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利
摘 要:隨著鐵路運輸行業的快速發展,一些大型站場已經無法滿足目前的使用要求,需要對其進行合理的改造。在對大型站場進行改造的施工中,為了有效的降低施工過程對于鐵路運營的影響,并確保施工質量滿足設計要求,必須做好施工組織與技術控制工作,順利完成既有大型站場的改造。本文將對既有大型站場改造施工組織與技術控制要點進行分析,探討如何做好既有大型站場改造工作,促進鐵路運輸行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大型站場;改造施工;控制要點
中圖分類號:U291.19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在鐵路運輸的發展過程中,對既有大型站場進行改造是常見的施工項目之一,對于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既有大型站場改造施工中,由于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施工過程的順利進行,嚴重時會影響鐵路的正常運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施工單位必須做好施工組織與技術控制工作,準確的把握控制要點,保證施工過程的有序進行,保證施工質量滿足大型站場改造要求[1]。
1 既有大型站場改造施工組織控制要點
對于既有大型站場改造施工,為了做好施工組織工作,需要把握以下控制要點:
1.1 做好施工現場調查與測量工作
在大型站場改造施工開始前,需要對施工現場進行全面調查,調查主要內容包括水、電、交通、通訊、棄土地點以及運輸距離等方面。與此同時,還要調查氣候條件以及當地民俗等。如果施工中需要涉及拆遷工作,需要明確相應的類型以及工作量,并做好站場內部既有設施的統計。此外,還要充分掌握站場的運營情況,包括站內股道及專用線作業情況、客貨列車到發時刻以及時間間隔,站內管線分布情況等[2]。
在對既有設施進行調查的過程中,需要明確站場的高程、平面以及斷面,掌握各股道線間距以及與基線的關系,道岔的類型及準確位置。與此同時,還要全面掌握軌道結構與材質,確定軌道的磨損程度,還要確定道岔的方向、規格以及磨損程度。此外,還要查看道床的厚度與材質,對于普通無縫線路,需要明確固定區、伸縮區、緩沖區長度以及鎖定軌溫,而對于跨區間超長無縫線路,明確絕緣接頭位置以及鎖定軌溫。對于站內的站臺、地道以及雨棚等設施的狀態及其與線路的關系同樣需要仔細調查。
在對施工現場進行測量的工作中,測量人員需要在開始測量前與設計人員做好交接工作,保存好相應的手續與記錄。在測量設計樁位以及水準點的過程中,需要刪除復測,并記錄好相關數據,出具測量報告。在道岔、線路附帶曲線放線操作中,需要嚴格按照基線及設計位置坐標進行。
1.2 充分利用舊材料
為了有效控制站場改造的施工成本,需要在施工中對舊材料進行充分的利用。因此,在施工開始前,需要確定舊材料的利用率,并全面考慮到就材料利用對施工過渡方案以及材料調配的影響。首先,在確定軌道長度時,需要參考坐標、里程、道岔型號以及曲線資料。其次,在確定拆除鋼軌總量及鋪軌數量時,需要參考新鋪道岔前后鋪設同類型鋼軌長度、既有軌節以及線路撥接接軌點方案等。再次,在確定道岔利用數量時,需要參考拆除與換鋪的道岔量以及拆除順序。最后,明確拆除的工作量與所需時間,鋪設的工作量與所需時間,以便做好協調工作,以便獲得更高的舊材料利用率。
1.3 制定合理的過渡方案
在為站場改造施工制定過渡方案的過程中,需要堅持以下原則:首先,改造施工應盡量減少對站場運營的影響,保證鐵路運輸的安全性與通暢性,保證運輸與施工都能夠順利進行。其次,施工過程應盡量實現各專業之間的互相兼顧,對施工周期進行有效的控制。再次,實現永久設施與臨時設施的有效結合,統籌考慮場內的平、縱、橫斷面以及區間,并且對就材料進行合理的利用,盡量實現均衡施工。最后,所有過渡方案需要嚴格執行相關要求,并重視對方案的評審與優化。
在過渡方案的具體編制過程中,需要按照以下思路進行:首先,對于不會對既有線路造成影響的道岔等設施,需要安排優先鋪設,鋪設完成后再進行封鎖要點插入道岔的預鋪。整體的施工順序應按照專用線、次要站線、正線中穿站場最外端道岔及股道延長,從外向內進行。而對于外包正線站場,可以按照先站線后正線及股道縮短,從內向外進行。其次,在選擇過渡區域時,需要保證對鐵路運輸造成的影響最小化,一般按照先正線后站線的順序進行施工,保證在正線開通后再進行站線施工。再次,如果工務會對電務造成較大影響,需要堅持與電務為主的原則,盡量避免對電務進行室內改動,如果必須進行室內改動,應盡量減少。此外,施工中需要組織工務、電務、供電以及牽引等專業的人員進行方案的優化。
1.4 做好施工組織與準備工作
為了保證改造施工能夠正常進行,需要單獨編制過渡階段的施工組織,為了有效的減少過渡時間,需要保證工期安排的緊湊性,在分配工作量時,需要參考每次封鎖施工需要完成的內容。與此同時,還要確定人員、設備以及材料的需求量,并合理調配防護人員、異型軌等及材料回收利用。同時成立安全小組,建立完善的安全體系,明確安檢人員的崗位職責,做到職責清晰,保證施工過程的安全性。此外,工務、電務、供電、牽引等相關專業需要在施工中默契的配合,保證不同專業之間的順利銜接,保證施工的有序進行。根據施工中出現的不同情況,需要制定針對性的應急預案,保證改造施工能夠按計劃完成。
對于站場改造施工而言,施工準備是保證過渡階段順利完成的關鍵,在這部分工作中,需要完成以下事項:首先,過渡方案必須通過分管鐵路局的審批,施工計劃需要嚴格執行《行車組織規則》,并向運輸部門提交,在工、電、供、車審核蓋章后確定。其次,需要與相關的運營單位簽署安全協議,確定雙方的責任,施工影響范圍以及監護配合等事項,管理人員以及施工人員需要做好技術安全交底工作,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能與安全培訓,考核通過后才能上崗。再次,為了方便運營部門的正常工作,需要為其提供改造后站場平、縱斷面圖,并嚴格執行封鎖施工區域的規定,根據實際情況設置防護措施,落實好防護人員、駐站聯絡員、防護器材、防護應急用料以及防護培訓等相關事項。此外,還要為拆除肥料規劃堆放場地,同時劃分好工具擺放場地,避免出現越界的現象。
1.5 保證過渡方案順利實施
為了確保過渡方案可以順利實施,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做好點前準備。站場改造施工單位需要在點前辦理好相關手續,在無慢行的情況下,不允許上道作業。在下達封鎖命令前,不允許破壞其中的任何設施,避免對行車安全造成不利影響。此外,還要合理安排點內分工,明確各個專業的工作內容。其次,做好點內作業。在封鎖命令下達后,需要嚴格執行規定,設置相應的防護,并且根據實際的分工情況做好安全工作。選擇可行性較高的先進施工方法,對工序施工時間進行嚴格的控制。做好不同專業及其作業區域的協調,切實執行制定的安全措施。在開通以前,需要進行平推檢查,確定滿足放行條件后,在保證聯鎖調試正確、無障礙物侵入限界的情況下,可以申請消點開通。再次,做好點畢工作。在戰場改造施工完成后,施工單位需要對新設備與新線路進行維護保養,并對現場進行徹底的清理,將舊材料碼放整齊。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由接管單位對其進行監督,確保能夠按照規定時間完成交接[3]。
2 既有大型站場改造施工技術控制要點
對于站場改造施工而言,技術控制工作需要把握以下要點:
2.1 岔道拆除控制要點
在對既有岔道進行拆除時,需要利用鄰線停放軌道車,恢復線路需要使用的軌排應提前拼裝,完成拼裝后在運送到施工現場,軌道車則需要運送到現場后安裝。此外,還要做好人工補碴、搗固線路等工作。
2.2 線路抬落道控制要點
在線路抬落道的施工過程中,需要重點對標高進行控制。在線路的抬落道量較大,并且長度較長的情況下,如果使用大型搗固機施工,需要在施工前測量既有軌面標高,將鄰線軌面作為標高控制點,在鄰線軌腰上標注設計標高與鄰線軌頂標高差。在施工過程中,需要使用水平尺、鋼尺對標高進行測量,提高控制的準確性。
2.3 點前道岔對位預鋪
在交叉渡線較長并且較重的情況下,在預鋪道岔時需要保證預鋪平臺的穩定性,平臺的高度應低于軌面330 mm~
350 mm。與此同時,還要保證預鋪道岔岔尾、岔首以及岔心位置的準確性,根據放樣點的位置來鋪設道岔。在安裝菱形部分時,需要嚴格重視安裝方向以及各部位尺寸。每間隔6~10個軌枕,需要在直于線路方向將滑軌穿入下部,滑軌上需要安裝2個滑輪,并保證所有滑軌互相平行,并且在同一平面內。為了拖拉過程方便,需要保證滑軌有2%左右的下坡。此外,在完成道岔的組裝操作后,需要嚴格檢查所有尺寸,避免存在尺寸不合格的問題。
2.4 封鎖點內插入道岔
在進行封鎖點內插入道岔施工時,插入菱形部分的過程中,需要為其增加2根滑軌。在拉近的過程中,需要由專人統一指揮,并保證用力均勻。為了保證順利拉近,可以在插入道岔之前將機油涂刷在滑軌上。與此同時,在道岔滑入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位移不均衡的問題,需要及時調整。在道岔滑入后,需要嚴格檢查相應的尺寸與方向。為了確保菱形可以正常連接,需要重點檢查第1個點內插入的2組道岔與菱形部分連接點位置、縱橫向尺寸以及曲股方向,如果出現偏差,就需要及時矯正。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對鐵路既有大型站場進行改造的過程中,需要準確的掌握相關組織與技術要求,把握好組織與技術控制要點,對各個專業進行合理的安排,保證施工過程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梁斌,蔣偉興,韋巍.小哨站站場改造施工過渡方案優化[J].鐵道建筑,2013,53(04):131-133.
[2]江凡.既有鐵路站場改造中工程測量的控制要點[J].工程技術研究,2019,4(05):134-135.
[3]徐鵬.淺析鐵路站場改造工程的難點及措施[J].四川建材,2017,43(04):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