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赫
目前青少年體質健康逐年下降,肥胖問題日漸凸顯,中學生肥胖問題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業成績,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和定性分析法,旨在系統了解和分析中學生肥胖的現狀和危害,并通過訪談調查對肥胖問題進行以下歸因:飲食不當、睡眠不足和缺乏鍛煉。再針對不同成因,試圖從體育教學角度,尋找緩解中學生肥胖問題的對策,對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借助心理干預,增強肥胖學生的運動自信;依托校園優勢,豐富肥胖學生的運動形式;爭取家校配合,優化肥胖學生的生活方式。以期多管齊下,讓體育教學能夠切實有效地改善中學生肥胖問題。
1 研究目的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準的提高,家庭的日常飲食也在日益改善,這使得青少年的營養攝入水平有所提高,但同時也有新的問題凸顯出來。2014年,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門在全國31個省進行了第四次國民體質監測,結果顯示中小學生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分別為15.3%和16.93%。如此高的比例使得中學生的超重和肥胖問題不容小覷,中學生肥胖嚴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與培養中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背道而馳,因此,本文通過分析中學生肥胖的現狀、危害和成因,試圖從體育教學中尋找干預和解決辦法,以期為改善學生肥胖問題、提升體質健康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策略。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在研究過程中,筆者利用CNKI電子檢索和圖書館紙質文獻閱讀的方式,收集和查閱了近年來有關肥胖學生的體育類文獻,系統了解和整理了肥胖的定義、危害、成因等要素,整體掌握了中學生肥胖問題的宏觀狀況,為針對肥胖問題的中學體育教學改進措施提供理論依據與支撐。
2.2 訪談法
通過面談、家訪與電聯的方式對來自廈門市各區、校的40位體育老師、近80名肥胖學生及其家長進行訪談,著重了解他們對于中學生肥胖問題的看法、現有生活方式以及體育課模式。
2.3 定性分析法
在搜集的文獻資料以及訪談結果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與推理,總結出中學體育教學改善中學生肥胖問題的可行策略。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通過分析中學生肥胖問題相關資料以及肥胖學生和家長的訪談結果,可以得知,目前中學的肥胖問題較為嚴峻,且根據國民體質監測數據,肥胖和超重的學生比例甚至還在每年上漲。肥胖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身體健康和運動熱情,會對學生的綜合發展和終身健康產生長期且嚴重的危害。
3.1 管中窺豹,一覽中學生肥胖問題的現狀
肥胖(Obesity)是指長期能量攝入超過消耗,導致人體內蓄積的脂肪量達到危害健康的程度。在此需說明超重與肥胖的概念區別,肥胖指的是機體內脂肪組織過量,而超重指的是人的重量相對于身高超過了一定的參照值,超重的個體可能是增加了過多脂肪或者肌肉,還需進一步鑒別。研究結果表明,超重人群有較大概率會發生肥胖問題。肥胖與否由身體質量指數(BMI)決定,BMI= 體重(kg)/身高(m),根據亞洲成人體重分級標準,BMI 介于18.5至22.9可視為正常體型;大于23.0時可視為超重;介于25.0至29.9時為Ⅰ度肥胖;而大于30.0時則為Ⅱ度肥胖。
人民日報2013年2月22日19版報道,少年胖則中國胖,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日前我國18歲以下的肥胖人群已達1.2億。在筆者調查和任職的學校,中學生肥胖問題同樣嚴重,每個班級都有2-3名肥胖學生,肥胖比例不低于全國的肥胖率,現狀急需關注與解決。
3.2 不容小覷,關注中學生肥胖問題的危害
肥胖問題給中學生帶來的危害與困擾是長期、持久甚至終身的,而且危害的方面輻射廣。
3.2.1 肥胖增加患病風險
肥胖的人承擔著多種患病風險,尤其是心血管、胰腺等相關疾病,而美國的最新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受肥胖問題困擾的人,成年后有更高風險會引發高血壓、高血脂或者糖尿病等疾病,還會增加老年患中風的風險。
3.2.2 肥胖增加心理壓力
肥胖,意味著皮下脂肪堆積過多,給人以臃腫、笨重之感,嚴重影響外形感官,這對于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來說,是“致命的”弱點。肥胖學生可能會對相關話題非常敏感,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容易成為校園霸凌的對象,導致精神和心理壓力增大。
3.2.3 肥胖影響學業成績
對于體脂堆積過多的人,耗氧量比普通人高30%至40%,容易引起大腦供氧不足,出現嗜睡、無精打采、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等現象,嚴重影響聽課和學習效率,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學業成績。
3.3盤根究底,深究中學生肥胖問題的成因
根據對于肥胖學生及其家長的訪談結果,中學生的肥胖問題有少部分是由遺傳、藥物引起,其他誘因可以歸因為以下三個方面。
3.3.1 飲食不當引起肥胖
在青少年處于長身體時期,家長常常會給孩子過度的營養攝入,長期高蛋白、高脂的飲食結構會使得身體始終處于熱量攝入大于消耗的狀態,多余熱量就會囤積成脂肪,導致肥胖。部分家長表示,學生熱愛油炸食物、高糖零食飲料等垃圾食品,抗拒水果蔬菜,也是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3.3.2 缺乏鍛煉加重肥胖
肥胖學生由于身體狀態,運動起來格外吃力辛苦,會讓自己從未體會到運動自信和運動樂趣,所以除了在校必要的體育活動之外,課后和假期幾乎不會進行任何的體育鍛煉。即便是學校統一安排的每天至少一小時的體育活動中,也會因為畏難情緒和難以吃苦,選擇逃避或者偷懶,更加導致鍛煉時間和強度不足。
3.3.3 睡眠不足加劇肥胖
當代中學生普遍面臨著較重的升學壓力,繁重的課業負擔導致很多學生不得不晚睡、甚至熬夜。睡眠不足不僅會導致青春期的學生身高、智力發育緩慢,還會引起內分泌失調和肥胖問題。
4 結論與建議
4.1 體育教學對改善學生肥胖問題的重要性
據了解,目前廈門市初中普遍推行每天運動至少一小時的陽光體育機制,每天都會有大課間鍛煉時間,一節體育課或者一節體鍛課,而中學生每周有五天時間在校,因此,學校體育教學對于學生體質改善有著無可替代的關鍵作用,教師應著重關注肥胖學生,有效改進教學模式和策略,努力遏制中學生肥胖率飆升的現狀,改善中學生的肥胖問題。
4.2 體育教學對肥胖問題的改善策略
在綜合梳理多位體育一線教師和專家的建議后,體育教學對肥胖問題的改善策略有以下三個切入點。
4.2.1借助心理干預,增強肥胖學生的運動自信
受肥胖問題困擾的中學生由于體型問題往往會給他們帶來自卑感和壓力;身體臃腫不擅運動、體育課表現吃力,這又會使得他們對運動缺乏信心,更加抗拒鍛煉,甚至會找借口躲避體育鍛煉,缺少鍛煉則會加重肥胖,形成惡性循環。所以,要想改善肥胖生的運動難題,首先要從心理建設入手。體育老師要給予充分的鼓勵,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逐步瓦解學生對運動的抵觸,建立起運動自信。體育老師可以介紹運動員的典型事跡,用他們堅韌不拔的精神感染學生,引導他們用積極的態度面對體育鍛煉。
4.2.2依托校園優勢,豐富肥胖學生的運動形式
學校體育教學活動應盡量豐富有趣、趣味運動氛圍有助于緩解肥胖學生的畏難情緒。因此體育活動應當不局限于訓練體育中考相關項目,而是增加一些學生喜愛的項目,或者有創意鍛煉活動,使得體育課訓練項目多元且有趣,兼具趣味性、競技性和知識性。
4.2.3爭取家校配合,優化肥胖學生的生活方式
關注飲食結構,體育老師要多和肥胖學生的家長溝通,爭取家校密切合作。日常理論課教學中,教師也應當普及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飲食結構、規律的睡眠模式、以及雙休日和假期必須的運動量。只有合理的膳食、良好的作息和運動規律,才能力爭最大效力地改善學生的肥胖問題。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音樂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