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銀成
小學是學生初入校園的起步時期,教師應當重視如何在小學體育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及促進其他方面素養的發展與提升。本文將對培養體育素養的必要性進行闡述,以足球教學為例,根據實際情況淺析如何通過小學體育加強培養核心素養。
2014年教育部制定的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中,對學生提出要具備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品格與能力,并能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的要求。“體育與健康課程應當與學生核心素養體系高度配合”在小學體育課程標準中被作為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方法。近年來,足球教學已經在各省市小學體育教育中普及開來,其目的在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1 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對學生的文化知識、實踐操作與動作技能、社會價值觀與個人情感意識提出要求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前提,其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成長之路上更順利、更快速、更好地適應社會。想要切實保證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完善必須將其融入進日常具體學科的教學,一切理論應當有實踐做支撐,意識存在于物質中。所以,是否落實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非常重要。根據小學生剛剛步入校園、年齡小、各方面認知能力相對較弱,并缺少實踐經驗的實際情況,老師應該學會利用教學活動來使學生更好的領悟核心素養。由于小學體育課內容涵蓋廣泛,老師能夠以更豐富的教學形式呈現,這能夠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促進核心素養的培養。
2 如何在足球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每一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特點,老師們應該根據課程內容來制定培養學生們核心素養的相應方式方法。以小學足球體育教學為例,應該重點把握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與特點,結合實際教學內容,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加強完善孩子們核心素養的培養。
2.1 注重課堂教學,培養學習能力
2.1.1 提升課堂趣味性,促進學生自主探究
足球運動具有合作性、對抗性、趣味性的特點,是一項團隊競技運動。其中,在小學體育中適合放大的應該是趣味性。激發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使其產生自主探究想法的基礎是在教學中提升趣味性。體育老師如果能結合課程內容靈活制定趣味橫生的教學方案,將有效帶動學生主動投身于足球技術技巧的研究學習中。
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一般分為老師講解和學生訓練兩個部分,這十分不利于學生趣味性的培養。作為老師,應該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積極研發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原則上來說,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進行趣味練習,老師在練習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示范講解。例如,在給三年級小學生上足球課時,可以將整個足球場分散為多個小型足球場,設立標桿作為臨時球門,展開“二過一”自由分組模式教學。讓學生自行思考商量及確定進攻隊兩個隊員彼此的間距,練習一傳一切的配合。在練習過程中,學生對間距安排、腳法等都根據自己對足球知識和技術的理解來控制,而老師要做的就是在旁觀察并根據情況及時的進行講解、指正、示范。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改進于與成長。逐漸形成在體育學習中自主探究的習慣。
2.1.2 將教學融入游戲,開發創新思維
豐富足球教學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將其游戲化,教學與游戲相結合,在游戲中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啟發學生,開拓思維。以小學四年級足球教學為例,根據其心理與生理的特征,該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與體能相對于低年級來說有了一定的提升,那么老師可以制定相對復雜的游戲來進行鍛煉。如在“踩影子,踢足球”的游戲中,將學生分為兩兩一組,無球方需要盡力踩中被另一方守護移動的球影,踩中以后角色互換,繼續第二輪的游戲。這么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想出各種方法來踩影子,培養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想要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的自主創新思維,那么足球教學應當長期與游戲相結合,提升了學生對足球的興趣。
2.2 規范日常訓練,保持健康生活
一個人身體、精神等各個方面是否處于良好的狀態是評判健康與否的便準。每一個人重視都應該密切關注自己以及周遭人的身心健康。老師應該通過規范日常訓練,教會學生通過怎樣的健康生活方式使身心都處于健康狀態,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在足球運動中堅持鍛煉身體釋放壓力。
2.2.1 保持身體健康
現如今,競爭從小就陪伴在每一位孩子身邊,學業上的壓力比想象中的更大。只有保持身體的健康,才能有效支撐孩子面對這些不得不面對的壓力。而保持身體健康的主要途徑就是進行體育運動,通過全身的鍛煉,由內而外的提升身體各個方面的機能與活動水平。足球運動鍛煉了速度、耐力、力量等有日常生活中所需甚多的幾種能力。同時,老師應該強調熱身與拉伸在鍛煉前后的重要性,在保護身體的同時提升訓練效果,也能令學生更充分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
15分鐘左右的熱身必不可少,可以有效避免因為突然的劇烈運動導致受傷。老師同樣可以運用游戲化的方法來進行,例如“老鼠偷油”、“瞎子摸魚”、“傳球觸人”等,使學生在正式展開運動前有一個過渡階段,喚醒身體機能,提升身體靈敏度和柔韌度。在正式足球運動結束之后,老師應該帶領學生進行同樣15分鐘的拉伸,這15分鐘非常重要,能使學生放松身體、恢復能量,并且有效防止因為過度運動帶來的肌肉酸痛、拉傷等。老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分組,每組進行不同的、簡單的足球游戲,來消除身體的緊張狀態。只有感受到運動的酣暢淋漓的快樂,才能驅動學生自主鍛煉,使學生逐漸明白鍛煉身體的必要性。如果長期堅持,身體自然能夠保持健康狀態。
2.2.2 促進心理健康
心理的各方面處于正常良好的狀態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評判標準,比如精神活動、心理素質等。足球運動能夠使身心都處于一個放松的狀態,有利于壓力的釋放與緩解,從競技性出發進行教學與鍛煉,能夠增強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另一方面在團隊合作這部分也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意識。
在足球訓練中必須注重心理素質的培養與提升。負重項目作為必練項目,可以同時鍛煉學生的耐力與力量。而個人技能訓練則旨在讓孩子從集體中找到自我,突破自身運動水平的瓶頸,獲得進步。也就是讓少數競爭意識強烈的孩子在集體中脫穎而出,刺激其他學生敢于爭先,互相形成良性競爭。這需要學生具有奮勇拼搏、不輕言放棄的精神。而在團隊合作方面,“眾人拾柴火焰高”,個人能力再突出,但也是有限的。而團隊如果能很好的合作,那么所輸出的將是所有成員的能力。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基本上以集體活動為主。因此老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明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每個人既是活動中的主體,與整個團隊的成績息息相關;也是團隊中的一份子,有時需要犧牲自我配合其他人。肯定孩子主人翁地位的同時,強化了合作觀念。比如,在教給孩子們基本的動作與技術后,將他們分為相對均衡的兩隊進行足球比賽,在賽前強調每一個人都應該互相配合、注意安全。通過團隊合作實踐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明白自我意識與團隊意識之間該怎樣處理。在賽后老師應該根據情況分別進行點評,好與壞都應該說清楚,強調孩子們的團隊合作情況,加強孩子們的合作意識。
3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落實貫徹核心素養的培養,實實在在的幫助孩子學習到相應學科知識的同時,提升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帶領學生早早打下社會基本素質基礎。同時,老師應該明白,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想要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國家教育部門、社會各界、學生、家長、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白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