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南省岳陽縣紀委監委圍繞縣委中心工作,主動擔當作為,順應經濟發展大勢,通過源頭治理、破除壁壘、整頓秩序、懲治腐敗等系列措施,努力營造廉潔高效的營商環境,為岳陽縣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疏源頭,開展招投標專項治理
針對“提籃子”“打牌子”等問題,6月中旬,岳陽縣啟動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具體由縣紀委監委牽頭,聯合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縣住建局、縣公安局、縣審計局等單位,對2017年以來由政府投資依法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進行“回頭看”。分動員部署、自查自糾、監督檢查和案件查處、整改落實和建章立制四個階段進行,重點解決招投標管理體制不順、監管不力、流程不夠規范、懲處不夠嚴的問題。截至目前,召開招投標專項整治工作推進會4次,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單位領導干部職工簽訂承諾書2168份,排查走訪單位和企業30家,發現問題下發整改通知書5份,查辦圍標、串標案件16個,有力打擊了投機倒把的惡劣行徑,從源頭凈化營商環境。
破壁壘,推進“放管服”改革
在全縣范圍內,從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新聞媒體、企業和基層代表聘請10個代表為第一屆特約監察員,賦予其“監督員”“參謀員”“聯絡員”“宣傳員”的職責。組織10名特約監察員分成5個調研組,下到縣直相關單位、鄉鎮(辦事處)和企業開展優化營商環境調研,查找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產生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議,為進一步優化岳陽縣營商環境指明前進方向。落實縣委、縣政府部署安排,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督促《“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政策文件落實落細。聯合縣優化辦,對照今年“跑改”工作涉及的5個方面內容20個要點進行查漏補缺,促進縣直相關職能部門細化具體工作,并將責任壓實到具體負責人、股室和個人。聚焦“跑改”工作的堵點難點和關鍵掣肘點,建立健全溝通協調和督促督辦機制,督導全縣“跑改”總牽頭單位縣政務服務中心,協調縣發改局、縣住建局、縣市場局、縣自然資源局等專項改革牽頭單位,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全力消除影響改革的各種“壁壘”,真正做到“一門集成、一窗綜合、一網通辦”,提高行政辦事效率,節省群眾(企業)辦事時間。
正秩序,開展國資門面專項清理
為營造良好的社會經商環境,進一步規范國資管理。去年年初,縣委、縣政府將“違規國有資產整治”作為“頭號工程”,由縣紀委監委牽頭開展國資門面專項清理工作,旨在鏟除轉租謀利的腐敗土壤。該縣國有資產違規使用亂象有其歷史原因,涉及面廣、牽涉的利益群體多。經摸底,本次清理涉及國有出租門店926個,存量公房262套;其中,存在違規轉租行為的門店371個,無償占用、轉租存量公房210套,參與違規轉租門面的登記在冊的國家公職人員有43名。縣紀委監委果斷出擊、持利劍斬斷利益鏈條,對有清理任務的單位“一把手”約談9人次,對相關單位分管負責人約談11人次,并責成4個單位“一把手”寫書面檢查。對參與違規轉租門面的公職人員逐個約談,自覺退出的,采取既往不咎的政策;強硬不退的,啟動問責程序,先后約談黨員和公職人員13人次。縣商糧局執法大隊干部翁某、縣三人民醫院職工王某擅自占用經營國資門面,經多次催促、約談,最終主動將門面交還……由此,全縣涉及國家公職人員門面迅速得以收回,統一管理。歷時近半年的清理工作,收回國有門面資產926宗,市場總價值達10.8億元,整頓了經營秩序,打擊了歪風邪氣,維護了公平正義,扭轉了不良的社會風氣,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好評點贊。
除梗阻,懲處“索拿卡要”亂象
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著力發揮紀檢監察機關“啄木鳥”和“護林員”的作用。該縣紀委監委采取群眾監督、日常監督、專項監督相互結合的辦法,嚴肅查處濫用職權破壞投資環境、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從問題線索入手,設立舉報熱線和舉報信箱,依靠群眾監督,深入查糾涉企服務中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部署不力,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間各項惠企政策措施不到位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開展節假日常態督查,著重解決影響岳陽縣企業發展的“堵點”,該縣紀委監委成立6個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督導組,通過明察暗訪等方式,嚴查簡政放權“明放暗收”、私下收受紅包禮金、優化服務“推諉摯肘”等損害企業利益的行為和問題。例如,查處縣高新技術產業園管委會原副科級干部陳某,因其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向企業索要巨額錢財,情節惡劣,給予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等處分,助推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同時,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嚴肅查處了一批在政策落實、招標投標、執法監督、行政審批、涉企檢查、施工環境等市場主體反映突出的腐敗和作風問題。2018年以來,該縣已查處破壞營商環境問題20余起,立案9人;發出6份監察建議書和2期通報,對3起營商環境典型案例進行通報曝光,達到以案糾風、以案促改、壓實責任的目的,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
(作者系岳陽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楊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