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翔 王治軍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社會建設日益完善,在城市化與現代化進程推進不斷深入的背景下,科學技術領域逐步突破創新,為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提供了極大助力。在大數據時代下,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普及與應用,逐漸成為公眾日常生活與工作的主要技術手段,并持續改善公眾的工作效率與生活質量,但在此期間,由于網絡具有開放性和共享性的特點,因而在安全方面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所以本文針對計算機網絡信息和網絡安全防護策略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網絡信息;網絡安全;防護策略
引言: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使人們溝通和聯系方式變得更加智能化和自動化,同時也極大程度的提高了辦公效率,但在網絡技術的應用當中,所出現的信息安全隱患和風險問題,卻對公眾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造成威脅,因此對計算機網絡信息和網絡安全加強防護力度,不僅有助于維護公眾信息安全,更加能夠保障生產力,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完善。
一、計算機網絡中存在的主要安全威脅
(一)自然災害
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的應用當中,均需要以各式電子設施設備作為依托,因此在自然災害發生期間,勢必會導致設備設施遭受影響和破壞,制約計算機正常運轉。計算機信息系統作為智能系統的操作載體,對于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較為薄弱,加之公眾普遍注重網絡信息安全,而并不注重災害防護,一旦雷雨天氣、地震、火災等災害發生,由于計算機所處空間缺乏防護措施,勢必會造成計算機設備出現癱瘓和崩潰問題,導致數據信息丟失的同時,對用戶的人身安全產生威脅。
(二)操作失誤
在用戶進行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使用期間,操作失誤因素主要包括主動因素和被動因素兩個方面。首先,由于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發展態勢迅猛,技術手段更新迭代速度較快,所以用戶對于設備和技術的使用如果缺乏規范性,勢必會導致信息泄露,以及造成計算機面臨安全風險。其次,在用戶進行網絡信息訪問期間,難免會受到帶有誘惑性鏈接的影響,一旦點擊進行瀏覽訪問,則會導致計算機受到鏈接當中病毒的感染而產生故障,進一步引發用戶網絡信息和賬戶安全。目前由于用戶操作失誤所導致的信息泄露以及遭受篡改等問題較為常見,其主要原因在于用戶缺乏正確健康的使用習慣。
(三)黑客攻擊
網絡黑客攻擊是造成計算機與網絡安全風險發生的主要成因之一,具有較高的風險性,并且由于黑客存在某些目的,所以針對于用戶賬戶和個人信息的威脅較大。網絡攻擊同樣可以劃分為主動攻擊和被動攻擊兩部分,其中主動攻擊主要是指黑客通過各種方式,對計算機系統和服務器進行入侵活動,破壞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而被動攻擊則是入侵者在保持目標網絡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對機密數據和信息進行竊取和截獲的行為。
(四)計算機病毒
計算機病毒是影響計算機與網絡安全的主要因素,不僅具有危害性和攻擊性,而且一旦病毒入侵計算機系統當中,還會不斷感染蔓延,最終導致全盤崩潰的問題發生。計算機病毒在入侵過程中,無法通過直觀觀察而發現,并且部分病毒還會潛藏在計算機的執行程序當中,一旦在用戶的操作過程中被激發,則會對計算機系統造成嚴重影響,導致一些文件被惡意刪除或是無法打開,以及破壞計算機硬件,所造成的影響嚴重,并且無法挽回。
二、計算機網絡信息與網絡安全防護策略
(一)加強安全意識與安全管理
意識對于實踐活動具有指導作用,因此為了改善計算機網絡環境,提高防護工作效率與質量,必須應當加強用戶安全意識。首先,計算機設備的生產商應當在產品出廠前,在計算機當中加入網絡安全使用防范措施和宣傳教育內容,以便于用戶能夠在進行計算機設備了解和學習當中,增強自身安全意識,規范操作方式,以防止由于人為因素而導致的安全風險發生。其次,學校在計算機課程的開展當中,應當注重對學生普及安全知識,計算機設備的銷售場所,也應當對計算機網絡安全使用視頻進行播放。培養良好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使用習慣,有助于降低安全風險的發生頻率,所以無論是個人用戶還是企業用戶,都應當加強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其中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用戶在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期間,必須應當設置登錄密碼,以防止計算機當中的信息遭受竊取。2、對路由器的訪問權限進行控制,防止由于關聯設備存在隱患,而對網絡安全造成的影響,并禁止陌生IP登錄。
(二)安裝和更新防火墻、殺毒軟件
防火墻與殺毒軟件是當前各類用戶進行計算機網絡安全風險防范的主要手段,其應用不僅方便快捷,而且工作成效也較為顯著。防火墻是一種網絡防御性技術,能夠通過過濾和隔絕等工作形式,實現對不明來意的外部用戶的阻擋,以及防止非法手段對內部網絡的侵入和控制,而防火墻技術的應用原理在于,通過實現兩個或多個網絡之間的數據包傳輸服務進行實行的互動檢查和監管,確定網絡之間的通信是否被允許,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應用最為廣泛的防火墻技術主要包括地址轉換型、代理型、過濾型和監測型。殺毒軟件是一種能夠監控和消滅病毒的技術手段,通常與防火墻技術并列集成應用,實現對于用戶計算機網絡安全的防護作用,當前殺毒軟件市場龐雜多樣,用戶在選擇軟件時,應當確保軟件開發商具有一定的資質和公信力,并堅持使用正版軟件,提高防護效率。此外,由于計算機病毒和木馬等風險因素的發展較快,并且形式多樣,為了增強防火墻和殺毒軟件的防護效果,用戶必須應當在日常應用期間,注重對于兩者的更新。
(三)安裝漏洞補丁
在網絡安裝設計當中,一旦由于軟硬件或程序設計不完善、功能不全面以及配置不當等問題發生,勢必會造成網絡漏洞產生,成為黑客攻擊的主要區域,但由于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依然處于發展階段,所以漏洞問題無法全面避免,為了能夠改善此類問題造成的安全風險,就需要用戶能夠提高重視程度,及時有效的安裝漏洞補丁。目前軟件商對于漏洞補丁的發布,通常會通過系統提示的方式予以告知,所以用戶則應當盡快進行安裝。
(四)完善互聯網安全法律體系
目前我國計算機與網絡技術領域的發展突飛猛進,但在有關法律法規層面卻遲遲不夠完善,因此法律體系所存在的漏洞,也成為諸多黑客和不法分子進行網絡攻擊和信息竊取的安身之處,違法成本較少,也會導致網絡安全攻擊行為增加,為了補足這一空白和補足,有關部門必須應當加強網絡體系建設和完善,通過對社會各界展開調研分析,綜合采納意見,切實推進立法進程,保障公民的網絡信息安全,避免用戶利益受到侵害,并通過相關執法措施和懲處措施的制定,對網絡信息攻擊和竊取行為進行嚴厲處置,保障互聯網有序健康發展。
(五)建立完善安全信息備份機制
為了防止信息被篡改或是盜取后所產生的損失擴大,則需要在日常工作開展期間,對計算機內部重要信息和數據進行常態化備份,并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信息和數據的備份可以根據時間節點進行,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在進行備份時,應當對信息和數據進行統籌規劃,結合其實際性質和內容予以劃分,以便于更加快速的調取和應用。其次,在日常工作當中,應當對網絡安全問題發生階段進行模擬演練,并詳細記錄數據,以便于增強安全意識,在安全問題發生前,進行應急方案的制定。
結語:實現網絡安全,不僅是用戶終端隱私和利益的基本保障,也是促進社會安定團結的必要手段,因此對于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的多樣化成因,必須采取針對性措施予以解決,并加強硬件養護工作水平,為計算機網絡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田廷劍. 基于計算機網絡信息和網絡安全及其防護策略研究[J]. 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 2015(9):237-238.
[2]劉宏宇, 鐘偉平, 王云芳. 基于計算機網絡信息和網絡安全及其防護策略研究[J]. 工業c, 2015(3):00287-00287.
[3]劉文輝, 曾斌. 基于計算機網絡信息和網絡安全及其防護策略研究[J]. 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 2018, v.2;No.10(04):13-15.
作者簡介:
韋翔,王治軍,武警河南省總隊參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