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竹雅其人
唐竹雅是誰?讓我們暫且拋開他目前四川音樂學院教授、歌劇合唱系主任的身份,從2003年在廣州舉行的第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全國聲樂大賽說起。“金鐘獎”是中宣部批準設立的中國目前唯一的國家級綜合音樂藝術最高獎。整個賽程要求嚴格,每個選手從初賽、復賽到決賽一共要唱9首曲目,初賽2首復賽3首決賽4首,每輪比賽對曲目都有較高的要求,這更能全面檢驗選手的實力。那一年,四川音樂學院青年教師唐竹雅,在激烈的競爭中,充分顯示了自己的高水準與硬實力,一舉奪得銅獎,為四川爭了光。
此后,男高音歌唱家唐竹雅在音樂上的造詣可謂是大匠運斤,在教學之余,先后出訪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交流演出,還擔任了多個國內國際音樂大賽評委,如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四川賽區評委、“貝爾貢齊”國際聲樂比賽成都賽區評委、中國音樂“金鐘獎”四川賽區評委、意大利威爾第之聲國際聲樂比賽(中國賽區)評委、中國新加坡國際音樂大賽評委、日本東京國際聲樂大賽評委等。他還演唱了許多有代表性的歌曲,如《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黃河長江》《江河之戀》《三峽好兒郎》《春天的國度》《走進草堂》等,都深受人們的喜愛。
走進草堂 走進中國古風
公元前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偕家入蜀,在親友的幫助下,于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稱 “成都草堂”,后又歷經歲月,幾番整修,成了現在的“杜甫草堂”。
2003年10月,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專程來蓉采風,攜手四川的著名詞作家王持久完成了藝術歌曲《走進草堂》。在這首歌里,王持久將草堂的西嶺殘雪、錦江船槳、茅屋秋風、朱門絲管,還有遺留于草堂的喜悲憂樂,前生與今世的歷史都融匯在一起。據成都電視臺導演李容江回憶,歌曲制作完成的那一瞬,錄音棚里所有人都情不自禁鼓起掌來,“旋律大氣、歌詞優美,涌動的情感讓人激動得想落淚。 ”
不久,李容江找到唐竹雅,希望他能夠用美聲的形式來演唱這首歌,將草堂的美、成都的美再次呈現給成都的老百姓。還沒等這首歌播放完畢,唐竹雅馬上就答應了。他說,谷建芬老師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作曲家,僅聽到前奏的時候,極具蜀韻的古箏,就讓他充分感受到地域特色。而前奏之后王持久老師筆下的歌詞“窗外的西嶺還有那千秋的殘雪,門前的錦江已不見當年的船槳”,意境深遠,讓他立刻有了一種穿越千年光陰的感覺。他非常喜歡這首歌。
于是在中共成都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05成都新年音樂會”上,唐竹雅傾情演唱了《走進草堂》,臺下觀眾思緒隨著歌聲的牽引而飛揚,“無語的春風染紅了溪邊的海棠,靜靜的小橋猶載著古老的梅香……走進草堂,聽到了那歷史的吟唱,走進草堂,看到了那前人的期望……”唐竹雅的美聲唱法,仿佛在與古人對話,讓這首歌的藝術性顯得更為濃厚,將那些塵封于草堂的故事詮釋得淋漓盡致又飽含著濃濃的深情,也充分傳遞出了谷建芬和王持久二位老師對成都真切的祝福——希望“擁有豐厚文化底蘊的成都,像草堂一樣世代蔥郁美麗”。
“中西兼顧”演唱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
《走進草堂》里的中國古風,影響了唐竹雅,此后,他對如何用美聲唱法演唱中國古詩詞聲樂作品有了興趣。唐竹雅說,中國古詩詞具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韻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喜愛、傳誦、吟詠。而美聲唱法,在世界上傳播范圍廣,是老外們習慣的一種接受方式。若在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上能借助美聲唱法的優勢,可以堅定文化自信,也更易于將中國文化推廣到世界范圍中去。
“中國古詩詞的藝術歌曲,在演唱上,跟西洋歌劇的詠嘆調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唐竹雅說。他主張不能完全用美聲的方式來演唱古詩詞,必須要中西結合,在美聲唱法的基礎上融入本國的民族音樂元素,才能形成具有特色的藝術歌曲演唱風格。
在《走進草堂》之后,唐竹雅用自己“處理”過的美聲唱法,演唱了多首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其中,傳唱度最高的當屬由四川音樂學院前任院長、著名作曲家敖昌群作曲的《青玉案·元夕》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青玉案·元夕》為宋代詞人辛棄疾所作,經敖昌群作曲后,成為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里的杰出代表之一。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唐竹雅充滿磁性的聲音帶著聽眾緩緩進入那夜的美景。“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隨著熱鬧場景的進入,唐竹雅的歌聲漸漸有了變化,逐漸豪放起來,越發大氣。那如此的美景,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唐竹雅的歌聲發生了轉變,柔和、深情的表達,將詩詞中那一瞬間悲喜交織的復雜情愫,給以極大的渲染。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宋代詞人蘇軾為亡妻所作,飽含情意,字字血淚,中國音樂學院教師周強博士稱之為“史上最美悼亡詞”,經敖昌群作曲后,也成為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一個杰出代表。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唐竹雅的歌聲沉而穩,娓娓道來,深刻表達出詞人內心真摯的情感及對亡妻的懷念。“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在這“記夢”部分,唐竹雅的演唱力度加大,尾音延長,更能讓聽眾感受到詞中滿滿的思念之情。詩詞中的情緒跟隨唐竹雅的歌聲千回百轉,肝腸寸斷,打動人心,具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以《青玉案·元夕》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的演唱為例,唐竹雅介紹道,這兩首歌在演唱上面就做了特別的處理,更能貼合中國古詩詞的特點,如:較為注意歌唱時口腔咬字的位置,保證每一個字的發音都圓潤清晰到位,更符合中國聽眾審美習慣;借鑒戲曲的元素,向戲曲的行腔學習,演唱的時候加大字頭力度拉長音節(這種處理方式剛好與美聲唱法相反),等等。
通過長時間的探索、研究以及搜集聽眾反饋,唐竹雅發現他這種“中西兼顧”的演唱方式,易于引導人們欣賞、演唱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能很快被大眾所接受,并且因為主體還是采用美聲演唱,外國朋友若通過國際音標的注釋,也能無障礙地演唱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從而能更好地把中國文化推向全世界。
在中國原創歌劇演出實踐中教學
唐竹雅不但是一位實力雄厚的男高音歌唱家,同時還是四川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歌劇合唱系的系主任,雖然教學與行政工作占據了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但有演出的時候,他哪怕熬夜也要把譜子看完,平時也會積極組織和參與學院、系上的演出活動。他說,一定要合理分配好時間,堅持演唱,因為演唱也是教學的一部分,要不斷地去學習、實踐和總結,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工作,才能更好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學生們。
作為歌劇合唱系的領頭人,唐竹雅強調通過歌劇形式來展現本系特點,除了用美聲唱法演繹世界著名經典歌劇劇目之外,還參與了不少中國原創歌劇教學演出實踐,從行動上為大家作表率。在他扮演的角色中,有兩個讓大家印象特別深刻:一個是原創歌劇音樂會《薛濤》片段中的韋皋,一個是原創歌劇《方志敏》片段中的方志敏。
原創歌劇音樂會《薛濤》由四川音樂學院前院長林戈爾編劇和作曲,于2016年10月在音樂學院大音樂廳首演。之后赴廣州、沈陽、天津、北京、西安、武漢各地音樂學院演出。
唐竹雅飾演《薛濤》中的唐西川節度使韋皋。為了扮演好韋皋這個角色,他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查找閱讀了大量的歷史事件史料。唐竹雅說,對于這種歷史人物的戲,能找到史料的部分,盡量依據史料如實演出,沒有史料作參考的,就通過做案頭工作,展開想象,進行適度地創作。演出中,唐竹雅獨唱《佳節又重陽》,“重陽佳節雨霏霏,登高思鄉人未歸。神女感君纏綿意,風吹寒香午夜歸”,瞬間把觀眾帶到唐代的重陽節。唐竹雅獨唱《凱旋》,旋律優美但卻極難演唱,唐竹雅演唱得流暢、內在、激昂,觀眾掌聲雷動,氣氛熱烈高漲。
《方志敏》是中國國家大劇院的原創歌劇,由孟衛東作曲、馮柏銘與馮必烈編劇、廖向紅執導,歷經近三年時間醞釀打造,于2015年12月首演。這部劇以方志敏獄中的真實故事為藍本,講述了方志敏為國捐軀的傳奇一生。全劇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色彩,旨在以真實的革命英雄事跡激發觀眾愛國情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社會傳遞正能量。
2019年5月,在四川音樂學院“紅色經典歌劇唱段音樂會”上,唐竹雅演出了《方志敏》片段。有了之前扮演韋皋的經驗,他的案頭工作更為認真細致,不但查找了許多關于方志敏的史料,還閱讀了方志敏所寫的作品,從各方面盡可能地去了解關于方志敏的一切。為了塑造真實的人物形象,他還特意蓄了胡子,以貼近方志敏在獄中的真實情況。

演出中,經歷了百般折磨的方志敏與受盡荼毒的妻子繆敏,戴著手銬腳鐐,隔著牢房互訴衷腸,演員飽含深情的對唱感染了全場。唐竹雅的演唱,讓觀眾看到具有革命英雄氣魄的方志敏內心中似水的柔情。聽到妻子被捕的消息,方志敏心急如焚:“猛聽妻子鋃鐺入獄,好似尖刀戳我肺腑。哪怕自己受再多的苦,不及她被捕令我痛楚。可憐我年幼的孩子們,失去依賴該由誰人照拂?”深情的歌聲,催人淚下。“你,在哪里?哪一間是關押你的牢房?”“你,在哪里?哪一排是禁錮你的鐵窗?”在動人歌聲里,在狹窄而冰冷的高墻下,這對革命伉儷雖始終無法執手相見,他們的心靈卻早已跨越了時間、空間的束縛,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而碰撞在一起。
關于中國原創歌劇,唐竹雅說,必須要經過反復打磨,不斷地演出,不斷聽取各界反饋意見,才能成為經典。
用美聲的氣勢給前線加油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在全國蔓延,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陡然打響。在這場戰“疫”中有迎難逆行的白衣戰士,有同舟共濟的全國億萬同胞。他們眾志成城、戮力同心,共同譜寫捍衛生命的贊歌。在這個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作為黨員的唐竹雅,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與同事們演唱了多首抗疫歌曲如《我又看見你》《保衛武漢》《燈光》(后期制作中)等,用音樂“聲援”前線,以藝術的力量助力中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唐竹雅說,在前方,平凡而偉大的抗擊疫情工作者們用愛與擔當,捍衛著全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在后方,文藝工作者們也為抗擊新冠病毒疫情創作演唱了大量的作品,但目前作品大多以流行風格的演唱方式為主,比較抒情柔美,而美聲唱法具有一定的氣勢和力量,尤其是男高音,聲音結實有力,寬厚洪亮,爆發力強,在美聲唱法中多用于演唱英雄人物,很適合抗疫期間給前線戰士們加油鼓勁,所以他和團隊成員們演唱的作品,都以美聲為主、“中西兼顧”的方式進行。
《我又看見你》由鄧成彬作詞、陳萬作曲,唐竹雅、陳萬、張運超三位男高音歌唱家深情演唱,歌頌了奮戰在一線的最美“逆行者”。“……每一次沖鋒在前,每一次都臨危不懼,雖然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是我知道,你就是力量就是勇氣。……每一次擔當大義,每一次都出生入死,雖然不知道來自哪里,但是我相信,你就是希望就是勝利,勝利!”三位男高音歌唱家的演唱顯示出豪邁的英雄氣概與堅定的信念,進行曲的節奏更是激昂斗志。
《保衛武漢》由戰斗在武漢一線的西部戰區聯勤部干部李毅作詞,四川音樂學院副院長、作曲家孫洪斌作曲,唐竹雅、陳萬、葉琛、張運超四位男高音歌唱家演唱,表達了對重疫地區武漢和武漢市民的關切、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英雄們的頌揚以及對取得最后勝利的信心。這首歌旋律優美鏗鏘,藝術氣息濃厚,“壯士策馬旌旗悲,血肉封城阻疫炎。晴川漢陽柳不眠,汀州鸚鵡夢故園。英雄抽刀萬馬催,直抵三江斬新冠。”慷慨激昂具有強烈陽剛氣概的演唱,充分傳遞出將士出征的豪邁,也體現了對每一位平凡而偉大的前線抗擊疫情工作者深深的敬意。

唐竹雅說,雖然不在疫情防控一線,但文藝創作工作者要自覺擔當,主動作為,希望用音樂、用歌聲傳遞祝福,為武漢鼓勁,為中國加油,為生命健康保衛戰助力!
初識唐竹雅,他說,“我熱愛演唱”。就因為這個“熱愛”,將繼續支撐他更進一步探索和研究如何“用西洋技法演繹中國風情”,這是聲樂人的執著,也是蜀中兒女的情懷。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藝術學院
作·者· 簡· 介
付文芯 戲劇導演、編劇。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戲曲學專業,文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劇協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戲劇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多篇文章見于《東興文萃》《攝影報》《雙流攝影》《大學化學》《四川戲劇》《戲劇家》《中國藝術時空》《美育》等。編劇、導演公開演出的話劇三十余部。著有《演員的誕生:中國百年戲劇表演教育》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