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建鋒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加強學生的體能變得尤為重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可以誘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利用情境教學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形象、直觀。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身體素養。本文主要從立定跳遠角度入手,分析了情境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情境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情境教學不僅可以應用在理論型學科中,而且還可以應用到體育教學中。體育情境教學模式是教師根據體育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設置相關的故事情節、配套的場地器材和相應的情感氛圍,用于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情趣,從而發展學生基本活動能力、發展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興趣的一種教學形式。通過情境創設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入到一個更加積極活躍的氛圍當中,這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而且也順應了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
1 情境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1.1有助于加強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一般都是采用“教師:講解-示范,學生:聽看-練習”的模式,這種以教師教學為主題的封閉式、注入式教學模式,嚴重抑郁了中小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整個體育教學過程是非常枯燥無聊的。小學體育課應該是啟蒙課、基礎課,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而且,小學生還比較愛玩,對傳統體育的興趣不足,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學也就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模式,利用一些游戲活動來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這樣不僅學生的參與性會大大提高,而且在游戲過程中還可以有效掌握體育鍛煉的動作要領。游戲法的特點是利用一定的情節和思想性,讓學生引人入勝,它同時還具有競爭性和娛樂性。例如,在“立定跳遠”練習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青蛙跳荷葉”的情境,在操場上利用道具為學生設計不同距離的“荷葉”,讓學生在“荷葉”之間進行來回的跳動,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任務。
1.2有助于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
情境創設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氛圍中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進而使學生對體育教學保持高漲的情緒。體育情境創設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教師需要充分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在教學情境中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還要確保學生從情境教學中能有所收獲。例如,在“立定跳遠”練習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對立定跳遠中的每一個細節動作進行縮放,讓學生仔細觀察每個動作的細微變化,從而結合視頻進行相應的練習。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問題情境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動作步驟的理解,教師可以提問“決定跳遠距離長短的因素有哪些?”學生在思考片刻之后回答“與身高可能有關”、“與動作技巧有關”,每個學生的答案可能會有所不同,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答案,為學生講解,并進行動作示范,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跳遠技能的掌握。
1.3有助于德育教育的開展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是比較低的,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很難進行德育引導。而情境教學在體育中的應用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鍛煉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品格習慣,從而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部分學生的體能水平較差,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經常會感到比較吃力,從而產生消極的情緒,而在情境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開展正面引導,多鼓勵學生,幫助學生不斷克服勇氣和困難,進而加強學生的道德品質。
2 情境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式——以“立定跳遠”為例
2.1游戲情境的應用
游戲對小學生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在立定跳遠教學中應用游戲情境,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游戲不僅具有較強的趣味性,而且在游戲過程中還可以加強學生的體能或者智力水平。在單純的跳遠練習中學生很容易感覺到疲憊,但如果將游戲融入到立定跳遠中,不僅可以使學生保持精神亢奮,而且學生的積極性也相對較高,都能夠爭先搶后的投入到立定跳遠練習中。在具體的立定跳遠練習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跳一跳,找朋友”的游戲情境: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散地站到不同的位置,以自身位置為起跳點,在“跳”同時,目標位置保持不動,如果能夠正好跳到這一位置,即為“交友成功”。相反如果無法跳到這一位置即為失敗,需要退回原位置重新選擇交友目標。對于交友成功的同學來說,可以在新的位置上再次選擇目標。游戲時間為20分鐘,20分鐘之后哪位同學交到的朋友數量最多,即為獲勝。在這個游戲情境中學生參與的熱情是非常高的,而且在不斷的跳躍練習中,學生的立定跳遠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游戲情境的目標相同,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立定跳遠的能力,但是其效果卻存在顯著的差異,采用游戲情境的方式更容易達到良好的效果,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2.2故事情境的應用
小學生都比較喜歡聽故事,將立定跳遠的內容融入到故事中,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練習跳遠,掌握跳遠的動作技巧和方法。在立定跳遠練習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小青蛙找媽媽”的故事情境:一天中午,小青蛙醒過來發現自己的媽媽不見了,于是小青蛙開始匆匆忙忙的找媽媽,在途中它遇到了很多的小動物,讓學生來分別對這些小動物進行模仿,其中有正在跳躍的小白兔(跳躍運動)、摘桃子的小猴子(原地蹬擺)、原地走的小象(腹背運動)等等,看到這么多小動物,小青蛙開始想為什么沒有看到自己的媽媽呢?正當小青蛙的焦慮不安的想哭時,它看到了媽媽正站小河的對面,如果想要見到媽媽,就需要跳過小河,但是小青蛙并不會跳遠呀,這時小青蛙急哭了,其它小動物看到傷心的小青蛙,急忙問怎么啦,在得知小青蛙不會跳遠之后,其它小動物們紛紛熱心的指導小青蛙學習立定跳遠。同學們,你們是不是也可以幫助小青蛙來學習立定跳遠呢?同學們熱情高漲的回答“是的”,那我們現在就來練習一下如何進行立定跳遠吧,對于在這次練習中表現比較突出,能夠幫到小青蛙的同學,教師會給予一定的獎勵。在這個故事情境的引導下,學生練習的積極性也會更加高漲,而且又樂在其中。
2.3問題情境的應用
在體育教學中應用問題情境不僅可以有效加強學生的能力思維,而且還可以加深學生對體育技能的掌握。在很多人的觀念中認為,體育完全就是對學生體能的考查,對學生的智力發育沒有太大的幫助。其實并非如此,在體育教學中也同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加強學生的智力水平。教師在提問時,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問題的指引下學生還可以進行深入思考。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是相對被動的,教師教什么學生就什么,很少有主動思考的機會。體育教學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教師往往都是直接告訴學生體育動作,讓學生照著老師的示范進行相應的練習,而從來沒有說過為什么要做這樣的動作,因此,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加強問題情境的創設。如在“立定跳遠”教學中,“為什么要在起跳之前擺臂、屈膝”“為什么有的同學明明是按照教師的講解進行擺臂、屈膝,但仍舊跳的遠”“為什么有的同學在跳的過程中最后不能平衡的站在地面上”等等,教師要深入挖掘立定跳遠中的每一個細節和問題,并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考,這樣學生才可以加深對每一個動作的理解,并做到位。
總之,在小學立定跳遠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情境模式,進而有效提升立定跳遠的教學效果。情境教學在立定跳遠中的應用可以給教學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立定跳遠技能。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益農鎮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