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
摘 要:公路運輸是危險貨物運輸的重要環節,也是安全關系最大的環節。危險貨物運輸中的大多數事故發生在公路運輸中。從我國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的現狀出發,分析了影響我國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的因素,并根據這些因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包括提高員工素質,提高準入門檻。建立危險貨物運輸相關管理部門的協調機制。
關鍵詞:道路工程;危險貨物;運輸;安全;對策
中圖分類號:U492.81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危險品是嚴重危及人類生命或者環境的一類具有特殊性質的物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危險物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據統計,我國每年通過道路運輸的危險貨物在2億噸左右,其中劇毒氰化物達幾十萬噸,易燃易爆油品類達1億噸。目前全國共有道路危險貨物運輸企業8 000多家,各類道路危險貨物運輸車輛約15萬輛,從業人員約70萬人。
危險品運輸一旦發生事故,不僅會危及到周邊群眾的安全,而且會造成交通擁堵、污染環境。長期以來,如何減少危險品運輸事故,降低危險品運輸風險,相關的規劃者和決策者一直在研究制定和實施相應的計劃和決策。
1 危險貨物的含義
根據交通部2005年發布實施的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危險貨物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蝕、放射性等特性,在運輸、裝卸和儲存過程中,容易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毀損和環境污染日需要特別防護的貨物。由此可見,危險貨物必須同時具備這樣三個要素:一是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蝕、放射性等性質;二是容易造成人身傷亡和財產損毀;三是在運輸、裝卸和存儲保管過程中需要特別防護。危險貨物按其物質純度高低及包裝和用量大小的不同,一般可以分為危險化學試劑和危險化工原料兩大類,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的對象主要是危險化工原料。
2 我國道路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道路運輸行業發展迅猛,但道路運輸安全問題亦日益凸顯,特別是道路危險貨物運輸安全問題尤為突出。以危險化學品運輸為例,據統計,近年我國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呈明顯上升趨勢,2000年全年發生事故514起,死亡785人;到2003年發生事故621起,死亡960人;僅2005年就發生了十多起重大危險運輸事故。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全國各地加強了對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的監督和管理力度,以遏制重大事故多發的勢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必須指出,由于種種因素的限制,我國現有危險貨物運輸監管水平還遠不能滿足道路危險品運輸業的發展要求,運輸事故仍然頻發不斷,這說明當前我國道路危險品運輸的安全監管仍存在諸多問題。
3 我國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存在的問題
3.1 企業規模小,安全意識淡薄
我國道路危險貨物運輸業經營主體多,但整體看來規模小、專業化水平低,市場混亂、產業集中度很低。這些企業的資質多為股份制,其中有不少是為了消除個體運輸車輛和掛靠車輛而在整改時成立的,實行以車入股租賃經營。公司與租賃者簽訂安全責任協議,變相地繼續進行個體經營,致使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給安全管理留下隱患。
3.2 危險貨物運輸企業不申報、無押運人
我國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從事危險貨物運輸的單位必須進行申報,但是許多危險貨物單位并不進行申報。據統計,我國南方某省有危險貨物運輸單位5 000多家,在交警部門備案的約3 000多家,每天在路上運輸的超過500多家,而實際申報的不足300家。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還規定,在運輸過程中,必須至少配備一名押運技術人員,并且該技術員必須有從事危險品的從業資格證書。由于經濟、技術的原因,我國在押運人員配備方面做得很不到位,主要有以下兩種原因:一是無押運技術人員;二是有押運人員,但不具備處理危險品的技能。
3.3 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落后
在我國,無線射頻技術(RFID)、衛星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等現代物流技術在無線貨物運輸企業的應用還十分有限。安全事故發生后,政府主管部門和應急救援機構獲取信息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嚴重影響了應急救援行動實施,延誤了最佳救援時機,導致事故波及面廣,影響惡劣。當前國內僅上海、江浙部分地區對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已強制應用了GPS系統。
3.4 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機制落后
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機制還不完善,一般的消防人員缺乏對化學品救援的相關知識和應急培訓;道路運輸企業對危險貨物運輸事故處理尚無快速反應的有效機制。
4 改善和加強我國道路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管理的對策
4.1 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提高經營質量
行業準入門檻低,使得經營主體小、散、弱狀況得不到改變,安全管理難以達到要求。因此,應進一步提高行業準入門檻,限制經營企業的數量;通過控制經營主體的數量,建立適度的壟斷經營,遏制無序的壓價競爭現象,使得嚴格安全管理的企業能夠健康地生存和發展;同時要對現有的掛戶經營進行徹底的清理,消除掛戶經營者參與無序競爭的現象。
4.2 定期對運輸企業安全生產進行評估,加強對危險貨物運輸企業源頭管理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危險貨物運輸企業數量增長較快,由于不同運輸企業的籌建方式不同,其生產及安全管理狀況也存在差異,道路運輸條例頒布實施之后,對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開展安全生產評估已成當務之急。評估應包括運輸企業的安全生產機構、安全生產制度、培訓和教育、事故防范、運輸安全管理、車輛技術管理、駕駛員安全管理、事故管理等八項制度。通過評估來規范市場,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對不能實現安全生產的企業要清理出道路危險品運輸市場,有效控制事故的源頭,從而遏制事故的發生。
4.3 建立全國性的危險貨物運輸管理信息平臺
利用無線射頻技術(RFID)、衛星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等現代物流技術,為危險貨物運輸過程的跟蹤、監控、管理等提供了技術支撐,并為事故發生后的應急管理提供技術上的保障。目前,這些監控網都是獨立運行,只能監控本地區、本企業內部的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分析近些年來發生的事故可以看出,就一個地區網而言,對于外地駛入的車輛,無論是否安裝了GPS都缺乏監控,一旦這些車輛在本地區發生事故,就很難在第一時間調動本地區內的應急部門進行處理。因此,必須建立全國性的危險貨物運輸管理信息平臺,才能實現各地區網和各企業網之間的聯網,實現信息聯通,做到事故在第一時間就近、就地處置。
4.4 進一步完善和健全道路危險貨物應急救援系統和機制
進一步完善和健全道路危險貨物應急救援系統和機制,建立專業的危險貨物應急救援網絡,并建立快速應急救援機制;加強對危險貨物應急救援的培訓,以便使得在事故發生時能夠快速處理,防止事故擴大,使損失降至最低,以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建立與企業的應急反應聯合機制,聯合進行培訓、演習以及事故救援。
5 結語
結合當前我國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的實際,要把危險貨物運輸事故降到最低限度。完善法規標準、健全管理機制是保障;運輸業戶嚴格守法、確保安全運輸條件、做好車輛設備檢驗、完善制度規章規程、認真組織培訓教育是基礎;政府部門嚴格執法力度、大力宣傳培訓、嚴格資質審驗、強化市場監督管理是關鍵;調整道路運輸企業多、小、散、弱的規模結構,調整車型技術落后,改變運輸生產組織化程度低的狀況是根本。此外,企業和政府有關部門做好危險貨物運輸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準備工作,包括救援隊伍的培訓、救援組織的健全、救援設備的配置、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等,也是預防重大危險貨物運輸安全事故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雷平,胡健,杜耀輝,等.道路危險貨物運輸過程中的幾個問題[J].現代交通技術,2018(02):103-116.
[2]陶存新.關于建立我國危險品運輸應急反應體系的設想[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9(11):99-103.
[3]米雪玉,陳光,張鵬.如何加強道路危險品運輸企業安全管理[J].交通與運輸,2018(01):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