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摘 要:作為一種高效、經濟的主動加固方法,體外預應力技術在危舊橋結構加固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為此,本文在全面了解體外預應力加固優點的基礎上,結合具體工程案例,對橋梁加固體外預應力技術要點進行了分析與探討,以期全面提升橋梁加固質量,推進橋梁工程建設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橋梁工程;加固方法;體外預應力技術;優點
中圖分類號:U445.72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隨著我國交通運輸事業的迅速發展,橋梁工程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然而,在行車荷載和自然因素的長期作用下,大量橋梁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病害,這些病害的產生,將會橋梁運輸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為恢復橋梁工程使用性能,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加固方法。常見加固方法包括:粘貼鋼板加固、體外預應力加固、增大截面加固等。作為一種簡單、高效、有效的加固方法,體外預應力技術在橋梁結構加固施工中具有顯著效果,可改善結構安全性能,延長橋梁工程使用壽命。
1 體外預應力加固優點
體外預應力加固是指利用轉向塊或錨固塊進行定位、錨固,將體外索在加固橋梁上進行張拉處理,從而增強橋梁結構的承載力,改善正常運行條件下橋梁結構的應力狀態和下撓程度。在危舊橋加固當中,相比其他加固技術,體外預應力法加固自重不大,可節約成本,且不會過多影響原橋梁結構,不僅可以當做臨時加固措施使用,還能用于永久加固。于橋梁結構而言,體外預應力加固的卸載作用良好,加固施工之后,將會大幅提升橋梁結構的承載力。作為一種主動加固法,體外預應力加固的優點如下:
(1)通過對梁體外預應力束施加預應力,可以建立一個完整的加固體系,進而提升加固材料的使用率,可看做是一種施工效果良好的主動加固法。
(2)通過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的應用,可以對結構產生間接卸載,進一步提高結構的承載力和抗彎剛度。
(3)能夠減小橋梁結構下撓,避免產生裂縫,或修復結構,促使裂縫閉合。
(4)施工作業簡單,工期短,對交通影響小,投入少,具有良好經濟性。
(5)體外預應力體系自重較輕,于墩臺、基礎來講受力不大,可大大節省加固成本。
(6)便于體外預應力束應力調整和體外預應力筋的更新,預應力變化不大,不會出現疲勞等情況。
2 工程概況
某橋梁工程全長468 m,為三跨連續剛構橋,跨徑為124 m+220 m+124 m。采用單箱單室箱形為主梁截面,澆筑C55混凝土,12 m、6.5 m分別為箱梁頂板寬度和底板寬度。經橋梁安全性能檢測發現,橋梁整體剛度不足,部分位置存在大量裂縫。為此,需做相關試驗驗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案進行病害處治。
3 外觀檢測及分析
通過安全檢測發現,本橋梁存在大量裂縫問題,具體情況如下:
3.1 主梁開裂檢測
(1)箱外底板裂縫。根據外觀檢測結果顯示,縱橋向開裂是主橋箱梁外底板裂縫的主要表現形式,檢測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現階段我國相關規范要求,0.20 mm是縱向裂縫允許寬度最大值,本工程裂縫最大寬度為0.39 mm,已遠遠超過規范要求。究其原因在于:①箱梁內外溫差大;②底板自重和薄壁箱梁產生扭轉情況,將會出現附加應力;③曲線預應力布設于張拉箱梁底板部位時,極易產生徑向力,導致底板中部下緣產生大量裂縫。
(2)箱內齒板裂縫。通過檢查可見,箱梁內部齒板處也產生了大量裂縫,共檢測出175條裂縫,裂縫總長度高達58.2 m,裂縫最大寬度為0.97 mm,遠遠超過規定值。究其原因在于,在橋梁主梁結構當中,①齒板屬于嚴重受壓區域,存在極為復雜的應力作用;②設計當中,部分配筋存在問題;③張拉預應力過程中,混凝土強度存在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均會導致齒板開裂。
除了箱外底板、齒板處產生裂縫外,在箱外腹板、翼緣板及箱內底板、腹板等位置也發現了開裂情況,但相對較少。除了裂縫病害之外,在箱外部分混凝土還存在其他病害,比如空洞、錯臺、麻面等。
3.2 跨中下撓檢測
通過現場外觀檢測,本橋梁中跨跨中處存在下撓情況,集中存在于179 m~289 m之間,中跨跨中合攏段為最大下撓部位。通過測量分析,相比原設計值,高程較小,最低高程低出了13.2 cm。且兩邊跨橋面實測線形和原設計線形也不相符,測量的最大負偏差值在兩邊跨與梁端相距30 m處,該部位的橋面實測高程同樣低于原設計值。則在其他部位,實測高程則在原設計值以上。跨中下撓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幾點:①因為主梁混凝土收縮徐變,導致跨中下撓嚴重;②頂板懸臂施工束、底板預應力束損失,均會嚴重影響結構內力,導致跨中下撓產生。
4 加固方案的確定
作為橋梁整體剛度及強度的主要檢測方法,靜載試驗更直觀、更準確、更可靠。經靜載試驗檢測可知,相比理論狀況,本工程局部橋跨箱梁實際工作狀況較差,對于裂縫較多的部位,撓度校驗系數大于1,由于裂縫過多,極易出現剛度折減情況,說明結構剛度已無法達到設計要求。此外,在荷載作用下中跨跨中部位下撓情況嚴重,不僅會對橋梁的使用性能造成不利影響,甚至會危害橋梁安全性。為保障橋梁運行安全,決定進行箱梁補強加固處理,通過分析橋梁病害原因,為達到改善主梁應力狀態,提高橋梁承載能力的目的。應采用增設縱向體外預應力鋼束的施工加固方案。
5 加固施工要點
5.1 體外預應力加固
由于中跨、邊跨部位的主拉應力值較高,因此,可將體外預應力鋼束布設于中跨、邊跨處,便于裂縫梁段的一部分剪力向根部梁段傳遞。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中跨、邊跨所使用的加固鋼絞線型號、數量均有所不同,具體如表2所示。并將1 860 MPa作為抗拉強度標準值。一般情況下,體外預應力束的張拉應力可控制在鋼絞線設計強度的60%左右,即1 116 MPa。
由于體外預應力束使用量較大,布設時,可按照箱梁內部頂底板分散的方法進行分布。為便于后期橋梁養護維修,需采用可調可換式錨具。
錨固時,可采用邊跨端部橫隔板、墩頂位置的橫隔板錨固體外預應力束。若錨固邊跨橋臺部位的橫隔梁時,則必須先去掉部分橋臺背墻,這樣可以為更方便地放置錨具,并便于張拉施工?;谙鋬瓤臻g不足,需選取混凝土橫隔板作為轉向裝置。
5.2 中跨跨中箱梁底板抗彎加固
為達到底板裂縫有效封閉的效果,可將鋼板粘貼到中跨跨中、邊跨、次邊跨處的箱梁底板底面上,用于抗彎加固。
5.3 加固有效性分析
為檢驗體外預應力的加固效果,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經計算分析可見,對于本工程體外預應力加固在正截面抗彎、斜截面抗剪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施工效果。具體試驗檢測結果為:
(1)正截面抗彎安全系數分析。在墩頂處,檢測所得的正截面抗彎安全系數從1.12增至了1.16。
(2)斜截面抗剪安全系數分析。在中跨2L/8、6L/8處,檢測所得的斜截面抗剪安全系數從0.95增至了1.03。
由此說明,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通過體外預應力加固施工可以對橋梁安全儲備發揮積極的效應。
在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經計算分析可見,橋梁工程采用體外預應力加固施工后,箱梁截面上、下緣主拉應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究其原因,梁內體外預應力筋的布設,將會產生一定豎向分力,促使剪力減小,最終起到降低混凝土主拉應力的效果。于裂縫區域而言,主拉應力的減小將會有效抑制裂縫產生。
于橋梁中跨跨中下撓情況來講,利用體外預應力加固施工能夠有效提升橋梁的整體剛度。經試驗檢測結果可知,本工程中跨跨中部位在行車荷載作用下,其跨中下撓現象有所改變,下撓值從原來70.03 mm降至了56.27 mm,邊跨撓度同樣也有所下降。整體來講,體外預應力技術對于橋梁加固施工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交通事業快速發展,橋梁作為道路橋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數量也在成倍增長。然而,隨著橋梁數量的迅速增加,大量橋梁病害也不斷顯現,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修筑的橋梁工程,很多橋梁已變成了危橋、舊橋,其使用性能已無法滿足標準規定,甚至會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為此,必須采取切實可性的措施,加固橋梁結構,提高結構承載能力和耐久性,保證結構安全。相比其他加固技術,體外預應力技術更具優勢,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橋梁結構承載能力,還對交通干擾小,具有良好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陳陶.淺析公路橋梁施工中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23(01):105-106.
[2]張慶輝.公路橋梁施工中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J].交通世界,2017,24(16):80-81.
[3]喬志偉.淺析公路橋梁施工中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4(08):209.
[4]王海東.公路橋梁體外預應力加固施工技術探討[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3,30(10):143.
[5]丁清卿.公路橋梁施工中的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24(03):122-123.
[6]晉世超.公路橋梁施工中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4,37(0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