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小蘭
國際比賽中“克拉克現象”對部分運動員造成困擾,嚴重影響優秀選手在比賽中正常發輝,這對于競技運動員來說無疑是通向金牌的巨大障礙。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在中國知網、貴州師范大學圖書館收集資料,通過邏輯分析法,對運動員出現“克拉克現象”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以供參考。
近年來,競技賽場上運動員頻頻失誤等現象頻繁出現,對于運動員來說,是對自身的是一種打擊,部分運動員難以調整則從此淡出競技賽場。對于教練員來說,自身的布置安排在運動員身上難以體現,拿不到好成績,教練自身同樣身兼重壓。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也是現在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問題。
1 緒論
1.1研究意義
運動員出現“克拉克”現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運動員與教練員對其認識度不夠,不及時解決問題,成績也就受影響。
本文對競技運動員參賽過程中出現“克拉克”現象的原因進行分析研究,旨在發現“克拉克”現象的產生特點及規律,讓運動員與教練員提高對“克拉克”現象的認知水平,后根據運動員的具體情況對其預防強化訓練,對揭示運動員進行運動訓練與運動競賽的區別具有一定理論指導意義。
2 概念界定
2.1“克拉克”現象
“克拉克”現象是指優秀運動員在重大比賽中不能正常表現出所具有的競技能力,而使比賽失利的現象。羅.克拉克是60年代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亞長跑選手,他曾19次打破5000m和10000m的世界紀錄。然而,在1964年和1968年奧運會上,克拉克均未登上冠軍的寶座,僅獲得一杖銅牌,人們尊稱他為“偉大的失敗者”。
3 研究方法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在中國知網、貴州師范大學圖書館收集資料,通過邏輯分析法,對運動員出現“克拉克”現象的原因進行分析。
4 討論與分析
4.1競技運動賽場上運動員出現“克拉克現象”
1974 年德國世界杯,荷蘭人祭出的“全攻全守”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他們的這一戰術體系徹底顛覆了國際足壇的傳統觀念,并在那屆比賽中展現出與眾不同的風采。然而,決賽中他們遭遇東道主聯邦德國隊,在贏得美妙開局——開場
72 秒連續 16次傳遞無失誤,且對手尚未觸到球便通過點球得分——的情況下,最終被頑強的德國隊逆襲,失去了奪冠的最佳時機。 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和2010 年南非世界杯,他們又與冠軍近在咫尺,可仍舊沒能舉起大力神杯,人們只能將“無冕之王”的稱號送給他們。
2011年蘇迪曼杯世界羽毛球錦標賽開賽以來,雖然中國隊一路奏凱,但女單項目連續失利讓隊中“一姐”之爭也懸念叢生。在5月22日蘇杯混合團體賽爭冠組A組小組賽中,中 國 隊 以 4:1戰 勝 德 國 隊 ,沒 能 實 現主教練李永波賽前預料的五場“2:0”完美結果。女單“一姐”王適嫻以0:2完敗,出乎所有人意料。世界排名第三、外戰成績出色汪鑫當晚又以0:2敗在世界排名第四印度選手塞娜·內維爾拍下。
4.2競技運動中“克拉克”現象出現的原因分析
4.2.1競賽對手情況
大型比賽中不同水平的對手會對運動員產生不同的心理影響。在競賽過程中,競技運動員不僅在身體機能中有很大消耗,同時在思維心理上消耗巨大,在保證運動員自我運動能力處于正常水平的基礎上,力爭其突破自我,此時更需要對競賽對手的身體運動特點,心理承受能力,擅長項目以及性格心理特點等情況了如指掌。面對不同的競賽對手如果其沒有一個穩定的心態,就可能因為賽場中對手表現的突然變化,導致應對措手不及,從而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錯誤和失敗。可知了解競賽對手基本情況的重要之處。
4.2.2競賽運動員的競技心理狀態
在運動競賽中,運動員的最佳心理狀態是至關重要的,保持良好的競技心理狀態是影響競賽運動員運動成績的重要因素。運動員的心理強度過低或過大、運動員動機水平太低或太高,均會產生不利影響。艾亞琴在其碩士學位論文《我國高水平田徑運動員大型賽事中的“克拉克現象”成因及對策研究》一文中提出“對于耐力性項群運動員運動持續時間長對體能的消耗大,因此教練在競賽前要調整訓練負荷、運動員對競賽中同樣要調動情緒。”一個處于最佳心理狀態的運動員,其心理狀態會成為身體潛力和運動技術水平發揮的動力;而處于不佳心理狀態的運動員,則其心理的劣勢會阻礙身體和運動技術水平的發揮。其身體及心理興奮水平要保持在合理競技水平范圍。
4.2.3技戰術穩定性不高、賽前訓練負荷的掌控
運動員的賽前訓練不完善,運動員的訓練水平和比賽成績是有著密切聯系的,保持高水平的競技狀態,則在平常的訓練中重點投入,嚴格控制訓練量與訓練強度,合理調整訓練周期,確保運動員保持高水平的訓練。王世雄、劉曉麗《國際田徑比賽中“克拉克現象”的分析》一文中指出運動員出現“克拉克現象”的原因主要有“臨場應變控制力差、技戰術穩定性不高、賽前訓練負荷掌握不好、賽前訓練內容安排不當和運動性疾病等方面原因”。在大型比賽前,由于運動員身體與心里休息不足、訓練內容與訓練周期安排不合理,訓練強度過大或者訓練強度不足導致運動員運動狀態低迷,運動員心理壓力過大,等原因會造成運動員免疫力的下降,影響身體健康,最終導致比賽失利。
4.2.4其他因素
運動性傷病,運動員競賽水平、運動員訓練水平、運動員賽前興奮程度、競賽氛圍等這七個方面被廣大學者認為是運動員出現“克拉克現象”的主要因素。競技能力結構描述的是運動員各組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耦合的方式,反映的是競技能力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田麥久認為,競技能力決定因素的分析包括“結構分析、價值分析和量度分析”。
5 競技運動中“克拉克”現象之啟示
5.1建立運動員專屬心里輔導站
我國廣大研究者在研究“克拉克現象”的原因及其分析中,對于運動員的心里素質進行大幅度的撰寫,有部分學這認為出現此原因大部分是由于運動員行李素質不過硬,心里抗壓能力弱等。
運動員心里建設在我國近年出現,如在冬訓前,召開全體運動員及教練員冬訓啟動大會、給運動員做比賽倒計時表、定期給運動員做減壓訓練、幫助運動員學會自我減壓、賽前開啟程大會、讓運動員在比賽突發狀況時學會自我調節等。心里建設對于運動員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如籃球中打“順風球”與“逆風球”時,運動員的心理狀態是截然不同的,幫助運動員掌握自我情緒,學會控制心里情緒。
5.2提升運動員與教練員對“克拉克現象”的認知度
許多教練員在帶運動員時,經常會總結出一些經典詞語“比賽型選手”、“訓練型選手”、“黑馬”等詞語,但大多教練員不知在賽前如何給“此類”運動員進行訓練,對“克拉克現象”認知度不夠,導致錯過運動員調節時期。
5.3加強運動員服務團隊建設
5.3.1運動員醫療團隊建設的重要性
運動員心理素質與知識面再廣,運動損傷的處理不當,同樣也會給運動員帶來困擾。醫療團隊的建設非常重要,我國頂級運動員的運動康復階段大多都在國外做治療,原因是國內設備不完善,運動損傷監控數據不全等。典型是膝關節交叉韌帶的損傷以及半月板的損傷。所以,加強運動員醫療團隊建設,讓運動員在最佳治療期有得治,不排隊,以最快的時間恢復。
5.3.2建立運動員競賽對手的情報收集團隊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可知競賽對手的資料收集團隊的建設是多么重要,對手的競賽特點,體能狀況,近期身體狀態,速度,力量以及教練團隊的特點等等都需要收集。在一方面能幫助運動員在比賽前足夠的分析競賽對手的具體情況,布置本方的戰術安排,體能分配等,再則在一定從層度上讓運動員解壓,預防運動員“克拉克現象”的出現。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