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宇暢
1 引言
小學教育是我國義務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是以體育和健康知識、技術和方法為主的一種重要學習手段,主要以增強學生的健康為主要學習內容,是我們義務教育中的一種重要課程。它是學校課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德智體美教育全面發展的重要渠道,是德智體美教育全面發展的重要渠道。然而,長期來看,重智輕體和重文重武的傳統教育理念仍未完全清除,學校的體育教育也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重傳習重體驗,重管理重教育,重結果重過程現象比較常見。學校應試教育體系的教育制度和家長過高對學生的社會期望,導致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差,社會適應力差。但在小學教育實踐中,身體鍛煉與運動技術內容較多,有關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內容較少,致使情緒、意志、思想德質、社會適應等方面的目標不能得到全面貫徹。令人喜驚的是,新課程標準將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列入體育學科的學習范圍,從而在指導理論上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 小學兒童的主要心理特征和常見的心理問題
小學處于發育與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其心理特征主要體現在: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對老師的尊敬與依戀感;求知欲強,對新鮮物有濃烈的好奇感;學習的責任和動機在不斷強化的情況下,往往是從興趣的起點;注意力持續的時間較短,易分散,無意意識占主導位置;想象力很強,思維方式也逐漸從形象思想轉變為抽象思想,但仍然具有很強的具體性;爭強好勝,常顯示出獨具特色,但集體思想不強;具有一定自我意識,能夠進行自我評估,但評估標準主要源于學習活動、偏差和限制等。處于心理發育階段的小學生,面對著日益加速的生活節奏,社會競爭不斷加劇,新舊思想的激烈沖突,特別是在父母和社會的期望越來越高,精神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容易發生心理上的問題。據估計,大約20%的孩子和青少年都會出現情感問題,他們在成年前就會出現。根據全國22個城市的調查,小學生的心理行為檢查率為12。97%。1990年湖南省調查顯示,全省4至16歲少年有38種精神疾病,其中14。89%為城市,16。13%為農村。另據上海精神衛生中心調查的上海市兒童4~16歲心理學結果顯示,88%兒童患有不良行為,11%患有抑郁癥,自卑癥,8。5%患有憂慮癥。山東省6個大中城市的6319名4-16歲的青少年孩子進行了問卷研究,發現12。61%的少年孩子表現有家庭情感不足問題。
目前,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包括:感知障礙、學習障礙、自我意識不足,自我認識不足,自我認識不足,自我認識不足,對別人的評價不夠正確,自卑,過于敏感。小學孩子的自我評估通常依賴于別人的長相,身高,以及外貌等方面的外顯行為,而學習經驗與學習經驗之間的關系則比學習經驗更為緊密。
3 體育教學在促進兒童心理健康
體育教學活動在促進兒童心理健康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學比任何其他學科更自然,更有效地推動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運動本身起著提高感覺能力的作用,促進智力發展,通過運動技巧的學習,使孩子對外界各種刺激有感覺和靈感,增加感覺的豐富程度,增加感覺的經驗,增加了孩子內部的感覺經歷(包括動覺,平衡感和內臟的感覺)。感覺到愉悅的心境,緩解了精神壓力的體育活動,可以直接感覺到一種舒服的心境,有助于減輕肌肉的緊張和生活的緊張感。有研究人員用MHT和EFI量表測試了參加了有氧運動后的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和運動感覺,結果顯示,適度有氧運動能使兒子的鍛煉心理效應和體育愉快感得到顯著的提高。有氧和無氧鍛煉可以減少兒童心理上的不健康幾率,從而降低應激過程中兒童的心理健康。原因是身體鍛煉增強了兒童的感知能力和控制性,減輕了肌肉的緊張,使中樞神經系統的激活程度達到快樂程度,分散注意力,使兒童脫離了緊張的刺激源,等等。此外,劇烈的體育活動還會導致安道芬具有類似嗎啡的化學特性,從而使血漿中的血漿升高。
正常情感體驗中的個人對環境意義事件的情緒和感覺產生了相應的感覺,無論是正性還是負性情感,都是人的必然心理活動,取決于主體的滿足程度。在體育教學中,孩子可以有各式各樣的經驗,產生不同的情緒。例如,他們在具有多種新鮮感和趣味的體育項目中,獲得了新鮮感、愉悅、興奮和滿意的正性感覺體驗。這些是正常的環境反應,它們都是正常的。同時,通過教育,也可以讓孩子知道,只有不畏艱險,勇于進取,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因此,學校的體育教育有助于兒童對小學教育的情感體驗的豐富。
4 結論
目前我國小學教育在操作方面更多地強調了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而忽略了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應加強社會對體育教學的關注,從小學兒童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情況出發,改進體育教學方法,行之有效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培養優秀的性格特點,促進他們的身心完全發展。首先,小學教育應該以健康為指導理念。第二,建立一個知道心理學有關知識,掌握心理輔導和培訓技巧的教師專業團隊,使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能夠首先植根于老師中。這是心理學理論與技術貫穿于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第三,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要地位,把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相結合,根據學生個性的特點,培養不同學生不同的愛好,發現自己的特長,發現自己的潛能,并通過老師的語言功能不斷加強。第四,要重視程序評價,而不是結果評估。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進行自我評估和相互評估,把評語和等級評估結合在一起,淡化了評語的篩選、評估功能,強化了評定激勵與發展的功能。達到興趣,鼓勵進步,促進發展的目的。最后,要創造生動生潑的教學氣氛,設計出各種多彩多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增加了參與的積極,產生了愉快的心情,緩解了學習氣氛,緩解了學習氣氛。解除心理上的壓力,促進心理健康。
(作者單位:杭州師范大學東城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