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守科
隨著學科核心素養的出臺,要求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而傳統的體育教學往往只注重單一的運動技能學習,如何在體育課堂教學從關注運動技能到注重運動能力的培養,關鍵是要培養學的高階思維,使學生從單一的運動技能學習,到學會運用、會比賽,懂得在生活中會鍛煉,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就如何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談談自己的幾點感想。
在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背景下,關鍵是要培養學的高階思維,體育教學模式如何既能切實有助于發揮素質教育功能,又能提高體育教學效益?這是我們每個體育人值得探討的問題。而傳統的體育教學往往只注重單一的運動技能學習,如何在體育課堂教學從關注運動技能到注重運動能力的培養,學校體育教育的特征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投入智力、積極思維,還要投入體力,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并在其活動過程中獲得知識、技能,形成能力,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養成一定的習慣,并施之于終生。筆者認為關鍵要變革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走向“自主、合作、創新”的學習化課堂,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使學生從單一的運動技能學習,到學會運用、會比賽,懂得在生活中會鍛煉。
1 高階思維的定義
高階思維也稱深度思維,深度思維能力是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核心能力,教育家布魯姆教育目標分為分析、綜合和評價三個階段。2001年,clariswall等人將認知場的教育目標分為分析、評價和創造三個階段。基于這一認識,國內學者鐘志賢將高級思維能力定義為在較高認知水平下發生的心理活動或認知能力。在培養學習者時,教師把教學目標指向培養學生的高層次思維能力,既能培養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能提高學習者分析、評價、判斷、構思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群體合作能力和學會合理使用信息技術工具的能力,提高學習者的創造性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終身學習的基礎直接關系到個體能否發揮潛能,實現自我價值,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社會需要更多的高素質、較強的學術能力和相應的高層次思維能力的高層次人才。
2 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的對策
2.1 培養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
凡是可以不用教師口令指揮,學生可以自己做的練習,都盡量讓學生自己做,使他們逐漸學會簡單的鍛煉身體的方法,如準備活動的徒手操、關節運動、模仿動作的輔助練習,就讓學生自喊口令自做動作,放松整理運動,也盡量讓他們自創自做,教師只做一定的提示;如為了課的基本內容提出有輔助性的準備運動練習;又如投擲模仿練習,教師口令指揮5分鐘可投10~12次,而學生自己可投近25~30次,練習次數增加一倍以上;特別是隊列隊形課,把學生分成4人左右一組,輪換充當指揮,這樣學生既能完成動作,也能完成口令指揮,多種技能同時完成,學習效果十分好。
2.1.1 體現教師主導,學生為中心
在一定時間、一定范圍內讓學生自主練習,但絕非是教師的袖手旁觀,學生的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師的主導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在有限的體育教學時間、空間里,充分地表現自我,給予學生所渴望的體育“自由”,從而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盡管有的學生只有一次或幾次的旁試,但都是自我實現、進取、競爭所進行的意志鍛煉,哪怕微小的成功也會對學生產生實現自我的自豪和喜悅。這樣,教師也可以從以往組織管理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去導學、助學、幫練,以建立一個寬松的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個性差異的區別對待,使教得靈活,學得輕松。
2.1.2 嘗試先學后教、激發其潛能
在自主練習中,注意學生能力的差異,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項目中設立不同的練習標準,如跑的項目中,設定兩種距離,在投擲項目中,使用不同重量的器材;在跳躍項目中適當調整高度或遠度標準,使素質好的學生和素質差、能力弱的學生都能達到要求,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并能在原基礎上有所提高,樹立起自信心,提高自我學習、鍛煉、評價的能力,避免“吃不飽”或“吃不消”的現象出現。通過學生的自主練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改變了過去填壓式和老師一直領著做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能力得到了極大提高,能主動地去追求知識,學生的個性差異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2 創設“合作學習”的課堂情境
2.2.1 建立師生平等、民主、合作的關系
教師根據教材內容要求、場地器材、學生實際等制定出正確和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并以簡明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布置教學任務,讓學生明確,積極主動配合實施教學計劃,實現教學目標。為此,要盡量縮短教師教學的指令,加強與學生反饋信息之間的交流,在上課時教師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玩”,有學生只覺得好玩而忽視基本技術的學習時,我會及時加以啟發引導,或交流討論切磋技術,或通過討論一些同學的動作技術好、壞來明白“好玩”的道理,明白學好基本動作的重要性,達到更好地鍛煉身體的目的。這樣,師生之間的感情更加融洽,成為朋友關系,情感交流越充分、自然了,使學生對教師既尊敬又喜歡,并感到教師的親切與激勵,期待與摯愛,形成課堂合力互相配合默契,在輕松自然的良好課堂氣氛中,學生越練越想練,教師越教越得心應手,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下課時,還經常有學生問下節課還練不練,真是到了忘情的地步,這是師生合作的良好效果。
2.2.2 建構生生合作學習的集體性教學模式。
革新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建構生生合作學習的集體性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學生按教學內容自由組合制,利用小組長負責制,小組長輪換制等組織方法與形式,強化體育教學中的組織教育效果,使體育教學組織功能從自發狀態,提高到自覺狀態。如,在充分了解學生的技能、素質水平、心理活動狀況及能力差異的前提下,按好、中、差不同的學生群體,給予不同的任務指標進行教學,加強技術指導,使優等生開心,中差生對基本技術也學得扎實。
2.3 形成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優良品質
在隊形隊列教材學習中,優差生通過互相幫助、互相督促,可培養學生嚴肅的組織紀律性和朝氣蓬勃的集體主義精神;投擲的教材練習,通過互相提示注意安全,可培養學生的組織性和紀律性;跑、跳的教材練習,通過互相鼓勵、克服困難,形成勇敢,果斷的品質;體操教材的練習,通過較多的互相保護和幫助,培養相互信任,團結友愛的精神;游戲類、球類的教材,都有一定的主題,情節和競賽因素,故讓學生知道勝負是要集體力量、相互之間密切的配合,不能單干猛闖,懂得有比賽就有競爭,有競爭就有合作,明白體育活動過程中處處充滿競爭合作,體育活動中由于對抗性強,常常發生沖撞,忍讓是一種美德,讓粗暴的態度和行為與之相友愛形成對比,還可向學生進行做文明觀眾的教育等。
3 結束語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運用“自主、合作、創造”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為中心,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才能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最終全面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素質的綜合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市尤溪鎮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