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Web2.0革新了媒體、用戶與話語權之間的關系。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向用戶免費開放,改變了公眾獲取信息、參與社會公共事件的方式。以新浪微博為例,微博自成立以來便受到用戶的歡迎,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多次成為大型社會公共事件的信息傳播平臺。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微博在信息傳播和公眾討論中起到了核心信源和群體討論的作用。因此,本文選取微博為對象,以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為背景,選取具體案例對微博平臺下的用戶話語權進行分析,主要分析內容為微博賦予用戶話語權的方式和用戶通過微博行使話語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希望對公眾話語權方面的研究有所幫助。
關鍵詞:微博;新冠肺炎疫情;話語權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21-0109-02
新浪微博于2009年誕生,其興起與發展成為了新媒體時代最為突出的特點之一,它在改變了人們對媒介的認知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的方式。另外,網絡的快速發展,促使傳統媒體積極開辟網絡媒體平臺以吸引受眾,導致微博多次成為大型社會公共事件的信息傳播平臺,而人們對微博的依賴程度和信任程度也不斷提升。以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為例,疫情暴發后,除了傳統媒體,各社交媒體也成為了發布疫情信息、公眾參與治理的重要平臺。其中,新浪微博在信息傳播和公眾討論中起到了核心信源和群體討論的作用。各類媒體都將微博作為新聞報道發布、熱點話題討論的主要陣地。各級政務微博也成為了政府公開信息,發布防控、辟謠內容的重要渠道。所以,本文選取微博為對象,結合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具體案例,對微博平臺下用戶話語權的建構進行分析。
一、話語權概述
“話語權”即“話語的權利,控制輿論的權利”[1]。“話語權”的概念在我國受到重視的程度,是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和媒介對社會的影響力不斷增強而提升的。在以往的研究中,關于話語權的分析多與主流媒體聯系在一起,因為在大眾傳播時代,報紙、廣播、電視等媒介的特性,使媒介的話語資源呈現出越來越集中的趨勢,即話語權多掌握在主流媒體手中,受眾的話語權被主流媒體實施。在各種信息面前,受眾更多地扮演接收者的角色,而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受眾的媒介話語權得以重構。有學者指出,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的最大變化就是話語權的重新分配。這是由于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拓寬了新聞生產和發布的渠道,網絡媒體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擠壓了傳統媒體的傳播空間。手機、自媒體等平臺使受眾的角色不同于以往的單向接收,在新聞的制作生產和傳播過程中,受眾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從而實現了媒介話語權從傳統主流媒體轉向受眾的變化。
二、微博賦予用戶話語權的路徑
(一)用戶充當“意見領袖”
“意見領袖”的概念是由傳播學學者拉扎斯菲爾德提出的,意為“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意見、評論,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2]。相比于傳統大眾傳播模式,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如微博、微信等網絡傳播平臺更容易產生“意見領袖”。與微信平臺相比,微博用戶具有更大的交際圈。據新浪微博官方的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底,微博的月活躍用戶達5.16億,如此龐大的用戶量也讓“意見領袖”的作用更大化。在微博平臺下,一些在某領域小有名氣的博主,在微博分享自己對相關領域的經驗、見解時,常常能吸引一批志同道合的粉絲。如果能夠持續輸出優質內容,平臺就會對該博主進行推動,或是流量引導,或是經濟支持,從而促進一批微博“大V”的產生。
具體到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微博官方認證的美食自媒體博主“食貧道”,是一位出色的美食領域內容創作者,擁有472萬粉絲。坐擁大量粉絲的“食貧道”,在疫情期間從美食博主轉變成了“武漢日記”的記錄者,親自進入武漢方艙醫院進行了一系列報道,從醫院伙食制作到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他很早便進入疫情的中心,為人們帶來真實視角下的醫護人員抗疫現狀,也讓人們對疫情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微博提供的“使用與滿足”強化用戶話語權構建
傳播學者卡茨曾站在受眾的立場上,從心理需求的角度出發,解釋了人們對媒介的使用完全基于個人的需求和愿望,提出了受眾接受媒介的社會原因和心理動機,即“使用與滿足”理論。與傳統研究思路不同,該理論強調了受眾的能動性,突出了受眾的地位,而這也在微博用戶的使用行為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體現。
用戶在使用微博的過程中得到的滿足,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對信息的需求。微博不僅是用戶表達觀點的場所,更是尋求新鮮信息的選擇。在海量的信息中,用戶不用經過復雜的篩選,僅通過微博每日的熱搜欄目就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熱門事件,并且微博熱搜是實時更新的。在疫情初始階段,許多用戶便是通過熱搜得知相關信息并開始持續關注的。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初始階段,自2019年12月8日武漢出現第一位患者,到12月27日當地政府上報疫情,再到12月30日發布緊急通知,公眾很快就通過網絡媒體得知了疫情的具體情況。另外,疫情期間,有關疫情的最新消息一直高居微博熱搜榜首,用戶每天都可以快速地了解關于疫情的最新進展,正是信息的快速獲取,讓用戶可以快速對大型社會事件作出判斷,并及時表達自身觀點。
(三)用戶通過微博參與公共事件決策
互聯網及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話語權的改變,這是從新聞的生產開始的。在網絡時代,人人都有機會成為“記者”,參與新聞制作過程和公共事件的討論中[3]。在我國,微博多次成為大型社會公共事件的信息傳播平臺,是公眾參與社會公眾事件的一個重要渠道。而這種參與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凝聚精神動力。這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公眾參與的首要作用。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公眾自發組織,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以詩歌、歌曲等不同的形式,傳播抗擊疫情的正能量。在傳播過程中,“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等熱詞一直高居傳播內容前列,體現了此次疫情抗擊行動中,公眾通過社交媒體形成的凝聚力。第二,推動物資供應。作為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如果物資供應處理不當,必然會引起民眾的恐慌。在本次疫情防控中,除去政府在物資供應方面所起到的引導作用,公眾的參與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例如,微博上開展了各種獻愛心活動,各醫院通過官方認證賬號在微博平臺上籌集資金,還有包括韓紅在內的明星在微博上籌集善款。據統計,截至2020年3月31日,超過2000萬人通過微博平臺捐款5400萬元,超過450家企業捐款超101億元并通過微博進行公示,另有超過7100萬人主動傳播公益信息,閱讀次數達375億次。通過這一系列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微博已成為公眾親身參與本次疫情防控的重要渠道。
三、微博平臺下用戶話語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微博話語場釋放出了公眾話語的力量,帶來了公眾話語的狂歡。這種狂歡是由公眾在歷史中長時間的話語沉默積攢而來的,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歷史是被壓抑的歷史”,在微博空間中,用戶的話語狂歡正是一種受壓抑的話語沖動的噴發。這種狂歡是一把雙刃劍,在微博平臺,用戶享受著這種話語狂歡,他們的聲音被放大,可以聚集在一起形成強大的輿論。但是,這種話語狂歡帶來的后果就是公眾對話語權的濫用,這對公眾話語權本身而言是一種傷害,即在話語狂歡中引發對道德的踐踏,使用戶話語權在得到增強的同時,又在這種狂歡中被消解。
對于微博平臺下公眾話語權的濫用行為,可以通過提高其媒介素養進行改善。這要求公眾在提升自身知識素養的同時,提高對媒介的使用能力,在享受移動媒介帶來的便利的同時,理性地表達話語。在人人都可能成為“記者”的時代,新聞的產生更加容易,信息的流通也更快捷。此時,面對不斷更新的信息流,公眾需要作出理性的判斷。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沉默的螺旋”效應更加容易發揮作用,這很容易導致感性的聲音遠超過理性的聲音,事實真相也會在淹沒在不理智的輿論浪潮中,從而產生網絡暴力、媒介審判等現象。所以,公眾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保持客觀冷靜,獨立思考,理性發聲。
此外,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規則的制定。公眾話語權的良性發展,除去個人自律,還需要運用法律手段。在很多社會性事件中,社交性媒體用戶對話語權的濫用,在多數情況下只會受到社會的道德譴責,而道德層面的譴責遠遠不能達到警示的作用,這就需要對應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約束。
四、結語
本文選取微博為對象,對微博平臺下用戶的話語權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得出微博賦予用戶話語權的方式包括使用戶充當“意見領袖”、為用戶帶來“使用與滿足”的體驗、給用戶提供輿論監督的平臺、讓用戶通過微博參與社會公共事件的決策,指出了微博平臺下用戶行使話語權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話語權的濫用、相關法律的缺乏等問題,并給出了相關建議。
參考文獻:
[1] 陳偉球.新媒體時代話語權社會分配的調整[J].國際新聞界,2014(05):79-91.
[2] 李波.網絡疫情中微博意見領袖的培養和引導[J].新聞大學,2015(01):145-149.
[3] 陳晨.微博時代公眾話語權的提升[J].新媒體研究,2018(09):103-104.
作者簡介:李本(1995—),男,陜西富平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媒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