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 劉利君
新時代,體育特色小鎮處于建設熱潮中,小鎮如何充分挖掘豐富的業態,逐步形成多元化產業業態且極具特色的業態配置體系,是本研究的重點。本文基于產業聚集、產業區位等理論,將體育特色小鎮進行分類,分析研究其業態優化配置的基本路徑及規律,進而為體育小鎮產業業態的建設和優化提供理論支撐。
2017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印發《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到2020年,在全國扶持建設一批體育特征鮮明、文化氣息濃厚、產業集聚融合、生態環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一時間,體育特色小鎮吸引了各類社會資本的目光,既有體育IP企業、地產企業,又有旅游企業和投資企業。作為一種新型產業聚集的平臺或空間,體育特色小鎮具有輻射和拉動其他相關產業與業態發展的重要功能,而如何進行產業業態配置,成為決定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成敗的決定性問題。在全國體育小鎮建設迎來爆發增長期的大好形勢下,運用產業經濟學視角,對體育特色小鎮進行歸類及業態分析與研究,以此對體育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理論支撐。
1 體育特色小鎮與體育產業業態的概念
1.1 體育特色小鎮
2016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以及住建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計劃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這其中明確了體育特色小鎮的定位,即它并非傳統行政區的城鎮概念,而是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產城融合的產業聚集空間。另根據《國家體育產業統計分類》,“休閑健身活動”為體育產業中的一類活動,則“體育特色小鎮”也就包含了“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1.2 體育特色小鎮產業業態
體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部門,具有與其他產業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場效益、講求經濟效益,同時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產業部門的特性。其產品的重要功能還在于提高居民身體素質、發展社會生產、振奮民族精神、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明的全面進步。體育產業跨居第二、三產業,其產業業態更具豐富內涵。何謂體育產業業態?這是一個綜合性概念,體育業態的出現其實是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在市場誘發下催生的業態組合結果,是指在市場誘導下以相關體育資源為核心、以其他相關產業中特定行業資源為手段而實現的體育產品與體育服務形式供給,以及相關輔助性經濟活動的總和。
2 體育特色小鎮產業業態配置的影響因素
產業業態配置,就是產業經濟活動總和在空間的分布與布局,包括集群、分化、組合等。產業業態配置是一種具有全面性、長遠性和戰略性的經濟布局,合理的布局不僅有利于發揮各地區的優勢和充分利用資源,更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要切實做到業態配置合理,探尋業態間的相互作用力,實現“產業興鎮”,就務必要遵循產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分析業態布局的影響因子。
2.1 歷史因子
歷史因子也就是歷史上形成的產業基礎及現有產業結構,它們是新的產業配置的出發點。通常來說,在原有經濟基礎較好的地區,再進一步發展可以利用原有的基礎設施,會對產業業態配置產生積極的影響。但同時,原有歷史基礎是在過去生產力水平下形成的,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結構不合理,或布局凌亂、污染嚴重等。在進行配置時,就要根據具體情況,充分利用積極因素,改變其不利的方面,使產業業態配置更具合理性。
2.2 區位因子
區位因子包括區域的自然資源、地理位置。自然資源包含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及可被人利用開發的部分,由于自然資源對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等具有直接的影響,在市場競爭的經濟形勢下,產業活動勢必首先向最優的自然資源區域集中。而地理位置之所以是影響產業配置的重要因素,是因為地理位置不同,氣候條件、經濟環境、社會人文是完全不同的,這些條件直接決定著產業種類和市場范圍的大小,進而決定著產業聚集程度和分布狀況。
2.3 聚集因子
聚集因子也就是產業聚集原理,是指在一個適當大的區域范圍內,生產某種產品的若干不同類企業,以及為這些企業配套的上下游企業、相關服務業,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這個產業群中的成員相互之間既有競爭又有相互的依賴和合作,這種相互間的作用力,使得政策、環境、技術、人才、信息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成員自身獲得大大的經濟利益,整個產業群的競爭力也進一步得到了提高,從而維持了一個理想的良性循環的關系。
3 不同類型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路徑
由于歷史因子主要起借鑒之用,因此后面不再進行具體分析。根據歷史因子、區位因子和聚集因子的不同影響,將體育小鎮分為運動休閑型體育小鎮、賽事型體育小鎮、產業型體育小鎮三種類型,對不同類型小鎮的產業業態進行優化配置,探尋發展路徑。
3.1 運動休閑型體育小鎮
3.1.1 聚集分析
運動休閑型體育小鎮以全齡化可參與的體育運動休閑體系為核心,導入大量相關參與性體育資源,形成全域運動氛圍;同時突出一至兩項核心項目,樹立鮮明的體育特色對外宣傳,擴大小鎮影響力;另外融入大眾休閑旅游功能,衍生餐飲住宿、休閑娛樂、主題購物等功能業態;最后,拉動周邊的地產經濟,聚集一個龐大經濟圈,豐富小鎮的內涵及外延。
3.1.2 區位分析
一般位于城市或大型旅游目的地周邊,自然資源優勢明顯,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依托,形成以休閑、健康為核心的適玩宜居區域。
3.1.3 運動休閑型業態優化配置的路徑
經濟新常態下,國民體育消費意識不斷升級,家庭運動日成為時下周末及假期的主要消費趨勢。而運動休閑型體育小鎮集體育運動、體育休閑、大眾娛樂等為一體,滿足整個家庭年齡段的運動需求,迅速躋身成為各個地方爭相建設的重點。因此,構建全齡化可參與的體育休閑運動體系,修建兒童體育樂園、大眾體育公園,注入如徒步、騎行、馬拉松、滑翔、滑雪等新興運動項目,將成為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的首要選擇。而地產經濟更不會錯過這樣的先天綜合條件,必然會成為小鎮發展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因而,“運動體驗+休閑小鎮+地產開發”成為運動休閑型體育小鎮發展的必然路徑。
3.2 賽事型體育小鎮
3.2.1 聚集分析
以具有觀賞性或參與性的國際、國內等體育賽事為小鎮核心業態,一方面延伸現有體育產業鏈,催生出體育培訓、休閑運動、體驗運動、體育旅游、電視轉播等組合業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另一方面與旅游、健康等產業融合,不斷創新,衍生出配套的餐飲娛樂、住宿、購物、醫療、物流等一系列服務功能業態,打造一個以體育賽事為核心的集運動、休閑和旅游功能于一體,滿足顧客各種需求的高品質體育小鎮。
3.2.2 區位分析
賽事型體育小鎮一般位于城市周邊,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有建立單項或多項賽事的天然區位地理條件及體育產業資源,也有建設相關賽事場地及后期擴充建設的適宜區域。
3.2.3 賽事型業態優化配置的路徑
體育賽事的選擇不僅依托區域已有產業基礎,更重要的是依托政府政策。政策利好,群策群力,才能爭取到更多國際級、國家級等具有影響力的賽事落戶小鎮。通過專業的賽事運營,獲得場地、電視轉播、廣告、門票及紀念品等收入盈利;同時以賽事帶動小鎮人氣,融入大眾體育、休閑娛樂、體育旅游等相關業態產品,擴大小鎮目標受眾客群,延長客群的消費鏈條。核心體育賽事運營+大眾休閑旅游相結合的路徑,是賽事型體育小鎮提高自身吸引力,維持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3.3 產業型體育小鎮
3.3.1 聚集分析
產業型體育小鎮以體育制造業為核心,配套設備生產制造、產品銷售、技術研發、物流配送等組合業態,自身聚集效應強大。同時延伸產業鏈條,融合運動、休閑、旅游、文化等其他產業,衍生配套休閑運動、文化娛樂、觀光旅游等功能,最終形成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產業聚集區。
3.3.2 區位分析
一般位于大中城市周邊,區域生態環境優良,且先天具有優勢體育產業資源基礎,以體育用品或設備的生產制造產業為核心,產業聚集效應明顯。同時,擁有山體、湖泊等環境資源,適宜布局延伸戶外休閑、農林業體驗等系列活動。
3.3.3 產業型業態優化配置的路徑
目前,我國的體育產業仍以體育制造業為主,體育制造業占據體育產業整體份額近80%,由此可見,產業型體育小鎮具有難以超越的先天發展優勢。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產業型體育小鎮也不能裹足不前,擴大目標消費群體,增加產業價值,是其發展的強大動力。從而,找準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點,充分鏈接當地文化、健康、農業、林業、通用航空等產業,進行三產化、體驗化、消費化延伸,是產業型體育小鎮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
綜上所述,在打造以體育產業為產業鏈的特色體育小鎮時,一定要依據產業聚集及產業區位理論,找準自身類型和定位,保證體育特色小鎮具有豐富的產業業態的同時,又具有自身特色。同時,路徑只是一種基本模式,切忌生搬硬套,實際建設過程中,需因地制宜,綜合配置,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經濟體。
4 結論與建議
隨著經濟增長,國民消費模式的快速變化,體育產業儼然已經成為未來消費的領軍產業。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熱潮迎合著當下市場的需求,但目前一部分體育小鎮的建設逐漸呈現出整體不夠完整、條理不清楚、板塊發展不充分的問題。因此,一定要遵循業態集聚的客觀規律與發展所需的必要區位特征,嚴把小鎮業態配置關,避免小鎮經濟“曇花一現”。另外,不同的業態構建會帶動經營形態的不同,而不同經營形態伴隨小鎮特點、規律的不同,正確認識小鎮類型,全面科學地梳理建設路徑和發展模式,才能實現小鎮的可持續發展。
基金項目:四川體育產業與公共服務研究中心2019年度
項目資助,課題名稱“體育特色小鎮創建中產業業態優化配置研究”,項目編號:SCTY2019YB13,立項時間2019年6月。
(作者單位:1西華大學體育學院2成都市武候實驗中學附屬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