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銘 張元黎 劉文刀 謝坤
摘要:根據傳染病的傳播規律,織密織牢傳染病防控網絡,改善傳染病防控體系,在未來有效應對類似傳染病發生,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為此,應當明確防控傳染病預案啟動條件,強化縣(區)黨委政府防控傳染病基礎責任;明確防控傳染病必要物資儲備基礎數量,發展防控傳染病相關產業;明確防控傳染病人力資源儲備,常備業務精、過得硬、有規模的醫護人員及志愿者隊伍;明確防控傳染病群眾主體意識及傳染病信息宣傳解釋傳遞責任,最終打好打贏傳染病防控阻擊戰、總體戰。
關鍵詞:傳染病;政策研究;信息宣傳
傳染病是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入侵人體而引發的疾病,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頭暈、肌肉酸痛乏力等癥狀,輕者給人們生活帶來不便,重者危及人的生命健康。自然界野生動物體內的傳染病病原體,一般通過人類活動帶入人類社會,形成人傳人的流行態勢。在人類社會的呼吸道疾病傳染過程中,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無癥狀病原攜帶者。流行方式主要通過病人和無癥狀病原攜帶者打噴嚏、咳嗽,形成攜帶病原體的氣體、飛沫或氣溶膠傳染給健康人群。由于此類疾病的傳播有無癥狀病原攜帶者的存在,而人們的呼吸活動一刻也不能停止,使得防止傳染傳播的工作變得緊迫而又非常艱難。
一、明確防控傳染病預案啟動條件,強化縣(區)黨委政府防控傳染病基礎責任
根據我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和武漢傳染病防控的經驗教訓,本著完整及時盡早果決的傳染病防控原則,應當強化縣(區)黨委政府基礎責任,對縣(區)內發現傳染病傳染的點源果斷采取措施,堅決隔斷傳染路徑,是傳染病防控的必要方式和手段。從縣(區)隔離預案設計完善情況看,縣(區)黨委政府應當根據我國傳染病防治法的授權設計完整的隔離預案。例如病源來自某一菜市場,那就應當以某一菜市場為中心,以某外圍一層或兩層菜市場為邊緣進行區域隔離;對于接待了傳染病人及無癥狀病原攜帶者的旅館等場所,實施工作人員及旅客活動區域的完整隔離控制;對于來自國內外疫區的人員,根據情況采取必要的醫學觀察和隔離措施。通過隔離和治療,阻斷傳播路徑,有效防止疾病病原體對健康人員的傳染。“針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風”,完整的隔離預案應當包括隔離區、限制進出區、勸說防范區和普通預防區。一旦發現有不明細菌病毒傳播和已知細菌病毒流行傳染達到一定數量,縣(區)黨委政府應當立即依職權請示報批完整的隔離預案加以實施,并公告群眾配合和做好個人防護。現在通行的直報渠道,并不能解除縣(區)黨委政府對傳染病防控的基礎性責任,那只是國務院履行職責職權的措施和手段,使其決策具有科學性。故此,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必須依法履行職責,以縣(區)黨委政府為基礎,及時層層施展隔離金鐘罩,將轄區內的部分區域傳染病隔離,踐行守土責任,保護轄區人民不受傳染病危害。從縣(區)隔離預案啟動條件看,對該啟動而不啟動隔離預案的縣(區)黨委政府嚴肅追責。完整的隔離預案啟動條件,即傳染病防治法所稱傳染病已經發生的條件,不同區域和不同類型的傳染病存在著差異。人口越密集的地區,啟動傳染病隔離預案的條件越嚴格,而啟動其他類型的傳染病隔離預案的條件則相對寬松,時間上的緊迫性也不是那么急迫。對于傳染病,在城市中,一個傳染控制期內(一般為14天),對甲乙類傳染病,已知毒病在縣(區)轄區內相對集中區(或同一源區)5人、分散出現15人應當啟動隔離預案;未知病毒在轄區相對集中區(或同一源區)3人、分散出現6人,就應當認定傳染病已經發生。對丙類傳染病和農村地區,可以把傳染病已經發生的條件適度放寬一些。隔離預案的啟動,完整及時是小規模的前提條件。與完整及時小規模相聯系,啟動隔離預案的頻次就會較多。這會引起一定的麻煩,但不會導致傳染病一發不可收拾。從結果看,有些啟動會顯現得沒有必要,但即使事后顯現得沒有必要啟動的結果,很大程度上也是完整及時小規模多頻次啟動的結果。因此,在滿足傳染病已流行概念外延數時,無論實際狀態到底如何,到底只是野生動物傳染給人類,或是已經出現了人傳染人的傳染態勢,都應當啟動隔離預案。對于按規定應當啟動隔離預案而未啟動隔離預案的縣(區)黨委政府,不管有無不良后果,都應當嚴肅追責,嚴防僥幸心理作祟造成重大災難性傳染病事件。
二、明確防控傳染病必要物資儲備基礎數量,發展防控傳染病相關產業
一般來講,隔離預案完整及時啟動可以抑制傳染病的擴大,防止傳染病失控。但是由于社會生活的復雜多樣性,細菌病毒傳播傳染渠道的多樣性和傳染方式的多樣性,傳染病失控是在所難免的。因此,即使我們的防控隔離預案完美無缺,啟動隔離預案也完整及時,我們都必須做好傳染病失控的思想準備和物資技術準備。傳染病預防一旦失控,暴發烈度非常強,需要大量的物資裝備才能控制傳染病蔓延。只有具備必要的物質儲備和高度發達的相關產業,才能從容應對未來任何傳染病的暴發和蔓延。從防控傳染病必要物資儲備基礎數量看,這里的必要物資儲備,特指醫用,包括治療病人的必要器械藥品和進行治療的醫護人員個人防護裝備。有了這些物資儲備,在傳染病暴發和蔓延期間,配合相關企業的滿負荷生產,才能從容應對傳染病。在儲備過程中,儲備物資可與基本醫療物資消耗連動周轉,使其常儲常新。從防控傳染病相關產業發展看,發展防控傳染病制造業,是從容應對傳染病的物質基礎。隨著人民美好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相關產業的產品質量要求不斷提升,舒適性、美觀大方、易攜帶易穿著及必要的重復使用,都是相關產業必須考慮的問題。要發展應對傳染病的醫療病床位產業,儲備病床位資源,增加防控傳染病的固定病床位資源。要發展可移動病床位制造業,儲備移動病床位資源。移動病床的初級形態是方艙病床位和集裝箱病床位,高級的移動病床位應當是自行式病床位和拖掛式病床位。在傳染病暴發初期,自行式病床位和拖掛式病床位可以迅速從一地到另一地形成臨時醫院,有更好的條件讓傳染病人隔離,讓傷病員恢復健康。同時,自行式病床位和拖掛式病床位在戰時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具有深度軍民融合的產品性質,為戰時傷員能夠提供更好的治療和保護,有利于提升國家的整體國防能力。還要發展應對傳染病的器械產業,設計生產儲備能看清人臉的頭罩防護產品,做實醫療和預防用品產業。在傳染病中,頭罩的作用比口罩更大,能更有效地對人員進行保護,使穿戴者感覺更舒適。高級的頭罩應有初級殺滅細菌病毒、補充供氧、補充飲水、防止細菌病毒落入難清洗的頭發等功能,幫助人們戰勝病魔。同時,高級頭罩,對于狹小的密閉空間,如航空鐵路公路客運、電影播放等產業,能提振消費信心,助力恢復生產和人員流動往來。同時,設計生產儲備傳染病防護裝備消毒器具。如果遇到生產運輸發生困難,不能及時送到使用者手上,將會出現大的難題,發展傳染病防護裝備消毒器具,可使個人防護裝備在一段時間內重復使用,緩解傳染病期間物資供應緊張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三、明確防控傳染病人力資源儲備,常備業務精、過得硬、有規模的醫護人員及志愿者隊伍
從醫護人員人力資源儲備規模看,醫護人員是與傳染病作戰的主力軍。只有擁有一支業務精、過得硬、有規模的專業醫護人員隊伍,才能最終戰勝病魔。對于醫護人員人力資源儲備規模,考慮到我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舉國體制和民族優良傳統,我國各級黨委政府應將防控傳染病的醫護人員儲備規模,采用專兼結合的方式,使相關人員保持在常住人口總數的1‰左右。為此,應當加強全科醫生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適度增加公立醫院防控傳染病的醫護人員編制名額,社區醫院和社區衛生室設立專人溯源排查防控,努力使傳染病點源,在社區出現就控制在社區內。從志愿者人力資源儲備規模看,志愿者是保障社會運轉的基本力量,無論垃圾的處理,還是物質的運輸與分發銷售,亦或是社會秩序的維護、生活不能自理人員的照顧,都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因此,為了應對冬春季可能發生的傳染病,應當在每年秋季按常住人口總數3‰左右規模,招募一批身體條件適合的志愿者,進行醫院護理、交通運輸、小區街道秩序維持及傳染病中自我保護等相關知識培訓,為抗擊傳染病做好充分的人力資源儲備。
四、明確防控傳染病群眾參與主體意識及傳染病宣傳解釋信息傳遞責任
從防控傳染病主體意識看,既要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又要保障廣泛動員群眾儲備必要防護物資。每一次傳染病的暴發,都與我們人類現實生活的方式緊密相連,都是人們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方式出現問題后的一種社會后果。因此,防控傳染病,必須增強群眾參與的主體意識,愛護自然環境,善待野生動物,講究個人衛生,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傳染病期間,一般群眾的自我防護物資需求是巨大的。各級黨委政府應當號召轄區有條件的群眾,在非傳染病期間儲備必要的防護物資。可以將這些必要的防護物資打包成健康包或防疫套裝,通過良好的密封處理,使其具有3至5年的保質期。擁有這些健康包或防疫套裝的群眾,第一年儲備,第二第三年使用或捐獻。這樣可以確保任何傳染病的到來,轄區群眾手中有防護物資而不在傳染病面前裸奔,使整個社會更加從容地應對傳染病。從準確傳遞傳染病信息動員群眾自我防護責任看,動員群眾自我防護是防控傳染病的基本方法,應當樹立傳染病無秘密的行政理念,堅決杜絕不作為和亂作用。各級黨委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有責任通過媒體輿論渠道和政府行政手段宣傳告知本區域傳染病真實情況。準確傳遞傳染病信息,動員群眾自我防護,有利于相關隔離預案的實施,有利于防止群眾過度慌亂和過度輕視兩種不同傾向。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也是人同疾病斗爭的歷史。將上述措施落實到位,未來我們將不懼任何傳染病。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使任何已知或未知病毒的危害降到最底程度,最終打好打贏傳染病防控人民戰爭、阻擊戰、總體戰。
五、結論
在地球生態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傳染病病原體總是與生命的進化和滅絕相伴隨,它們有的隨其危害的生物滅亡而滅亡,有的則在特殊的自然條件下封存于特殊的土壤和生物群落中,一旦自然環境條件發生變化,如全球氣候變曖,就會死灰復燃,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細菌病毒種源。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平均每兩年就會發生一個新發傳染病。在武漢引發傳染病的新冠肺炎病毒,就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當前已知分布在不同地區的病毒毒株就有兩種。相對于美國等國家的傳染病而言,武漢傳染病的真正意義,在于人類對此類病毒第一次進行了正確認識,并嚴控傳染傳播。新中國歷史上這次最嚴重的傳染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正改變著我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消費方式。本文根據傳染病的傳播規律,借鑒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的經驗教訓,本著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的理念,織密織牢傳染病防控網絡,改善傳染病防控體系,在未來有效應對類似傳染病發生,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
基金項目: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機關黨校2020一般課題“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對策研究”(項目編號:SCJD2020DY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