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勇 吳燕青 吳超 韓彥龍



摘 要:隨著“交通強國”和兵團“三化”建設的持續推進,對兵團在南疆的公路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對兵團在南疆的公路路網體系現狀進行了綜合分析,并提出了路網演化的方向,提出了5條。
關鍵詞:路網體系;建設現狀;體系演化
中圖分類號:F542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新疆一盤棋、南疆是“棋眼”。南疆地區問題集中、困難突出、兵團力量薄弱。2017年國務院批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南疆發展規劃綱要》[1],指明了兵團在南疆強化核心功能的總體要求、戰略布局和任務,提出到2030年兵團穩定器、大熔爐、示范區作用在南疆得到充分發揮的戰略目標。根據兵團在南疆的特殊地位與作用,從兵團長遠發展和屯墾戍邊的實際需要出發,為滿足兵團社會經濟發展,為維護社會穩定的需求,決定了兵團自身公路路網體系的特征。本文通過對兵團在南疆現有路網構成、層次、功能和適應性分析,結合兵團南進的時代背景,提出兵團在南疆路網的下一步規劃藍圖。
1 兵團在南疆路網體系現狀
1.1 路網體系概述
兵團在南疆共有4個師(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第十四師)、4個城市(阿拉爾市、鐵門關市、圖木舒克市、昆玉市)、57個團場、646個連隊,主要呈塊狀或點狀分布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沿邊及阿克蘇、喀什噶爾、葉爾羌、塔里木等河流中下游,與地方縣市鄉嵌入相依。兵團在南疆團場大多遠離國省干線,平均距離130 km左右,同時兵團鐵路、民航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總體服務能力與質量難以滿足當前交通需求;公路交通是當前及未來一定時期內兵團最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因此合理有序的公路路網是有效承載兵團政治、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
根據交通運輸部《關于開展省道網規劃調整工作的指導意見》[2],我國公路網按照國家、省級公路和鄉村公路三個層次進行規劃、建設和管理。根據兵團和自治區相互關系和兵團定位,本節擬采用國家、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三個層次梳理兵團在南疆的路網體系和功能。國家公路由具有全國性和區域性政治、經濟意義的國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國道組成,其在南疆的國家高速公路主要為G3012(吐魯番-庫爾勒-阿克蘇-喀什-葉城-和田)及G3013(喀什-伊爾克什坦口岸),普通國道主要為G314(烏魯木齊-喀什-紅旗拉莆)、G315(依屯布拉克-和田-喀什)、G218(鞏乃斯-庫爾勒-若羌)、G217(獨山子-庫車-和田)、G219(葉城-界山達板),如圖1所示其主要由交通部統籌規劃。
干線公路由戰略通道、墾區經濟干線和團場經濟干線組成。戰略通道是兵團公路網骨架,主要承擔兵團師部、城市、墾區之間及其與自治區縣市間的客貨運輸,既服務重要墾區內部的客貨運輸需求,又服務于兵團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具備維穩應急的交通保障功能,目前主要包括5團-麥蓋提通道,和碩-30團通道和阿克蘇-且末通道;墾區經濟干線和團場經濟干線主要連接兵團墾區及農牧團場,主要承擔師部與團場以及團場之間的中短途運輸,主要包括1團-3團、蘇塘-喀拉米蘭河渠首、伽師總場-伽師縣和224團-墨玉縣。農村公路是兵團墾區內公路網絡,主要連接墾區內的團場、連隊、廠礦等交通集散點,是墾區內部聯絡道路,并為干線公路交通提供集散服務,是路網體系的“毛細血管”。
1.2 干線公路規劃建設現狀
兵團交通局于2003年編制《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路規劃(2001~2020年)》[3]明確提出兵團路網中墾區經濟干線起主骨架作用。在“十三五”公路戰略通道規劃中首次提出戰略通道作為兵團公路的主骨架,并盡可能將2003版中符合通道定位的“墾區經濟干線”納入兵團戰略通道。戰略通道按照功能主要分為墾區經濟通道、跨區域通道和國邊防通道。其中國邊防通道主要沿中哈邊境線布局,串聯多個邊境團場和口岸,兵團在南疆暫無涉及。
墾區經濟通道主要連接兵團重點城鎮、團場、資源開發地等節點,在南疆主要涉及2條通道,分別為①5團-麥蓋提通道及②和碩-30團通道。①5團-麥蓋提通道起于第一師5團,連接G3012,向南經阿拉爾市、3團、53團、52團、圖木舒克市、49團、48團、45團、43團等重要團場至麥蓋提,與自治區的S310、S234等干線公路相接。
該通道沿塔里木盆地西緣布設,連接了阿拉爾、圖木舒克等兵團重要城市及第一師、第三師轄區內的大量團場,是南疆兵團墾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托。同時,該通道走向與G3012吐魯番至喀什段、G314基本平行,作為走廊內的戰略迂回通道,承擔了分流和應急保障的重要作用。該通道全長553 km,建設等級為二級公路。為增強與周邊城鎮、團場之間的聯系,該通道共布設了4條支線,分別為3團-1團支線、圖木舒克市-巴楚支線、48團-阿克薩克馬熱勒支線;②和碩-30團通道起于巴州和碩縣,向西經24團、223團、23團、21團,連接G216線,利用G216線至庫爾勒后,向西經28團、鐵門關市,止于30團。該通道加強了和碩縣、庫爾勒市、鐵門關市及沿線團場間的交通聯系,可有效促進區域經濟合作和兵地融合發展,是鐵門關市加速發展的重要保障。該通道全長219 km,截至目前二級公路171 km、三級公路19 km,布設通道支線21團-25團。跨區域通道是橫貫兵團多個師部、墾區的運輸通道,兵團在南疆主要有阿拉爾-且末通道。阿拉爾-且末通道起于阿拉爾市,經過12團后,向東南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連接塔中石油基地,并在民豐岔口后與G216輪臺至民豐段相交后連接至且末縣。該通道是阿拉爾市向東南方向經由塔中石油基地至且末的一個新出口,該通道顯著優化了區域路網結構,有效拓展了阿拉爾市發展空間,同時對塔中石油基地的后勤補給提供了保障。
該通道全長530 km,建設等級為二級公路。墾區經濟干線和團場經濟干線由師市根據自身發展現狀和下一步發展規劃自行制定,不作為本研究的重點。
1.3 農村公路發展建設現狀
農村公路是兵團廣大農牧團場客貨運輸唯一的載體,農村公路的建設與發展,直接關系到兵團團場和營連的農產品運輸、工業生產、資源開發和職工群眾出行,對于促進兵團城鎮和產業發展,推動兵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進程具有突出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期間南疆兵團積極開展農村公路建設,著力改善團場職工群眾出行條件,取得了顯著效果。為貫徹落實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4]會議精神,實現在西北地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兵團農業現代化發展,切實發揮兵團“穩定器、大熔爐、示范區”的特殊作用,“十三五”期間南疆兵團農村公路建設進入了大發展、大建設時期。
“十三五”期間兵團在南疆加快推進通聯隊硬化路建設,同時兼顧綠色發展理念、兵地共榮理念和改善農村公路技術狀況。在南疆的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秉持路線選擇、建設養護的取土用料方面,充分利用老路資源,避免大改大調和大填大挖,做到了少占耕地、牧草場資源,促進了農村公路交通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在客貨運輸場站利用、運輸班線開設等方面充分與自治區溝通和協調,加強了兵地公路交通的互聯互通;全力提高農村公路安全水平,改造不達標路段(路基寬度小于等于4.5 m、路面寬度小于等于3.5 m)250 km(第1師73 km、第2師104 km、第3師73 km)。全面推進農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設、危橋改造和災害防治工程建設,南疆四師合計改造危橋47座,共計588延米;安全生命防護工程376 km。在“四好農村路”建設期南疆兵團已實現100%連隊通硬化路。整體而言農村公路建設處于良性發展狀態,下一階段重點在打造“一路一景、一村一品、一域一特色”的農村交通環境。
2 兵團南進路網體系演化
2.1 兵團南進路網整體架構演化
兵團在南疆公路體系整體由國家公路構成的大環線作為骨架網;阿克蘇-且末線形成的跨區域通道、5團-麥蓋提線和和碩-30團線形成的經濟通道作為兵團在南疆的路網干線網,在路網體系中屬于主體地位;墾區經濟干線、團場經濟干線和農村公路組成路網基礎網。國家公路由交通部整體統籌規劃;干線網屬于兵團在南疆區域互聯互通大動脈;基礎網是各師市內部交流線、經濟線、運輸線,屬于路網體系的“最后一km”,在路網體系中屬于從屬地位。因此兵團在南疆路網整體演化方向取決于干線網絡的發展演進方向,基礎網絡的發展在特定階段會影響并決定干線網絡的發展。
結合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4]提出的“加強兵團維穩戍邊能力建設”和《關于開展省道網規劃調整的意見》[2]中“墾區之間快速互通,兵地之間密切銜接”的要求,本研究擬提出跨區域通道1條,為①圖木舒克市-昆玉市通道;墾區經濟通道2條,分別為②庫爾勒市-35團通道和③圖木舒克市-紅旗農場通道。規劃①圖木舒克市-昆玉市通道起于G314線一間房,經圖木舒克市、52團、44團、47團至昆玉市,全長475 km,目前已建成115 km,需新建360 km,建成后將明顯縮短圖木舒克市至和田市、于田市間的時空距離,顯著優化路網結構。同時為增強通道與第十四師重要團場和城鎮間的聯系,規劃布設兩條支線分別為:47團-墨玉支線,全長40 km,均需新建;47團-皮山農場支線,全長85 km,均需新建。其建成后將明顯縮短圖木舒克市至和田市、于田市間的時空距離,顯著優化路網結構;規劃②庫爾勒-35團通道起于庫爾勒,經西尼爾鎮、尉梨縣、31團、32團至35團,全長235 km,其中125 km利用既有G218線,其余路段均需新建,建成后將顯著加強第二師師部駐地與其西南面團場之間的聯系;規劃③圖木舒克市-紅旗農場線起于圖木舒克市,經巴楚、伽師農場、龍口、格達良至紅旗農場,全長265 km,其中51 km利用既有線路,其余路段需新建。建成后將串聯紅旗農場和伽師農場,顯著增加第三師團場間的互聯互通水平。如圖2所示。
2.2 重要戰略支點規劃及路網規劃
2017年國務院批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南疆發展規劃綱要》[1]。為壯大兵團實力,完善在南疆的戰略布局,《規劃綱要》提出按照“以線串點、以點連片”的模式,構建“兩線、四中心、六節點”空間發展格局,突出阿拉爾市在南疆地區的重要戰略支點和區域性中心城市作用,重點在兵團力量薄弱點和維穩戰略空白點密實兵團力量。作為兵團南進的先行官,需對阿拉爾市公路交通進行重點規劃,凸顯其區域交通樞紐功能。
本研究擬規劃兩條具有跨區域快速聯動的通道:①阿拉爾-74團和②阿拉爾-30團。規劃①阿拉爾-74團起于阿拉爾市,經8團、6團、阿克蘇市、4團,止于74團,全長483 km。主要聯系第一師和第四師,是第一師和第四師快速聯動的首條大動脈,能夠加強兵團在南北疆的聯系,強化戰略支點的功能。規劃等級為二級公路。規劃②阿拉爾-30團起于阿拉爾市,經15團、塔里木、輪南鎮,止于30團。全長453 km。主要聯系第一師和第二師,是加強南北疆聯絡的第二條生命線和保障線;同時作為G3012和G314的迂回通道,規劃等級為二級公路。如圖3所示。
3 結語
本文基于兵團南進的時代大背景,首先對兵團在南疆的公路路網體系進行了層次劃分,并對不同層次進行了建設現狀分析;隨后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文件精神和兵團歷史任務,提出兵團在南疆路網體系演化方向,規劃了1條跨區域通道,2條墾區經濟通道;最后對戰略支點城市阿拉爾市路網進行了加密設計,規劃2條具有跨區域快速聯動的通道。
參考文獻:
[1]兵團交通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南疆發展規劃綱要[R].2017.
[2]交通運輸部.關于開展省道網規劃調整工作的指導意見[R].2012.
[3]兵團交通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路規劃(2001~2020年)[R].2003.
[4]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實現長治久安的意見[R].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