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先恕
新冠病毒疫情在給我們帶來危機的同時,也帶來了關于身體、生命以及健康等多維度的思考。面對疫情,我們更應深刻理解體育教育對生命健康的重要性,進一步認識體育對生命健康的促進作用。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病毒席卷全球,截至2020年9月,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3000萬,死亡病例達96萬之多。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災難,健康問題再一次成為了普羅大眾關注的焦點。這場疫情在引發恐慌之余,也使人們重新審視生命之可貴,關注身體健康。重新思考體育教育,提高生命質量,正是隨著疫情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1 發展體育教育是國家戰略的題中之意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提出要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在此基礎上,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綱要》明確提出“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以中小學為重點,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構建相關學科教學與教育活動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經常性宣傳教育與集中式宣傳教育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將“健康中國”納入國家戰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這既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也表明包含發展體育教育在內的健康教育已成為我國國家發展戰略的一部分。
目前很多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在整體上還處于較低水平。具體而言,實施情況嚴重不足,相關的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多數以專題教育、專題班會的形式開展,缺乏系統、具體的教學內容,缺少相應的教師,對于學生學習的效果也沒有硬性要求。這些方面都亟待去繼續調整、完善。
2 發展體育教育推動全民“大健康”意識的塑造
新冠疫情期間,鐘南山院士盡管已80多歲高齡但仍奮戰在抗疫第一線,其以自身強健的體魄證明了體育鍛煉能夠提升自身免疫力,是工作的前提;張文宏教授反復提醒民眾“疫情期間要勤洗手、多鍛煉、多補充蛋白質、保持好心情”;方艙醫院中醫生、護士帶領患者練起太極拳、八段錦、養肺氣功操等,表明體育運動對于輕癥的恢復至關重要。放眼國外,體育界感染病毒的球星博格巴、內馬爾等,均在短短1個月之內便能恢復重返綠茵場,也從側面說明保持長期體育運動的體質有更強的免疫力與更快的恢復能力。
因此,我們應借此次疫情之機會,構建起全民“大健康”的意識,將健康意識放置于一種全民大局的語境中,提倡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會、環境、道德等多方面的全面健康理念。例如,學生的視力健康,需要生物教師傳授健康的用眼知識;需要體育教師教授更多戶外運動技能;需要學生有保護眼睛的意識;需要家長必要的督促;再如,學生肥胖問題,需要從學校供餐開始進行教育,生物或營養教師通過教授食物營養平衡知識;班主任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勞動教師帶領進行勞動實踐;體育教師帶領進行體育運動,以此來提高學生掌握營養知識和自我飲食管理的能力。
3 發展體育教育是融入生命教育的本質
生命是以生命活動的形式來體現的,而體育運動其中最為鮮明的特征之一。生命的自然延續是以健康的身體為前提,“生命在于運動”就在高度概括生命活動規律和特征的同時,指出了體育對人類生命健康的意義。隨著疫情防控形式逐步向好,人們將更多地目光關注于通過體育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免疫能力上,“運動是良藥”的觀點也逐漸被人們高度認可。因此,作為人們學習運動知識和技能主渠道的體育教育,就必然將促進人類的自然生命健康作為最基礎的功能,創造出更加豐富的生命意義。
而體育教育的蓬勃發展,更能激發起學生對于生命的重視。身體是人生命存在的本源,對孩子的生命教育要從認知生命、珍惜生命開始,逐步發展到熱愛生命。疫情當下,學校和家庭應該聯合起來,對學生的生命教育進行引導,引導孩子關注生命的存在,學會自我防護,學會承擔責任,了解國家管理,了解國際間互助,這些都是進行生命教育的良好素材。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生、護士、警察等舍生忘死的偉大與光輝的人性更是現實教育的良機。學生受教育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生命的溫度,方能慢慢地浸潤生活,豐富人生。
4 結語
人類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教育。此次疫情過后,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和能夠做的就是讓更多學生掌握知識和經驗,增長人生經歷和財富。真正的體育與健康教育應該來源于生活,并終將回歸生活,這種教育應該匯聚社會、家庭、學校的多方之力,將教育與生命連接,潤澤生命,培養青少年一代的生命意識和健康生活方式。
(作者單位:雅安市雨城區南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