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朋宇 冀文秀 田苒
【摘要】萊州面花是山東萊州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歷史傳承悠久,如今科技迅速發展,而它特殊的傳承方式限制了它自身的發展。本篇根據國內外發展現狀以及如何更好的發展面花文化進行研究,進行線下調查和問題分析,找到面花文化在傳承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面花藝術是萊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和創新顯得尤為重要,要緊握萊州文化實質,在現有文化基礎之上,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需求。
【關鍵詞】萊州面花;面花藝術;面花發展;創新研究;
1概述
面花是用面捏制而成的民間藝術品,在以面食為主的北方廣為流傳,它起源于民間的祭祀活動,用以代替宰殺豬羊等動物的民間習俗,這不僅給人們帶來了視覺上的審美感受,也帶來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直流傳至今的民間面食藝術。在我國歷史河流中早有文字記載,歷時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可謂是源遠流長,成為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研究民俗文化、雕塑、美術發展、歷史不可忽視的重要實物資料。
2現狀及問題分析
隨著國家大力發掘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面花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逐漸走入公眾視野,并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但在信息化社會快速更迭的今天,傳統手工業仍不足以面對機械生產的巨大沖擊,一些優秀的傳統手工業也因此屢受重創而步履維艱。至此,當務之急就是將傳統文化注入新時代的鮮活生命力和創造力,讓優秀文化重煥生機。
近年來,隨著面花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并通過媒體的宣傳報道,影響力和名氣日益擴大,但在信息化的今天,機械化生產已逐步取代手工制造,包括面花工藝在內的傳統民族手工業文化在傳統市場上的發展可謂步履維艱:萊州傳統面花的傳承方式幾乎完全依賴于口傳身授,并無系統的學習體系,導致“因人而存,人去藝亡”的現象;面花的傳承人多因收入微薄而不得不放棄手藝,致使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青黃不接”的境地;萊州面花的做法技巧不一,無統一標準,且大多數制作者都依賴于農村家庭婦女,效率低下無法實現大規模量產。但人們又還難以割舍面花的美好與祝愿,可見面花在人們心中仍是占有一定的地位。
3國內外發展動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因此,新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萊州面花是對傳統文化和民俗演化的一種表現,也是民間傳統審美觀念的一種物化。人們將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與追求體現于面花等技藝之上,表現出人們對歷史文化價值的重視。普通的面團變成藝術品,這除了與制作者們高超的捏制技術相關外,更重要的是融入其中新的時代生命力。題材選用范圍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擴大,面花也呈現出與時代精神相統一的發展趨勢,賦予其現實意義。
4萊州面花的創新研究
4.1豐富品牌內涵,塑造產品形象
“要讓品牌在內涵豐富化和差異化中得到升值。品牌內涵具有提升品牌價值的功能。不僅要注重歷史文化內涵的挖掘,更應注重品牌內涵的發展。”面花是黃河流域千百年來獨特的面食塑做藝術品。把面花的歷史文化性、地域性和情感性巧妙融合在一起,如加入萊州面花中“圣蟲”的傳說故事,寓意糧食滿倉,提升品牌價值內涵。因此,萊州面花品牌應該建立在適合消費者的消費理念的基礎上,并在產品設計時考慮到顧客的欲望和偏好。
4.2產品要劃分,市場要細分
產品推廣與銷售的關鍵是要有清晰明確的劃分和定位,在銷售過程中應注重市場細分。從消費行為、需求動機和消費習慣等多角度劃分。面花的地域性強且工藝復雜,首先應明確面花的市場范圍。萊州面花主要是農歷臘月三十、二月二、三月三、七月初七、八月十五、人生禮儀等節日中使用,有生活美滿、合家幸福的寓意,面花的形狀多樣,所代表的意義也不同。其次,調研顧客的需求動機,探尋面花市場需求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為在心理、地理等方面的影響因素。最后,綜合分析,細分市場。
4.3網絡宣傳推廣,打破地域性銷售
萊州面花市場的擴展潛力深厚,但也面臨困難和挑戰。面花有區域性限制,但可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推廣和普及,同時以電商運營的方式擴大其商業市場,實現銷售空間延伸化和規模擴大化的目標,使面花不僅是局限于本地。同時,還可以與政府對接,將對外傳播的萊州面花傳統文化進行現代化的闡釋與解讀,利用網絡、報刊、廣播等多種形式的大眾傳媒傳播面花文化,進行有關面花文化的民俗演出,展示面花制作技藝,讓民眾更好的了解萊州面花這一傳統文化。
4.4革新制作方法,拓寬藝術領域
在面花制作方法上進行改革和創新。在產品創作原材料上開發專業用料、配方,更好地延長其存放和觀賞時間。造型手法上結合藝術手法表現,在保留其傳統制作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色、流行走向設計多種面花造型,推出新的品牌形象和營銷方向,實現傳統與現代碰撞,既保留傳統手藝的特點也能夠極大提高生產效率。
5結語
面花作為一個極具特色性的傳統文化產品,在發展中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不僅要保護更需要傳承與創新。利用國家政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現代化技術,深度探究面花的發展歷程,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民俗文化,豐富其文化內涵,為萊州面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并與互聯網結合進行文化推廣,改革創新,讓面花不僅僅作為一項傳統文化,而是要結合時代潮流把它打造成藝術作品,登上世界舞臺。同時也使民眾更加了解面花的制作方法,并傳承發展面花文化,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
參考文獻
[1]張美玉《花饃文化產業營銷策略初探——以聞喜“衛嫂花饃”為例》,[J],《美術大觀》2014年10期ISSN:1002-2953。
[2]陳春莉 陳春華《關中花饃藝術研究的現狀述評及開拓》,[R].2018。
張美玉《花饃文化產業營銷策略初探——以聞喜“衛嫂花饃”為例》[J]《美術大觀》2014年10期ISSN:1002-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