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1 體育常規活動的開展需全面考慮應對方案
小學是學生集中學習的地方人群聚集密度大,社會關注度高,科學精準指導中小學做好疫情防控,對維護師生員工生命健康、穩步有序恢復教學活動、維護學校正常教學秩序,有重大意義。增加校園安全管理,但也強調需要加強鍛煉,促進師生增強體質。那么問題來了,對我們大多數中小學來說,每天的“大課間活動”是學校體育常規工作的重要一環,這也是體育教師的“每日必修課”,大課間通常是全校師生一起參與鍛煉的時間,一旦開學過后,學校疫情防控如若出現一絲偏差,全校師生一起參與的大課間就會成為眾矢之的,對此必須防患于未然,這是我們每一個學校體育人以及學校領導決策層應該提前想到的,科學精準的做好防控措施是每個學校必須考慮的問題。
2設置多元化教學形式,保證鍛煉安全性
2.1 固定上課路線錯峰鍛煉有秩序
開學后的體育課要把握好時間的合理安排,避免同一時間上體育課的班級過多,盡可能地錯峰組織體育課與指導學生鍛煉。集合排隊控距離上課出教室排隊,隊列保持固定,男生教室門口兩排,女生走廊兩排,前后、左右間隔1米左右,保持距離,每個班從教室到操場的路線全部固定,路面上還貼有導引線。慢跑采取一路縱隊行進,不采用學生面對面站立的教學方式。學生由體育老師帶領到運動場地,上下樓時,也要保持前后距離,有序行走,防止學生在途中扎堆聚集。
2.2 固定區域,錯開體育課時間,讓學生在室外鍛煉
體育課場地劃分明確,體育運動時始終保持距離。每個班的活動場地全部固定,不能交叉使用;每個班的隊列保持固定,排隊行進。”課中學生要始終保持1米左右的間距,在列隊時這一要求不難做到,可是在運動過程中由于隊伍調動、隊形變化、活動內容的影響,學生會忽略這一點。因此教師需時時關注學生,采用分組輪換、交替練習等組織手段,避免學生距離過近。為了避免班級間交叉接觸,體育課場地遵守一班一場地的原則,將活動場地明確的劃分開來,各班活動只能局限于各自的場地。由于筆者所在的學校操場較小,因此盡可能的開發學校其他場地來滿足這一需求。場地確定后,由體育組統籌安排各班上課的地點,避免因事先沒有協調而產生學生聚集情況。常規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劃分班級區域,應盡量避免聚集,不組織班與班的體育競賽活動。在課堂體育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分組,劃定鍛煉區域,例如:教師在各個區域的中間位置用口哨統一指揮或者安排小組鍛煉任務。老師提前給學生明確要跑進的線路,最簡單的就是沿學校操場繞圈跑。
2.3 教學應以恢復體能和有氧運動為主
體育課中,開學初期可以選擇徒手的練習,體能的徒手練習要做到趣味性、科學性。運動技術類學習的課堂,可以讓學生自己帶或者制作一些器材,如投擲的紙團、跳繩等,在技能練習和體能練習部分,適當減少技能練習時間,延長體能練習時間,以鞏固和提高學生體能為課程教學重點[1];增加趣味性課程,游戲性課程;多做有氧練習,少做無氧訓練;多做基礎力量練習,減少強度訓練;根據實效性原則,教學應以發展心肺功能的有氧運動為主,運動技術、力量、對抗等內容可適當調整。可適當降低運動強度,小學平均心率分別達到130次/分,練習密度應適當提高。學生返校復課后安排兩周左右時間進行恢復性體能練習。開學第一節體育與健康課要對學生的體能、身體狀況等進行摸底與評估,并根據授課情況和學生的反饋及時動態調整。可適當降低運動強度,練習密度應適當提高。如要及時根據教學計劃和教材,調整授課內容。在目前這一階段,建議以增強體能、提高心肺功能的內容為主。如12分鐘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
2.4 小班化、小組化、項目化
特殊時期,堅持健康第一,核心在于“不聚集”。 體育課要讓學生到室外場地上運動,但為了學生的健康和安全,在課中又要保持距離,避免身體接觸。體育課從排隊時教師就要要求學生保持1米左右的間隔距離,行走過程中不僅要保持距離,開學后的體育課要把握好形式的合理組織減少對抗,避免開展直接對抗性體育活動,多安排能獨立完成的練習方式,確保更安全。而且要避免隊伍的交叉碰撞。到達活動場地后隨著每一個體育教學環節的推進,隊伍調動、隊形變化、小組輪換時都要遵循這一要求,因此對教師的組織能力和學生的執行能力是個很大的考驗。學生在校內的行動,都要保持距離,在常規體育課的基礎上對體育課的形式和內容進行了適當調整,小班化、小組化、項目化。根據上級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出了幾個適合當下的體育課堂項目,讓學生在體育課上“動起來,活起來”。 體育運動避免身體接觸。體育教師應選擇以個體活動(素質練習)或遠距離接觸(如羽毛球、乒乓球)一對一對抗性活動為主的體育鍛煉項目。同時也可以挖掘傳統體育項目(如踢毽子、武術操等),設計無接觸的體育游戲,讓學生在充分鍛煉的同時能起到促進身體健康發展的目的。
2.5 觀察學生情緒變化,加強學生心理疏導
此次疫情的出現,假期的延長,居家不得出門,后面又是上網課等,有的孩子會出現了一些不良的情緒,如焦慮、煩躁、失眠、恐慌等情緒。這種情緒不僅需要學校關注,也需要我們教師去關注。開學了,同學可以在一起玩了,不良情緒可以得到釋放了,但是這種釋放的行為可能會出現與“防疫”工作相矛盾的地方。這時,教師的心理疏導尤為重要,避免一味的批評和指責,讓學生認識到“新冠”的危險,知道防控的方法,培養防控人人有責的意識。孩子們在居家鍛煉比較隨意,沒有條條框框的約束,而進入課堂之后,很可能發生一些變化,括情緒變化、學習各方面的困擾。之前學生在家中鍛煉,鍛煉沒有人進行指導,監督,必然導致鍛煉效果大打折扣,以至體能迅速下降。因此,在一堂課中,教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多鼓勵,放慢課堂節奏的方式,讓學生適應學校中的課堂模式,還可以在這一階段加強他們意志品質的培養,針對有些學生體質下降明顯,可能完成不了動作,盡量鼓勵他完成任務,幫他樹立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品質,在這種特殊時期,還要滲透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的教育,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從而促進他們心理健康發展;在結束部分,融入健康教育課程,提高學生體育心理建設能力和意識品質,讓學生學習安全防護技巧,注意保護自己和他人,讓學生重視放松、學會放松、享受放松。
3 控制體育運動量循序漸進分層練習
疫情期間學生居家時間較長,身體需要一個復蘇的時間,大運動量會造成運動傷害。體育課是為了教授學生體育知識和技能,全面提升身體素質。但是疫情期間學生居家近3個月,身體各項素質有待慢慢恢復。若在復課期間教師沒有控制好運動量而對學生造成了運動傷害,那就適得其反。控制運動負荷,循序漸進恢復運動對“宅家”一段時間的學生來說,在學習的同時適當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體質,調整身心狀態,也能提振精氣神。然而,考慮到學生最近的運動量較小,身體素質可能有些下滑,建議體育課以趣味的形式組織恢復體能練習為主,多進行一些強度較低的項目,讓學生們循序漸進地進行運動。我們要重新制定教學計劃,調整教學方案,因地、因生開展體育教學。同時遵循個體差異:學生體質各有不同,要承認和正確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合理制定教學任務,設計不同教學環節和教學難度,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有針對性的開展體育教學。
4 把握好衛生的合理要求積極防護
開學后的體育課要把握好衛生的合理要求,課后學生經常使用的體育設施設備,教具等每天進行始末消毒,要求人人洗手,加衣保暖緊跟其后,適量飲水有補充,課外鍛煉要適中。器材不交叉不選擇公用的體育器材,防止交叉感染,所有的運動器材都是一用一消毒,尤其是物品清潔,學生經常使用的體育器材、設施消毒上下功夫,要盡量避免接觸式運動。選擇徒手的,私人的,方便靈巧的器材。建議戴口罩體育課建議戴口罩,上下樓梯要戴好,運動過程根據自身需求可下拉口罩至下巴位置。學生鍛煉后,一定要注意手部衛生。課后勤洗手體育課后,嚴格按照教師劃分的區域,控制距離,組織學生洗手,提示學生及時穿衣,排隊有序。
后疫情時代的體育教學,沒有人教我們該如何做,但我們體育教師要有未雨綢繆的分析和執行能力。把“防疫”教育落實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做到教學和防疫兩不誤,確保教學質量和防疫教育的共同提高。只有精心準備、落實細節、穩步推進,一定能夠幫助學生正確應對體育健康鍛煉,順利的渡過這一特殊時期。
(作者單位:武漢市光谷第十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