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小勇


摘 要:城市立交匝道橋具有大縱坡、小半徑、橋下用地緊張的典型特征,花瓶墩因外形美觀、占地面積小在城市立交匝道橋設計中得以廣泛運用。本文結合工程實例,通過比對花瓶墩計算結果,總結經驗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
關鍵詞:城市立交;匝道橋;花瓶墩墩身設計
中圖分類號:U412.352.1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汽車保有量迅速增長,為疏解節點交通、實現交通流快速轉換,城市立交得以大量建設。受城區復雜的建設條件影響,匝道橋下部結構選型也受到頗多限制。花瓶墩因外形美觀、占地面積小在城市立交匝道橋設計中得以廣泛運用。花瓶墩墩頂擴頭部位受力較為復雜,結構模擬計算難度較大。2018版《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對花瓶墩如何模擬計算做出了明確規定,本文結合某城市立交工程實例,對花瓶墩結構按不同模型計算、比對計算結果,以期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
1 工程概況
1.1 立交總體布置簡介
西南某市跨江大橋橋頭立交改造工程,共設七條匝道實現跨江大橋與橋下道路的互聯互通,其中ABCEF匝道采用橋梁形式。本項目由分離式立交改造為互通式立交,周邊緊鄰建成小區及已出讓土地,用地緊張;項目位于中心城區、臨江主干道景觀要求高。為充分利用橋下空間、節約用地,下部結構擬采用花瓶墩,采用承臺接鉆孔灌注樁基礎,樁基采用旋挖鉆成孔、按端承樁設計。
1.2 A匝道橋設計方案
A匝道橋全寬10.5 m,標準橫斷面布置為3 m(人行道)+7 m(車行道)+0.5 m(護欄)。橋梁最小半徑150 m,橋梁最大縱坡4.7%,最大超高反向1.5%。
上部結構采用4×30 m+3×30 m預應力砼連續箱梁,梁高1.7 m,直腹板箱梁頂寬10.5 m,底寬6.5 m,采用單箱雙室截面。梁底設置縱向限位擋塊避免主梁滑移。采用Midas civil建立彎橋梁格模型,P1墩最大支反力計算結果:基本組合為6 500 kN,內側支座反力為2 575 kN,外側支座反力為4 932 kN。
下部結構采用花瓶墩接承臺樁基礎,花瓶墩底截面為3.0×1.6 m,墩頂截面為7.7×1.6 m,承臺尺寸6.8×3.0×2.5 m,采用直徑1.6 m單排樁基礎。
2 墩頂配筋驗算
根據工程經驗,橋墩頂部2 m范圍參照蓋梁配筋:頂緣配2排根直徑28 mmHRB400鋼筋, 每排16根;底緣配一排15根直徑22 mmHRB400鋼筋。墩身橫橋向布置27根,順橋向布置11根直徑28 mmHRB400鋼筋(單側)。根據相關規范進行橋墩安全驗算。本項目花瓶墩墩頂設雙支座,受力模式為設蓋梁的獨柱墩。墩頂蓋梁受力類似于深梁或牛腿,分別采用拉壓桿模型和牛腿模型計算墩頂抗拉承載力。
2.1 按牛腿模型驗算
根據《公預規》5.2.2條、6.4.3條驗算牛腿根部抗彎承載力和裂縫寬度。模擬牛腿模型(圖1),采用橋梁博士建模驗算,結果如下:
(1)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荷載組合Ⅰ強度驗算結果:
最大彎矩強度驗算
截面受力性質:上拉受彎
內力描述:Mj=-6 440 kN.M。
截面抗力:MR=-14 100 kN.M>Mj(滿足)。
最小配筋面積Ag=7.48×10-3m2<實際配筋面積Ag=1.97×10-2m2(滿足)。
(2)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荷載組合Ⅱ裂縫寬度驗算結果:
長期荷載裂縫寬度: d_f = 0.186 mm(滿足)。
容許裂縫寬度: d_fo = 0.2 mm。
2.2 按拉壓桿模型驗算
本項目花瓶墩墩頂設雙支座,受力模式為設蓋梁的獨柱墩。根據《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8.4.7條,墩頂受力類似于深梁或牛腿,可采用拉壓桿模型(圖2)計算墩頂抗拉承載力。
(1)抗拉承載力驗算。墩頂的橫向拉力:Tt,d ?=0.45×
6 500× (2×4 900 - 1 600) ÷ 5 000 = 4 797.0 kN;拉桿的承載力:Rt,d = 330×(32×615) =6 494.4 kN>Tt,d;由于γ0 Tt,d = 1.1 ×4 797 .0= 5 276.7 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