頻的無意。同時,擺拍短視頻多選用他人旁觀視角來拍攝,有時甚至會模仿監控視角,且不在視頻封面或文案等顯要位置提及此為虛構創作,令網民在觀看時難辨真假。“女孩考上清華跪謝父親”系列視頻也利用了這種看似質樸的拍攝和剪輯手法,加上“有圖有真相”的思維慣性,該視頻成功騙取了不少網民的信任,進而推動了自身的進一步傳播和擴散。
3.跨平臺流動,存活周期短。短視頻的流動傳播豐富了各個社交平臺上的內容資源,但多數視頻搬運者在二次上傳到其他平臺時并未獲得原作者授權,有時在傳播過程中還會出現信息失真的情況,使原始內容發生改變,產生歧義。如“女孩考上清華跪謝父親”系列視頻被二次上傳到微博、QQ空間等社交平臺時,原作者在個人主頁標注該視頻為“段子”的關鍵信息丟失,致使其在傳播過程中喪失了唯一能辨明真假的線索。傳播渠道的增多加快了擺拍短視頻的擴散速度,但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和新聞生產可視化程度的提高,其被揭穿的時間也大大縮短。#女孩考上清華跪謝父親是擺拍#這一話題在7月27日瞬間占據了微博熱搜榜,但兩天后該事件在網絡上的輿論已逐漸平息。
二、社會化媒體上擺拍短視頻的形成機制
探究社會化媒體上擺拍短視頻迅速傳播的原因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媒介素養滯后于傳播話語權的普及
短視頻行業的興起伴隨著傳播話語權的不斷下放,而視頻制作者卻很難肩負起與之相應的傳播責任,過分追求奇新異。同時,短視頻行業競爭激烈,一些缺乏特色和創意的視頻博主們為獲取關注將目光瞄向了擺拍短視頻,利用網民的獵奇心理,先“吸睛”再“吸金”?!芭⒖忌锨迦A跪謝父親”系列視頻的文案故意選取了“清華”“工地”等抓人眼球的字眼,以嘩眾取寵的手段騙取大眾的同情,在追求流量曝光時枉顧社會效益,低門檻在一定程度上使社會化媒體成為了低質內容產生的“溫床”。
(二)信息擴散環節的把關失守
擺拍短視頻中的人物與事件均為虛構,與網民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同時還迎合了網民碎片化獲取信息的習慣,因而很少有網民去核實視頻的真假。此外,平臺初期監管不到位,缺少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也導致擺拍短視頻在擴散環節失守。擴散環節的把關不僅涉及信息的流向與流量問題,也涉及真實性的再把關問題,然而目前多數用戶并不具有這樣的把關意識[2]。分析“女孩考上清華跪謝父親”系列視頻不難發現,大量引發誤解的傳播行為恰恰發生在網民二次上傳到其他社會化媒體后。
(三)事實讓位于情緒的傳播環境
后真相時代下情緒先行,大眾關注的焦點從視頻內容轉向了視頻所攜帶的情緒。網民通過觀看、轉發等行為,獲得一種“馬戲團式的感動”[3],也在轉發形成的狂歡浪潮中打破了社會議題原本的嚴肅性,找到了一種宣泄情緒的途徑。而擺拍短視頻正迎合了受眾的獵奇需求與感官刺激,使受眾沉溺于社會化媒體所營銷的情緒之中,難以自拔。
三、對社會化媒體上擺拍短視頻的反思與批判
運用傳播學的相關知識分析社會化媒體上擺拍短視頻對網民產生的負面影響,可以促使我們及時采取積極的策略進行應對。
(一)“兩個環境”的模糊
隨著媒介的發展和普及,網民對世界的認知范圍逐步擴大,但對媒介營造出的“擬態環境”的驗證能力卻沒有提高。若網民將擺拍短視頻中刻意設計出的“虛擬環境”當作現實環境來對待,不僅會強化網民對部分群體的固有認知,也會掩蓋真正有需求并需要關注的人們。此外,對尚未形成穩固價值觀的未成年群體來說,擺拍短視頻可能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二)網絡環境生態的“泛娛樂化”
擺拍短視頻正在將一些社會議題逐漸娛樂化,如湖南芷江某自媒體制作的監控視角下搶小孩的短視頻,顛覆了該議題原有的嚴肅性。網民從關注社會議題本身轉向關注視頻情節,并逐步喪失理性看待周圍事物與新聞事件的能力,整個網絡環境都在趨向“泛娛樂化”。在這種情形下,由視頻引發的網民情緒也正在失去原有的意義,快樂抑或悲傷,似乎只能通過轉發、評論和贊來證明其存在,“我思故我在”已變為“我發故我在”。
(三)“逆火效應”影響媒體公信力
“逆火效應”是指本想推動事情朝一個方向發展,結果事與愿違,事情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即擺拍短視頻在獲取網民的信任后,除非能提供徹底推翻原有信念的證據,否則辟謠也很難改變網民的態度,有時甚至會導致網民對糾誤的媒體產生不信任感。因為在接收信息時,網民會主動尋找和選擇與自己觀點相同的信息,當辟謠信息與自己先前的認識矛盾時,為了保護自己的既有觀點不受外來信息的侵害,就會排斥辟謠信息,對辟謠者產生不信任感[4]。擺拍短視頻從發布、擴散,再到一次次地被揭穿,這種景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媒介的公信力和健康的輿論環境。
四、社會化媒體上擺拍短視頻的治理對策
(一)動員用戶參與,創新監管手段
雖然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已經建立了算法過濾和人工檢查并行的內容審核制度,但已有的機器審查在圖片識別、深度學習等方面仍然有待完善,人工審核團隊的人數也無法匹配其用戶數量和內容規模[5]。由此看來,平臺要在完善已有內容審核制度,規范內容審核標準之外,動員用戶參與,聯動用戶信用等級獎勵制度與黑名單制度,便捷舉報方式,加快反饋速度。此外,還需繼續創新監管手段,引導擺拍短視頻走向標識清晰的豎屏短劇,設置單獨的豎屏短劇版塊,劃清真實記錄與虛構創作的界限,同時也要警惕重點用戶,謹防謠言營銷式的短視頻傳播。
(二)扶持優質內容,提高用戶素養
擺拍短視頻以各式情節迎合網民天生的獵奇欲,但這類追求感官刺激的視頻只能獲得一時的關注,真正留存住用戶的還是優質內容。平臺要對優質內容有流量傾斜,扶持優質內容的創作,同時可以通過私信推送、首頁視頻推廣等形式,傳播與媒介素養相關的公益提示,增強網民的甄別意識和把關意識,不過此類公益提示需注意修辭策略,絕不能如說教般生硬。
五、結語
擺拍短視頻亂象產生的原因錯綜復雜,引發了諸多負面影響。日后,短視頻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已有的弊端進行改善,還要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構建一個良性友好的短視頻內容生態。
參考文獻:
[1] 2020中國移動互聯網春季大報告[EB/OL]. QuestMobile,https://mp.weixin.qq.com/s/X7fJA0mkUah4-iLKgYB4Vg,2020-04-21.
[2] 彭蘭.網絡傳播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161.
[3] “跪謝女孩”為擺拍:“正道的光”,照不到虛假的角落[EB/OL].知著網,https://mp.weixin.qq.com/s/ wwlg61yd5DrwoLu___OKyg,2020-07-29.
[4] 趙鷺,何云峰.謠言與辟謠較量:辟謠的難點分析及破解[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0(01):90-95.
[5] 謝新洲,朱垚穎.短視頻火爆背后的問題分析[J].出版科學,2019,27(01):86-91.
作者簡介:賈倩伊(1999—),女,內蒙古巴彥淖爾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