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政商關系不僅關涉營商環境,更反映黨風、政風和社風。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時強調,要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各級領導干部要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了解企業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涉企政策制定要多聽企業家意見和建議,同時要堅決防止權錢交易、商業賄賂等問題損害政商關系和營商環境。
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要求我們做好親清有度、有力、有為的“必修課”,只有擺正位置、邁開步子,真情實意、真拼實干,才能真正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當前,各省市紛紛出臺有關政商交往、構建親清型政商關系的政策,鼓勵黨政機關和公職人員主動作為、靠前服務,積極幫助企業排憂解難。
親清政商關系離不開有力監督
對于領導干部而言,所謂“親”,就是要坦蕩真誠地同民營企業接觸交往,特別是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多關注、多關心、多引導,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所謂“清”,就是同民營企業家的關系要清白、純潔,不能有貪心、私心,不能以權謀私,不能搞權錢交易。
日前,云南曲靖會澤縣通報了一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案例。通報指出:“李某因違規收受工程老板禮品禮金、違規接受他人安排的旅游及其他嚴重違紀違法行為,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收繳其違紀違法所得,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對此,該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離不開有力監督,要把著力點放在建設良好政治生態、優化營商環境上,主動監督、精準監督、跟進監督,著力營造干事創業良好環境。”
為確保政商交往親不逾矩,江蘇邳州市紀委監委堅守“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把著力點放在建設良好政治生態、優化營商環境上,創新思路出實招,找準服務切入點,開設了“政風熱線”營商環境專場。
邳州市紀委監委將企業和群眾反映的普遍性、熱點性問題拍成問政視頻,直通“政風熱線”,由上線單位現場解決答復。同時,充分發揮“民聲通”等平臺作用,定期通報辦理和滿意度情況,做到有舉必查、查必有果,堅決查處以權謀私、錢權交易、貪污賄賂、吃拿卡要、欺壓百姓等違紀違法行為,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健康環境,為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奠定堅實基礎。
“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只有“清”遠遠不夠,還得“清”上加“親”。面對疫情對民營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河南省鶴壁市紀委監委實施企業家、企業服務管家擔任廉情監督員制度,推動民營企業與紀檢監察機關聯系“無障礙”;漯河市紀委監委成立優化營商環境企業舉報投訴中心,在重點職能部門醒目位置懸掛監督舉報牌,全天候受理舉報投訴;洛陽市紀委監委建立監督檢查工作臺賬,將企業反映的問題列入臺賬、記錄在案,確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我們聚焦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靠前監督、跟進監督、精準監督,把加強監督和正向激勵結合起來,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創業熱情,助推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河南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從“一企一策”幫扶,到嚴厲查處妨礙民營企業發展的行為,河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充分發揮服務保障作用,讓全省民營企業享受到政策紅利。
建立優化營商環境長效機制
正常、健康的政商交往既有利于公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又有利于企業按經濟規律有序經營。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黨委、政府積極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推動政治生態日益清朗、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同時也要看到,少數黨員干部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認識上的偏差,產生“清而不親”的現象,存在不敢為、不愿為、不作為的問題。
政商并非不能交往,而是要交往有道、把握分寸,平衡好親、清二者的關系。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作,必須以明確規范的機制作保障。從制度層面細化交往規范,可以進一步明晰政商交往的界限和禁區、紅線和底線,推動黨員干部同企業交往既坦蕩真誠、真心實意靠前服務,又清白純潔、守住底線。
“這上面明確了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做,實在太有用了!”近日,四川省紀委監委印發《關于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十八條措施的通知》,提出對照政商交往正負面“清單”,旗幟鮮明支持鼓勵公職人員幫助民營企業爭取政策、項目和資金,為企業發展提供信息咨詢、政策解讀,獲得一致好評。
針對可能影響政商關系的新業務、新內容,6月中旬,安徽省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網絡公益直播活動的通知》,明確領導干部在開展網絡公益直播活動時,不得參加任何非公益性質的活動,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報酬,不得出現任何損害親清政商關系的行為,確保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同時,對破壞營商環境的違紀違法行為所暴露出的問題,安徽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及時向各級有關部門發出紀檢監察建議書,推動加快建立優化營商環境長效機制,切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全面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是政府職能部門改進工作方法、轉變工作作風、提升服務水平、提高辦事效率,促進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行之有效的工作辦法。
放管服改革實質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權、去部門的利、割自己的肉。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糾正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的“越位”行為,壓縮官員“權力尋租”的空間,如此才能“親”不逾矩,“清”不遠疏。
“放管服”改革是否到位,一個重要標準是看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是否便利。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海南省文昌市最大限度提供便民服務,成立了“馬上就辦”服務中心,全市“不見面審批”事項達83.5%,辦件總量排名全省第一;全面優化外商投資流程,為外企節約70%審批時間,努力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此次以機構改革為契機,新組建成立的行政審批服務局,要進一步強化‘服務’功能,對標國際標準,加快審批制度改革。”文昌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文昌將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年”活動,力爭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全面完成流程再造,加大“放”的力度,強化“管”的能力,優化“服”的質量,旨在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貴州開陽縣出臺《開陽縣優化營商環境攻堅行動計劃》,聚焦企業生產周期,圍繞企業開辦、辦理建筑許可、獲得電力、用水、納稅服務、獲得信貸等專項領域,精準發力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助推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為確保以上行動計劃落地見效,開陽縣還調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及職責分工,制定優化營商環境整改提升方案和19個整改子方案,加大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確保全縣提升優化營商環境高效推進,有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