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琴鳳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是培養高中學生公共參與素養最直接的途徑,但由于主客觀的原因,學生公共參與的能力不高,參與度不足。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肩負的責任。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公共參與素養;探索
一、公共參與素養的內涵及意義
公共參與是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大要素之一,是指公民主動有序參與社會公共事務、承擔公共責任、踐行公共精神的意愿與能力。培養學生公共參與素養,有利于學生了解有序參與公共事務的途徑、方式和規則;積累公共參與的經驗;提高公共參與的能力;為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礎。
二、高中政治課培養學生公共參與素養的途徑
1、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學生公共參與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深遠的影響。2019年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思政課教師“六要”。我們要以“六要”為標準,明確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地位,不斷增強自已的學科知識,創新思維,拓寬視野,創新教學方法,創造條件多途徑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改變傳統教學重知識輕技能,輕社會實踐的做法。高度重視學生公共參與素養的培養。
2、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公共參與意識
(1)扎實的學科知識為公共參與打好基礎
通過對學科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明白公共參與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從而自覺樹立公共參與意識,增強自覺參與的積極性,只有加強學科知識的學習,才能知道如何更好地參與,才能為公共參與打好基礎。例如通過政治生活第一單元第一框的學習,學生就能了解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做主。既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就應該樹立主人翁的意識與責任,自覺地當好一個“主人”。
(2)組織課堂活動,提高學生公共參與的興趣
根據教學內容,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比如:我是新聞播報員活動,每節課前由一位同學搜集時政熱點、社會熱點在課堂上用3分鐘跟大家分享,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同時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提升他們對熱點問題的分析能力。再比如情景模擬活動“價格聽證會”,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主持人、消費者、人大代表、專家等“各方代表”身份發表意見,提出建議,幫助“決策機關”發現擬定的決策方案存在哪些問題,并加以修正與完善。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活動貼近學生實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公共參與素養。有條件的話還可以邀請身邊的市或區人大代表組織學生與人大代表進行面對面問答或為人大代表建言獻策。通過這個活動,不僅讓學生能更深刻的理解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且可以拓寬學生公共參與的途徑和方式。政治教材貼近生活,可挖掘的資源很多。
(3)布置拓展性作業,引導學生關注生活
課外作業的布置可以多元化,讓學生關注社會,在社會生活中去觀察,參與,去實踐。例如在上完《經濟生活》第二單元后,我們利用小長假為全年級學生布置作業“我是經濟分析師”,讓學生去觀察身邊的經濟現象,分析原因,尋找對策,并形成調查報告。并且選出優秀作業在全年級大會表彰獎勵。在學校文化墻張貼。在學完《政治生活》《為人民服務的政府》這一單元后采用同樣的方式布置“我為政府建言獻策”活動,針對自己身邊的一些現象為政府解決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見和建議。通過這些拓展性的作業,極大的提高了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公共參與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3、依托校本活動課程,豐富學生參與途徑
我們學校校本課程的實施形成了多元化、可選擇的課程體系。比如:時政社、天文愛好者協會、新聞社、攝影社、辯論社、愛心社等40多門校本與學生社團課程。這些課程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促進了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而且為學生公共參與提供了多元化的途徑和時間上的保障。每周三下午有兩個小時的時間是學生社團活動時間,這段時間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可以根據社團的需要走向社會去參觀訪問,去社會實踐,去志愿服務等。
4、利用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公共參與素養
我們學校特別重視綜合實踐活動,專門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小組,系統設計了實踐活動主題。主要分為三類: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社區服務。
研究性學習活動分為社會調查和項目設計兩類。社會調查以問卷和訪談方式調查學生的身邊事,訪談學生的身邊人。項目設計主要以自然環境與人,社區與人,科技與人這三個主題為主。社會實踐包括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基本內容有勞動實踐,軍事訓練,德育基地活動,校園志愿者活動等。社區服務主要有參加社區各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參加社區環境建設活動;為社區大型活動提供志愿者服務;在公共活動場所參與管理服務(如在旅游景點、公園、圖書館、博物館等充當義務講解員或服務)等。在這些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僅獲得了書本上所沒有的知識,而且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了學生公共參與的能力,增強了社會責任感,為更好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打好了基礎。
總之,高中政治教師要開拓視野、創新思維,整合課堂內外的各種資源,多途徑多方式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為使他(她)們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吳寶燕公共參與核心素養的培養與踐行《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2017)31004802
本文系“2018年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編號GS【2018】GHB386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