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升
籃球是普遍性的運動項目,初中階段的籃球項目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身體素質和籃球專業知識與競技能力,是初中體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項目之一。而基礎性訓練重點是為學生打好籃球基礎,使學生能夠掌握籃球運動的基本要領,實現籃球運動教學目標。文章對初中階段籃球基礎訓練的內容進行了剖析,并對籃球基礎訓練中的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項目進行闡述,最終提出籃球基礎訓練的組織與評價思考,期望以此為初中體育教育提供參考。
1 初中籃球基礎訓練的內容
初中籃球的基礎訓練包含了較多的內容,其中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體能訓練,包括力量訓練、耐力訓練、速度訓練和靈敏訓練等,體能素質是參加體育運動的基礎,而體能訓練就是根據整個籃球運動中的各種項目來設定的,例如對抗、搶攻、傳球等,每一項內容都需要依靠對應的體能素質來完成,由此進行體能訓練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有助于學生高質量地完成各種動作,從而提高其綜合籃球技術。二是技術訓練包括個人運球、傳球、搶球、腳步等專門訓練,還包括團隊的基本配合訓練,如隊員之間的傳球、掩護等。訓練的過程中著重對學生的基本技術能力進行反復磨練,并且全程貫穿標準動作姿勢和常識的熏陶培訓,學生通過基礎技術練習可以大幅度降低基礎過失行為的發生,并以此為基礎逐步開發出屬于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2 初中籃球基礎訓練的項目
2.1 體能訓練
身體素質是參加運動者所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體能訓練通過各種專業且系統的練習,不斷提高身體機能,大致可以劃分為:速度訓練,包括快速反應速度和跑步沖刺速度;力量訓練,主要是手臂力量及腿部力量;彈跳訓練,提高學生下肢肌力;靈敏訓練,提高學生判別口令、平衡、行動變化等能力;耐力訓練,依靠有氧訓練在長時間的訓練項目中,鍛煉學生的肌體適應于持續能力;伸展訓練,對學生身體各個部位的活動進行訓練,增加學生的韌性,也能夠降低學生的運動損傷。
場內訓練項目有:①折返跑,要求學生在球場一端底線起跑,接觸場中罰球線、中線、對面罰球線或底線后折返回跑,折回起跑點算完成一次練習。在跑步中需要盡力保證全速沖刺狀態,且兩端端點處不得踩線。根據折返線路規定訓練時間、次數和間隔休息時間,單組訓練次數不宜過多。②縱向/橫向折返跑,學生在球場縱向或橫向兩端邊線來回跑動,一般縱向折返3次,橫向折返17次(CBA考核標準),折返記2次,初中生訓練強度酌情縮減,主要是對學生耐力的訓練。③變速跑,在兩底線之間折返跑步,中途按指示分別進行慢跑、加速跑、減速跑、急速跑等形式的跑步,切換跑步有規律,單組訓練1-2次,中途休息5min。④交叉跑。沿著籃球場地對角線進行跑步,沒完成一次對角線運動即從底線一端,使用防守滑步快速移動至另一端,再沿對角線跑步至對面底線,每完成兩條對角線跑步則記錄為一次,每組訓練2-3次,每次間隔3-5min。⑤全場運球跑。要求學生運球狀態在全場跑動,可以進行折返跑或者繞場跑,跑步過程中可以交替運球或還手運球,升級模式可以要求采用變速跑+運球模式。
除場內訓練之外,針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還可以進行針對性訓練。①耐力訓練。通過較高強度的耐力訓練項目或者無氧訓練增強學生的運動能力,例如:50×8中速往返跑,40×4快速往返跑,緊逼防守、長時間攻防對換等。②速度訓練。除了在跑步速度上進行訓練之外,還應當加強攻防轉換、快速切入、換位、轉向、起跳等速度訓練,包括上肢力量和身體協調性的鍛煉等,如:單腿跳、阻力條件跑、負重深蹲、啞鈴訓練等。
2.2 技術訓練
技術訓練主要對學生的籃球的基本功進行提升,包括運球、傳球、進攻、防守、得分等綜合技術的反復練習。①運球訓練。包括原地運球與移動運球,要求學生在運球時保持重心平衡,運球時高度控制在腰部以下,拍球時掌心自然向下,用眼睛余光看球,可使用雙手交替運球,熟練后繞腿“8”字運球訓練,速度要快運球要穩。移動運球與體能訓練配合開展,如運球折返跑、運球變速跑等。②傳球訓練。選擇兩個學生相向站立,進行互傳練習,動作有單手傳球和雙手傳球,又分胸前傳、側傳、肩上傳球等,要求傳球時必須同時注意傳球力度、準確度、抓球力度等,通過反復練習讓學生記住固定的動作要領,傳球時應當保持基本放松狀態,且要求動作幅度盡量要小,熟練后可安排4人一組進行傳接球攻防訓練。③投籃訓練。單手上籃時,單手持球略高于肩,目光鎖定籃筐,持球手為習慣用手,五指自然分開,肩與大臂保持平行狀態,手肘處保持基本90°狀態,肘部適度內收,雙腿微微發力起跳,同時連貫將持球手伸直,利用手臂巧勁與慣性送出籃球,投球后雙腳自然微張落地,可適當彎曲膝蓋降低沖擊力。雙手投籃時,應保證手肘自然下垂,頭球時保證手臂、手掌的穩定性,瞄準籃筐自然送球,同時協調頭、頸、肩、髖、腿部關節,讓身體保持基本一條直線。要求學生各執一籃球,排隊在罰球線附近,依次進行投籃練習。④攻守訓練。以上籃得分為目標,兩名學生進行對抗練習,一人運球準備上籃,另一人進行防守,投籃者從端線的左側出發,跑的過程中要注視傳球者快速跑向籃下,直線前進,不要繞過籃架,當傳球者傳出一個離投籃者一部距離的地板反彈球時,投籃者在不用運球或移動的情況下,在籃板一側完成一次右手打板進球。接著投籃者在沒有任何停頓的情況下,迅速沖向另一側邊線,觸到邊線立刻轉身返回,像前次一樣,接球并做一次左手打板進球,也可以從45°角的位置起跑進行練習,熟練后升級為多人團隊對抗訓練。
3 初中籃球基礎訓練組織與評價思考
考慮到學生體質差異性,可以提前對學生進行摸底,根據學生的身體條件和籃球基本功底進行分組,體質較好的小組加強訓練指標,籃球功底較強的小組直接進行升級訓練。分組之后,應當選出組長,由教師設計好訓練項目和要求之后,交由組長帶領完成訓練,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充當引導、輔助指導的角色。訓練休息階段,教師根據學生在訓練時的表現進行疏導,或者是采取理論講解的辦法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安排小組之間進行體能或技巧比拼,引導小組之間相互點評和指導,創建高效互動的訓練氛圍。教師在階段性訓練之后,應設計對應的項目測評,對學生在籃球項目中的體能或者技術水平安排好指標后,比對學生在測評中的具體表現進行打分,并對學生的具體問題進行記錄,測評結束后與學生進行溝通,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根據階段性評價概況重新分組,分別擬定訓練計劃。在訓練方案的制定過程中,無需強制性地以彌補學生短板為目的,而是以發揮學生的特長為主。
4 結語
籃球是校園體育最為常見的項目,一貫深受學生喜愛,依靠籃球項目實現初中體育教育,是符合學生基本情況的有效途徑,同時籃球基礎訓練可以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體育習慣,掌握更加合理的運動指標,也能夠增強體育教學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籃球基礎訓練并不是籃球項目教學與輔導的全部,體育教育的目的是要從體育入手,輔助學生身心成長,由此還需要注重對籃球的歷史文化、競技精神、運動常識、自我保護、基本醫學常識等一并進行培訓,確保學生擁有相對系統的運動知識。
(作者單位:普寧市梅塘鎮泗坑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