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正風反腐的力度不斷加大,各地區各部門以扎實有效的反腐成果回應了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
但在一些關鍵崗位和重點領域違紀違法案件仍然易發多發,工程建設、房地產開發、資源開發、金融信貸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的重點領域仍是腐敗案件的“重災區”,“圍獵”與“被圍獵”現象仍然頻發;群眾身邊的一些“微腐敗”仍未得到有效根治,有的對扶貧、民生領域專項資金虛報冒領、優親厚友、厚此薄彼,有的對黑惡勢力聽之任之,甚至包庇縱容充當“保護傘”。可見,反腐敗斗爭具有長期性、艱巨性,正風反腐永遠在路上,必須增強防范風險意識,堅決清除群眾身邊的“蠅貪”“蛀蟲”。
民生領域是近來反腐敗的重點,今年以來,隨著醫療領域反腐力度持續加大,醫療行業中一批害群之馬紛紛被查。最近,內蒙古通遼市中醫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傳江,安徽亳州市利辛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吳鵬,云南臨滄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二級調研員、臨滄市人民醫院原黨委書記趙金祥等多名醫院負責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審查調查……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以及老百姓對自身生命健康的關注,都是包括醫療衛生領域在內的任何地方、任何行業反腐敗持之以恒的動力源泉。
正風反腐就要站穩人民立場,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就堅決防范和糾正什么,這是黨中央的莊嚴承諾。一方面要集中解決扶貧領域群眾反映強烈、嚴重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另一方面要持續推進民生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精準聚焦教育醫療、生態環保、征地拆遷、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進一步掃清惠民政策落實的“絆腳石”,以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正風反腐就要深化標本兼治,一體推進“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一方面要進一步增強反腐的震懾力,嚴肅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腐敗案件,特別是國有資源、國有資產管理和醫療機構內外勾結欺詐騙保行為;另一方面要增強制度機制約束力,加強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部門和行業的監管,完善任職回避、定期輪崗、離任審計等制度,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此外,還要經常性開展黨紀國法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干部嚴守紀律規矩、嚴明公私界限、嚴格家風家教。
正風反腐就要完善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監督是權力正確運行的根本保障,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明、政治清明,有力有效的監督必不可少。一方面要嚴格落實各級黨組織主體責任,把黨委全面監督、紀委監委專責監督、部門職能監督、黨員民主監督融為一體,不斷完善及時發現問題防范機制、及時糾正偏差矯正機制和及時精準懲處的問責機制,推動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關鍵少數”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確保公權力正確運行。
反腐敗唯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運行制度與機制,才能讓腐敗無處遁形。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