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妹
提起劉樹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提起“老樹畫畫”,不少人就要點頭稱贊了。劉樹勇因創作民國長衫形象的小畫,配以那讓人頻頻感同身受的短詩而名滿天下。
在蘇州,在我們身邊,也有一個如“老樹畫畫”般的人。人稱“妙多大師”,妙多猶如曾經風靡朋友圈一時的老樹畫畫般的風格,用自己的畫筆勾勒出催人奮進的向上力量。
妙多是位地道的蘇州人,在日常工作之余他堅持每日一畫,已有1347天。每天早上上班路上,喝一碗妙多端出的雞湯,犒賞每一位上班路上的都市人。
小和尚說畫,一語悟真諦
在讓人目不暇接的微信公眾號中,妙多的“妙多說畫”宛如一股清流,與“老樹畫畫”民國長衫形象不同的是,妙多的作品中,大多圍繞小和尚形象展開。“通過一句話配合一幅漫畫,我想傳遞給大家一種正能量。”妙多這樣向記者介紹。
談起畫畫的緣起,那還得從妙多的童年說起。小時候,妙多就對繪畫非常感興趣,他最早接觸的課外讀物是連環畫,也經常會攢錢購買一些連環畫。“連環畫5分錢一本,能夠擁有一定數量的連環畫,是我們兒童時期最值得炫耀的財富。”
妙多還記得,當時他買了一本《白門樓》,為了跟小伙伴們交換著看,他一筆一筆用鉛筆把連環畫臨摹下來。之后,一本接著一本連環畫的描摹,使得妙多從小埋下了熱愛漫畫的種子。
要從臨摹到入門還需要一個階段。上世紀80年代那會兒,蘇州很少有人學習油畫,擁有像樣畫室的畫家更是少之又少。妙多家附近有一位青年畫家王家琪,當時他任教于蘇州美術學校,于是妙多業余時間開始跟隨王家琪老師學習畫畫,每周兩次到老師家學習,這位老師便成為妙多的藝術啟蒙老師。在他的影響下,妙多成功走入蘇州美術學校,接受系統的美術教育。
到了90年代,互聯網剛剛興起,當時妙多正在蘇州電信工作,擔任蘇州熱線的美術編輯,與時俱進的他自學了PHOTOSHOP軟件,由此開啟了他在電腦上畫畫的道路。在這個新的領域里,妙多適應得飛快,最早學習的粉畫和油畫,成為了他電腦作畫的基本功。
大道至簡,藝術源于生活
邊工作邊畫畫的妙多收獲了很多樂趣,于是他也開始給一些書籍畫插畫,其中有一本書籍上100多幅插畫都是他獨立完成的。2000年,蘇州電信舉辦了“寒山寺敲鐘活動”互聯網全球直播,寒山寺性空大師在鐘樓上敲鐘,妙多得以近距離地感受了一番寒山寺敲鐘的神圣。這次的近距離接觸,奠定了他此后創作主體為小和尚的基礎。
妙多坦言:“我確實受到了豐子愷和老樹畫畫的影響,他們的作品啟發了我,剛開始我會刻意追求模仿他們,慢慢的覺得漫畫還是要以自己的風格為主。”下意識地,他也開始將一些日常生活中聽到和想到的有意思的話記下來,在創作中和漫畫融入到一起。
緊接著,同事和朋友們漸漸發現了妙多這一“天賦”,他們非常贊賞妙多的創作,并鼓勵他多多創作。于是,妙多開始放開手腳,信手拈來的作品也都發到朋友圈分享,朋友們紛紛在自己的朋友圈轉發他的作品。
當公眾號開始興起的時候,妙多也開設了自己的公眾號。最初公眾號取名叫“妙空畫說”,紀念他與性空大師的結緣。不過,由于妙多在蘇州一家證券公司上班,證券公司不宜提“空”字,最終妙多將公眾號改名為“妙多說畫”。
他告訴記者:“其實,炒股和心境相通,你看,這抓在手中的流沙,抓得越緊越容易流走,這就教會我們適當舍得,在炒股的時候也要懂得這一道理,不得貪多,適當舍得。”
筆耕不輟,時刻不忘傳遞正能量
現在,妙多依舊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畫畫,不管前一天工作到多晚,筆耕不輟,總是堅持在次日上午8時許,給眾多的讀者帶來驚喜,遇到出差等情況,妙多會提前創作好作品,準時發布。
“你信任人,別人才對你忠實。”“要有夢想,即使遙遠還有詩在遠方。”妙多的畫中,小和尚的一句話啟發人生。有時候,妙多也會針對某一主題創作一個系列的漫畫,比如五行、道德經等系列。最近,他創作了一天“拆”一個字的“拆字系列”漫畫,由一個字引出一句話心靈雞湯。比如“拆字系列之趕:不停地走,不停地干,就會趕超過別人。”
妙多看來,現代人生活節奏比較快,不太會抽出時間聽人教導,他希望能夠通過簡短漫畫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影響一些人。“人活于世,要探究什么才是生命的意義,首先要懂得感恩,遇到困難應該迎面解決。”妙多強調。
妙多一直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生命的意義,此前,妙多曾和公司精確扶貧小組一同遠赴貴州石阡、松桃兩個國家級貧困縣,在那里,他看到當地孩子們在艱苦環境中依然保持的純真和笑臉,非常感動。回來后,他在公司愛心慈善晚會上,現場即興作畫6幅,包括1幅《漁舟唱晚》及5幅原創作品。他的作品在現場就加入了愛心拍賣的隊列中,最終拍賣所得善款全部捐獻給石阡、松桃的貧困學子們。
目前,妙多每年都會出版一本臺歷,精選一些當年的作品贈與友人。他表示,以后時間空一些,也可以出版一本畫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