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航增
耐力跑是學生體質測試必考項目之一,是發展學生身體素質,錘煉意志品質的有力項目之一,但耐力跑的教學卻呈現出無趣、乏味、害怕的現象。耐力跑從初中進入高中后,由于中考的需要,學生處于長期被迫中,不得不硬著頭皮提拉耐力水平,而一進入高中,沒有體育高考,耐力跑只是體質測試項目而已,再者學生自主意識加強,健康意識淡薄,往往無關痛癢,只要合格就行,導致學生的耐力跑能力越來越弱。即使部分學生有能力,積極向上,也會在傳統的耐力跑教學訓練下,逐漸變得懈怠。
習大大在18年提出“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四位一體學校新目標,我們知道耐力跑能帶給我們什么,但唯獨缺乏樂趣,所以它需要樂趣,需要合適的方法,才能主動性的讓學生參與其中,這樣不單單能夠消除心理障礙,還能夠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能夠達成這個四位一體新目標。
1 多樣化方法,提升學生興趣
1.1情景法
創設故事情境,根據時間、人物、背景、環境、任務等故事發展因素,充分帶入角色,讓學生充滿好奇心,抓住學生心理,教師把握故事的節奏與發展的方向,這樣學生會始終存在于教師多變的劇本里,讓學生在好奇心與探索之心的驅使下,沉浸在笑聲中,歡樂的奔跑,從而消除心理障礙,克服畏懼與厭惡心理。
例:假如教學中有男女比例差不多的班級,背景為某一個朝代,女捕快抓男飛賊,規定范圍,男生被碰或者犯規就必須入“獄”,為了增加趣味性與游戲的持久性,一段時間后,“獄”房有限,飛賊在獄官(輪換)的監督下按一定的競爭比賽(俯臥撐)后,按一定的比例進行釋放(未釋放者可以獎勵跑圈),還可以通過“赦免”、“改換朝代”、“贖罪”“舉國歡慶”等方式來促進游戲的進行和維持劇情的發展,以此就可以調動學生的追逐興趣,提升耐力水平。
1.2挑戰法
挑戰法,可以自我挑戰、也可以選擇性挑戰他人,它是通過一定的目標設置、外在語言性刺激、內心自我驅動等因素的推動下向目標發起挑戰,所以在耐力跑中,學生不單單可以了解自己的能力,還能夠磨煉意志、強身健體,通過努力,完成目標后,還可以建立自信。
例:定向運動、萊格爾折返跑、智勇大沖關、負重跑、越野跑等
1.3競賽法
競賽法,通過比賽來促進能力,可以個人賽,也可以團隊賽。高中男生已比較成熟,有自己的榮辱觀,在創設一定的公平條件下,通過教師和同學之間的語言激勵,學生更容易在良好的競爭環境中,充分發揮自己,不斷進取。
例:耐力跑團隊賽,在均勻的分組下,取平均成績為最終的成績,通過分層同級別跑來互促互進,這樣,學生們才會更加拼搏,才會在努力后發現自己的進步。最后,隊員們能夠以良好的心理一起面對成功和失敗,總結與分享。
1.4合作法
學生們通過互相合作來完成學習內容。每個學生的能力不同,想要集體來提升學生的耐力水平,就需要學優生帶動學困生,這樣不單單能夠促進學困生的能力,還能夠鞏固學優生的能力。好比文化課中,學優生幫助學困生解題。
例:集體蛇形跑,利用學校操場現有的場地器材,通過不同的方式(繞彎、過障礙物、螺旋形跑等),來促進蛇形跑的趣味性,還有通過優生作為蛇頭,來控制耐力跑的節奏和速度,來促進學困生的耐力水平,以此兩者結合,就可以讓學生享受樂趣,提升能力。
1.5內容法
根據教學內容,利用該有的器材,結合耐力跑,既能夠完成教學目標,還可以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特別喜歡三大球,高中男生尤其喜歡足球和籃球,教師可以根據球類的特點,安排運球跑動加得分的方式,運球中穿插各類動作來提高難度和挑戰性,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耐力水平。
1.6綜合法
綜合法是以上方法中2種或2種以上的結合,它在耐力跑教學中對耐力的提升會更高效,它會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容易提高學生注意力,更加促進學生拼搏挑戰自我。
例如:小組20圈大挑戰(每人只能跑一次),根據總體能力平均的條件下,學生根據自己的戰術配合,完成20圈的接力跑。這里就有合作、挑戰、競賽等多種方法。
1.7考核法
考核法,就是階段性的對耐力跑成績的一種測試,它不是傳統教學訓練下的測試,它是在以上方法教學后定期開展的測試,學生清楚自己的耐力跑成績會進步,也十分自信自己能力會提升,只是需要借助考核這個平臺來檢測自己現階段的水平。
2 階段性發展學生,培養學生自主性
2.1教師根據學生學情,主導設計教學方法
高中男生正處于青春期,自主意識較強,有一定的表現欲,探索求知欲強,給予一定的趣味性游戲結合教學內容,就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改變教學方法、環境等,來改變學生對耐力跑的厭惡心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上述中的情景教學例子,教師設計女追男游戲,女生通過合作抓捕積極性十足愛表現的男生,再者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充分打開了每個學生的笑臉,也驗證了累并快樂著這句短語的內涵。
2.2師生合作,帶動學生學習與創作氛圍
此階段,已經充分勾起學生對于耐力跑方法創造的欲望,告知教學內容,結合教學內容師生一起選定相應的方法,通過商討教學方法的規則、安全性、器材等因素,也為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擬定一份耐力跑教學方案,通過小范圍的試驗、總結、修改等來完善方案,最后在課堂中通過教師主導活動逐步過渡到師生角色互換。
2.3學生自主設計,教師審核點撥,全面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教師在課堂結束時,告知下節課的內容,由相關負責的學生或小組自主設計耐力跑游戲方案,當然教師會在課后以導學案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下節課主要內容的流程、場地器材的擺放、各教學環節的時間等。學生則根據教師提供的所有信息去設計屬于自己喜歡的耐力跑游戲方法,然后課后自己去模擬,修改,再嘗試,最終把完整的游戲方案呈現在教師面前,教師只需要微整。學生把耐力跑游戲呈現在課堂時,還是會因為緊張,組織力不夠等原因而出現小插曲,但經過幾次以后,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會提升,有利于核心素養的培養。
2.4根據教學內容,學生能夠教材化安排耐力跑鍛煉方法
在課的開始前一天,教師告知本節課教學內容,還有需要提升耐力跑能力。學生在有限的時間中,結合場地器材,能夠迅速結合以往的各種耐力跑方法,進行簡單的拓展,教材式的拿出活動方案。可以結合準備活動,可以結合教學中的某個環節等。例如:籃球課,傳統的熱身操是運球繞場跑,通過學生的改善后,運球繞著田徑場,完成各類動作(胯下、轉身、傳接球、加速運球跑、急停急起、運球折返區等),通過時間的賽跑,以積分方式來結算成績,這樣不但提升教學內容的動作技能,還能夠強化耐力水平。
3 結語
傳統的有氧耐力水平提升都是通過簡單的耐力跑來提拉學生的能力,一出校園后,只會適得其反。作為教師,沒有去發現學生需要什么,自己能怎么做,只會遠離教育的本質,要做到發現學生的樂趣,尋找學生的話題,然后作為教育的切入點,這樣,學生才會喜歡體育,喜歡體育課,才可以達到“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精神,從而才可以發揮耐力跑真正的鍛煉價值。
(作者單位:寧波市奉化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