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甜 郭濤陽 莊夢 李龍輝



摘 要:當前,我國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進軍歐盟市場,REACH法規作為歐盟開展有害物質相關管理的法規之一,愈加受到行業重視。本文從主要內容、管理范圍、管理要求等方面,詳細介紹REACH法規,重點分析基于我國現狀,企業應對REACH法規的流程及機制搭建,為我國汽車生產企業出口提供參考。
關鍵詞:汽車;REACH;高風險數據
中圖分類號:F416.47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汽車工業發展態勢迅猛,自主研發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進行戰略轉型,將目光投向歐盟等廣闊的國際市場。但與此同時,歐、美、日、韓等汽車工業發達國家和地區,對汽車產品實施有害物質及回收利用(ELV)管控已有十余年歷史,在有害物質替代與減量化技術應用、清潔生產等方面達到較高水平,環境效益顯著,形成綠色貿易壁壘;同時,國外在汽車ELV準入要求、管理機制、管控范圍、后端監管等方面與我國存在的顯著差異,阻礙了我國汽車產品“走出去”進程。自2014年以來,我國150余家汽車生產企業已累計出口汽車產品近300萬輛。在出口國家和地區中,歐盟、北美市場受到我國汽車生產企業的高度關注。我國汽車產品在進入國外市場過程中,對于不同國家的有害物質管理要求,需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如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在有害物質管理體系、管理種類、管理范圍、管理模式、監督措施等方面與我國均具有顯著差異。REACH法規作為歐盟開展有害物質管理的法規之一,由于管控范圍廣、管理方式復雜,成為當前我國汽車行業打破歐盟綠色貿易壁壘的重點內容[1]。
1 REACH法規簡介
1.1 主要內容
2006年,歐盟發布《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即REACH法規),明確自2007年6月1日起開始對進入歐盟市場的全部化學品開展預防性管理。REACH主管部門為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主要負責對REACH相關的義務進行管理(即化學品的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確保在歐盟各國要求的一致性、為公眾提供幫助和咨詢等[2]。
1.2 主要目的
REACH旨在確保“人體健康與環境的高度保護,包括提高物質危害性評估的替代方法,以及在提升競爭力與創新的同時,促進物質在歐盟市場的自由流通”。REACH管控的主要目標為:降低化學品對人體及環境的風險,減少動物實驗;鼓勵采用REACH附錄XIV與XVII所列的特定危險物質的替代物;要求對附錄XIV和XVII中規定的物質進行授權使用和限制。
1.3 管理范圍
REACH法規的管控范圍非常廣泛,幾乎涵蓋所有行業中化學物質的生產和使用,如工業中的化學物質、日常生活中使用化學物質生產得到的產品(清潔劑,油漆、服裝、家具、電子電氣產品等)。因此對全球各個行業包括汽車行業將產生巨大影響。總體來說,REACH管控的產品范圍及類別,主要分為物品、配置品及物質等[3]。如表1所示:
1.4 主要義務
REACH法規主要內容如表2所示:
此外,企業需要候選物質清單(SVHC清單),明確出口產品中的物質含量、質量等信息,確定是否要履行信息傳遞、通報等義務[4]。
1.5 責任范圍
REACH法規規定歐盟境內所有從事化學品的生產商、進口商、下游用戶及貿易商均需要履行相關義務。其中,生產商和進口商負責收集相關化學品特性的數據,評估風險,提出減少和控制風險措施建議,考慮下游用戶提出的新的用途及該用途的安全操作,關注其產品在整個供貨鏈的安全,完成預注冊、注冊,向下游用戶提供信息資料,申請生產及進口許可,確保產品符合限制要求和規定;下游用戶的義務則需要按照上游供貨商提供的安全數據表或報告采取安全措施,采取推薦的風險管理措施,并在資料信息及措施不足情況下,反饋上游供貨商進行補充;貿易商需要向其上游供貨商和下游用戶傳遞信息資料。
1.6 法規趨勢
2019年9月9日,赫爾辛基新聞正式發布指令,2021年起含有SVHC的物品,供應商需要在Substances of Concern In articles, as such or in complex objects Products(SCIP)數據庫上提交信息。其中,必填信息主要為企業基本信息、物品本身或復雜物品的識別信息、物品中存在的SVHC信息、物品安全使用的信息等;選填信息主要為品牌、型號、圖片、屬性等。SCIP數據庫建立的目的是完成物品本身或復雜物品中SVHC信息的收集,確保滿足廢棄物框架法(WFD)的要求;同時,實現信息結構化及可搜索性的提高,方便廢棄物處理人員、消費者、供應鏈參與者、NGOs和ECHA的及時訪問及快速使用;最后,確保廢棄物中的高關注物質可在回收前被正確合理處理,最終獲得安全回收材料。
SCIP數據庫適用于所有物品,包括汽車產品。汽車企業需要持續關注SVHC更新的動態;同時,做好供應鏈管理工作,提高行業平臺(如CAMDS)數據質量,對超過0.1%SVHC物質的材料和零部件做好相關記錄。在法規生效后,及時向SCIP數據庫提交相關信息。
2 企業應對流程及機制搭建建議
2.1 應對流程建議
企業可通過法規培訓、合規審查、檢測驗證、合規評估四個步驟,逐步構建REACH法規應對能力[5-7]。
2.2 應對要點分析
為減輕企業應對REACH法規的時間及資金成本,建議企業建立適用于內部的管控體系,先期進行物質篩選并建立內部的高風險數據信息庫,針對化開展有害物質檢測試驗。
應對重點1:開展法規培訓及宣貫。針對REACH法規,圍繞管理要求、管理現狀及管理趨勢等內容進行全面解讀,幫助企業及供應商相關管理人員,明確法規要求和規定,初步宣貫法規應對方案。
應對重點2:篩選整車REACH管控物質。基于數據材料系統(如CAMDS)供應商可篩查REACH管控物質符合性,完成《關于產品符合REACH法規相關規定的聲明》;同時,汽車生產企業可以基于材料系統結合內部管理系統,完成零部件及車型REACH法規符合性物質清單。
應對重點3:建立REACH物質風險數據庫。根據材料系統數據和檢測數據,全面評估供應商產品中SVHC物質或附錄XVII超過規定含量的風險,總結出適用于本企業的REACH風險數據庫;依據評估結果,對物品或相關部件中確定可能存在風險的SVHC物質進行分析測試。
應對重點4:SVHC及附錄XVII物質測試合組。通過整合相同的測試方法和合組進行測試,可降低測試成本,縮短測試周期。
應對重點5:開展整車合規評估。汽車生產企業可根據BOM清單、材料數據分析得出的分類清單,結合試驗檢測結果,根據物質的含量、質量等信息,進一步評估各零部件及目標車型整車REACH符合性評估,編制合規評估報告。報告包括注冊義務的符合性、禁用附錄17的物質的符合性、限用物質SVHC的符合性、如有超限物質,通報義務的符合性、45天信息披露的符合性、整車REACH符合性評估等內容。
參考文獻:
[1]丁陽,金夷,王云飛.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企業出口的影響[J].科技管理研究,2016,31(09):46-50.
[2]魏傳忠.歐盟REACH法規實施指南叢書[M].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3]徐樹杰,董長青,柴靜.基于CAMDS的汽車產品應對REACH法規機制探討[J].綠色科技,2013,4(02):236-238.
[4]趙珊紅,郭永華,謝維斌.紡織企業應對歐盟REACH_SVHC條款的對策研究[J].絲綢,2010,55(01):15-18.
[5]蘇彪.歐盟REACH法規實踐[J].安全、健康和環境,2012,12(06):35-36.
[6]師建華.汽車行業應對歐盟REACH法規研究[J].汽車工業研究,2009,24(09):12-19.
[7]王建平,吳嵐,陸雅芳,等.REACH法規的最新進展及其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影響[J].紡織導報,2015,34(07):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