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數據時代對各行各業將產生巨大影響,本文通過對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時代出版社轉型的幾個方向的分析,淺談編輯在大數據時代應具備的素質,具體包括專業基礎素質、數據分析預測能力、內容創造重組能力、內容呈現能力以及團體協作能力5個方面。
關鍵詞:大數據;編輯;素質;傳媒
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6-0194-02
長時間以來,“大數據”是一個焦點而受到熱議,每個行業都在了解和評估其對自身的潛在影響。對于出版行業主體之一的編輯來說,如何在以大數據為特征的新形勢下把握自我,弄潮其間,適應新的時代,是一個陌生而又令人神往的話題。
一、什么是“大數據”
美國網絡電視臺 Netflix(網飛)的網絡定制劇《紙牌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制作方宣稱該劇是基于海量用戶數據的積累和分析。Netflix每天會對用戶的播放次數、評級情況以及一天之中視頻播放的具體時刻和播放終端等進行監測。工作人員會將監測數據加工為用來進行深入剖析的基礎資料,通過分析這些資料,推薦給他們喜愛的節目。這是Netflix成功的關鍵。
這種不能在特定情境下運用傳統軟件程序進行搜集、整理、加工的信息,需全新的處理方式才可以發揮自身超強洞察力、決策力的規模巨大的、類型多元的、增長迅速的信息資產,即大數據[1],或稱巨量資料(big data)。
二、大數據時代的出版行業
大數據出版是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等諸多概念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誕生的。大數據的特征可以用“5V”表示:真實性(Veracity)、高速性(Velocity)、價值密度(Value)、多樣性(Variety)、大規模(Volume)[2]。由于大數據類型多樣且覆蓋廣泛,成為日常管理和重要決策的主要依據,并由此成為價值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然而,許多出版社并沒有真正做好迎接大數據時代的準備。肯尼思·庫克耶與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一書中便指出:“出版社沒有看到數據化的需求,也無法認識到書籍數據化的強大效能。”這是需要傳統出版行業深入考量的問題。立足于內容的質量這一維度而言,盡管在我們看來,書籍出版所呈現出的“滯后”有某種正當的成分,然而不可由于該方面的因素便拒絕與抵制書籍出版的“先進性”與“前瞻性”。
大數據時代的出版傳媒具有什么樣的特征呢?總結學者們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公共媒體到公眾媒體
公眾不但參與意識強烈,并且經過對數據的有效應用,讓其影響力大幅提升,推動公共媒體發展為公眾媒體。在大數據背景下,出版社將提供用戶體驗良好的數字內容服務,在數據剖析、搜集、加工能力方面的整體提高必定是難以阻擋的發展形勢。在大數據背景下,通過對共享數據的獲取和調用,實現了公共媒體向公眾媒體的轉型。
(二)大數據支持下的讀者調查及預測系統
一是對讀者喜好的預測,以達到精確推送。在大數據時代,讀者在智能設備上的各種行為,如在哪個時間、哪個地點,瀏覽了哪本著作的哪部分內容等,皆能夠利用大數據技術準確而全面的獲得,且基于此了解讀者閱讀喜好,這是出版社應當掌握的關鍵資源。
二是對社會發展趨勢的預測,以達到準確選材,高效、有目的地生產。出版社不僅要獲取利潤,還要引領社會潮流,更好地服務大眾。在大數據時代,可以通過海量數據的分析,準確把握社會發展趨勢,從而為行業發展提供依據。
(三)出版內容轉向數據內容服務
依托大數據,出版社分析人們的需求,針對其問題設定數據專屬服務,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大數據可以使讀者的差異化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參與度有效提高,進而讓讀者的閱讀滿意度得到提高。
(四)出版內容及表現形式多樣化
大數據時代,傳統以書、文獻等為單位的粗放型生產模式將得到徹底改變,經過對讀者多樣化訴求、書籍內容的整體了解與把控,高度凝練的知識要素能夠和網絡用戶對知識的訴求有效融合,構成大數據探究和學習的世界性平臺,在作者與閱讀者間搭建起互動的橋梁,促使數字出版行業朝著服務型方向發展。在呈現方式方面,音視頻、圖片、動畫、綜合文字等多元化呈現模式的學習產品,為閱讀者與學習者打造出數量眾多的動態型、三維式、可視化的知識框架。
三、大數據時代的編輯素養
(一)新時代編輯工作的重要性
編輯的核心功能是優選、優化和把關功能,使其宜于傳播,編輯活動本身便是文化傳播的體現方式,踐行傳播文化的職責是編輯在各種狀況下皆需要做到的。
近年來,編輯在傳媒中的中心地位受到了一定的挑戰,有人認為產品營銷更為重要,也有人認為好的策劃應占更大比重,而書稿審訂的編輯工作往往被忽視。筆者認為,無論傳播形態怎樣演變,編輯在文化發展中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以前對編輯概念的界定過窄,貌似對稿件進行審閱修改的才稱得上編輯,而以主題選擇、策劃為工作內容的則不能稱為編輯,這便有些不合理。眾所周知,選題策劃、審閱修改均是編輯的工作內容,那么選題策劃工作中相應地也包含對市場的調查、對讀者實際訴求的剖析、對產品檔次的界定等,這自然包括了營銷的要素。因此,在新時代,編輯的重要性只會加強,不會減弱。編輯為了勝任這種綜合性的工作,就必須從強化自身入手,提高個人素質,以迎接大數據時代的挑戰和機遇。
(二)大數據時代的編輯素養
為了應對新時代對媒體提出的更高水平、更加全面的要求,作為出版傳媒中心的編輯應該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筆者認為,編輯應該從以下5個方面提升自我修養。
1.專業素質。編輯應當是某個知識領域的優秀人才。編輯所擁有的技能和作者有很大的差別,盡管可不如作者那般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但也應當對某個專業領域的知識、所運用的研究方式、該領域的演變歷程有基本的了解;對最新發展動態、發展形勢有整體的把握;了解該方面“達人”的特性與近期的情況,且與其構建良好的社交關系等。具備這種專業素養的編輯,往往能夠準確把握讀者需求、市場趨勢等,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結合市場及受眾給作者以恰當的建議。
2.數據分析能力。亞馬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數據分析能力。當網絡用戶利用亞馬遜平臺檢索有購買意向的產品時,平臺便及時搜集有關信息,以不斷提升對網絡用戶需求的掌握水平。結合用戶的檢索內容與最終的購買結果,亞馬遜平臺便能夠為用戶精準推送相關商品。對于亞馬遜而言,組織文化的實質便是數據驅動文化,數據是人們作出決策的重要依據。
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大量的信息、數據,編輯尤其如此。數據和信息這兩個概念有很大的區別。但步入網絡社會之后,人們逐漸習慣將全部的儲存在電腦中的信息,不管是數字,或是文字、影像等,都叫作數據。對這些數據的準確分析,將指導我們下一步決策。要想讓大數據的功能得到全面發揮,不但要有搜集數據的專業技能,還要有以較少的投入對數據進行深入剖析的能力。為此,編輯不但要具備文字加工、圖像應用的能力,還要對數據的搜集、梳理、發掘、剖析與處理等有所了解。然而目前編輯對于數據采集、整合、挖掘、分析和處理能力的匱乏也是出版業適應大數據時代的一大短板。這不僅要求編輯對基本的數據規律和模型有一定的認識,還要有一定的理論思維,具備綜合思考的能力。
3.創造重組能力。目前有些數字化產品體現出的缺陷是信息的大量充斥與碎片化。當數量眾多的信息出現在用戶眼前時,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抉擇的難度——到底哪些才是可靠、有效、滿足需求的信息?而這恰是編輯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職責。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明亮提出了“大數據出版”的概念,簡單而言便是把出版社的內容進行數據化處理,且基于此將其處理為不能分割的知識元,構成互聯網形態的知識元模塊,且最后融合到互聯網大數據背景中。
這是對編輯工作提出的新挑戰,每一個編輯都應該具備敏銳的洞察力、高超的數據重組創造能力。編輯不再是簡單的連接作者和讀者的橋梁,而是同時深入參與創作,即同時兼任編輯和作者的職責。
4.內容呈現能力。就目前來說,編輯呈現內容的方式主要包括封面設計以及內容的呈現。封面設計往往決定著是否吸引讀者的眼球,是否能夠讓讀者與作品發生關聯。因此,好的平面設計是編輯的基本功,如何貫徹作品的思想、風格,如何更好地呈現作者的意境,這往往不是用語言就能夠表達清楚的,編輯最好自己直接參與到設計中來,做到“事必躬親”。內容呈現以往以文字為主,配以插圖,而如今許多作品出現了二者并重甚至顛倒的情況。這往往是編輯對作品再加工的結果,也是編輯進一步參與書本創作的途徑之一。
未來的傳媒往往為多媒體呈現,由常規的、單一的純文字式閱讀發展為可以不受時空制約的閱讀,并且和純文字比較,圖片數量更多、視頻質量更高等,進而改變閱讀者的閱讀習慣,且把作者與閱讀者由常規的投稿、閱讀帶入新型的創作與閱讀情境中。為此,編輯必須學會運用多種媒體表現技術、多種內容呈現方式,從而能夠多元、多方位地呈現作品,方便受眾。
5.團體協作能力。大數據時代的傳媒往往涉及各個方面,團體性增強,不是單打獨斗可以勝任的。這其中,編輯由于其中心地位,要溝通策劃、審訂、多媒體制作、數據分析等各個方面,同時還要深入“創作”,與作者保持密切聯系,因此,編輯的團體協作能力尤為重要。
此外,大數據時代的技術要求很高,如大體積數據庫的深入研發、運維等對專業要求很高,不是普通的出版社能夠掌控的,需依托專門的信息服務企業才可以完成,并且在傳播途徑的運用方面,兩者合作有利于提升市場拓展的效率。這就要求各個環節充分、高效協作。這種行業間、單位間的協作也對編輯的協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結語
大數據時代,傳媒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也是巨大的機遇。能否抓住機遇,既要靠行業領路者的眼光及魄力,也要編輯從自身職業出發,深入理解大數據時代的特點,提升自身素養,以迎接輝煌的明天。
參考文獻:
[1] 于福志.大數據時代[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46-48.
[2] 高憲春,解葳.傳統媒體的“大數據”變革路徑[J].中國記者,2014(02):102-103.
作者簡介:唐飛(1984—),男,重慶合川人,本科,編輯,研究方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