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當今世界競技排球日趨激烈,各國的訓練手段、方法日趨縮小,交流方式更多元化,訓練的條件也更接近,要想在世界排聯中脫穎而出,運動員的先天競技條件更顯得重要,而運動員選材更是一個項目在運動訓練中的第一個環節。本文以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選材標準為研究對象,試圖找到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在選材時規律,本文從排球運動員選材的定義、國內外運動員選材概況、國內外排球運動員選材概況、國內排球運動員的選材標準、總體狀況四個方面進行綜述。
1 排球運動員選材的定義
捷克的烏爾布教授認為,選材就是選擇在某方面具有超過普通人能力的適合需要的人才,然后對其進行有目的訓練,使其在某方面的能力更出眾。涂本力教授則認為:選材是依據不同競技運動項目的不同特點,用科學的方法,準確地選拔出運動員人才。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排球運動員選材定義為,根據排球運動的特點,利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選拔出各方面條件都較好的青少年運動員,通過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訓練和培養,為提高我國的排球運動水平服務。
2 國內外排球運動員選材概況
2.1 國外運動員選材研究概況
蘇聯和前民主德國采用層層篩選的辦法,蘇聯競技運動科學研究所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科研力量最強的競技運動研究機構,運動選材部會把運動員選材分為初選、復選、定向和決選四個工作階段。美國則代表著淘汰制,青少年運動員的挑選主要依靠教練員的經驗和部分測試指標,人才選拔采用自然淘汰法,選拔制度以比賽為杠桿靠成績來說話。在選材理論方面,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運動科學研究開始轉向與人體運動相關的更多領域,采用多學科、多領域專家學者共同研究,避免了單一學科、單一測量指標無法全面解釋運動成績的問題。目前,美國對運動員選材方面的研究,已經達到世界最先進的水平,其中涉及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醫學、統計學、運動遺傳學等眾多學科。如:1973年美因的波查德博士提出運動成績預測模式,該模式包括了心理、生物、形態等方面的變量。
2.2 國內排球運動員選材研究概況
我國在科學選材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選材還僅僅停留在教練員的經驗取材上,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我國的運動選材研究才剛剛開始起步。20世紀80年代之后,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的運動選材工作步入快車道。1987年召開了全國運動員科學選材研究協作工作會議,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盡快組建專門的運動員選材指導機構,我國運動員選材研究工作進入一個嶄新階段。
王金燦在《當前運動選材研究的十大熱點問題》一文指出,運動選材學科是一門潛力大、難度大、綜合性強的新興學科。基因遺傳學、先天自然條件的發現、后天運動能力培養、運動能力預測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影響運動員競技能力提高和運動水平發揮等因素的研究等問題,是當今運動選材研究的關鍵問題。
董德龍在《運動員選材相關指標分析與體系構建》中提出,選材是一項科學系統的過程,是取得優異成績的開始。而科學的選材指標體系的確立是選好才的必要條件,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選材的標準也可能會有變化。他綜合運用了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專家問卷法和邏輯分析等方法對運動選材的相關指標進行了探討,構建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指標體系。
3 國內排球運動員的選材標準
劉廣心在《淺析排球運動員選材》中提出關于排球運動員選材的相關內容和標準,選材內容包括身體條件如身高、身體形態,身體素質有彈跳力、速度、靈敏反應,心理素質又有神經類型、血質類型的選材標準及內容。國內采取的選材方法有調查法、測量法、測驗法、觀察法、訪問法、比較法等,對兒童少年的測試—訓練—測試,反復考察分析逐級篩選。
沈鐘在《排球運動員的科學選材研究》把排球運動員選材的身體機能總結為,排球運動員的形態特征:身材高大,前臂較長,上臂相對較短,下肢較長,踝圍細,軀干較短,體重適中。把生理機能中增加了血紅蛋白、白肌纖維、最高遺傳心率及睪酮四個生理評價指標。
4 排球運動員選材的總體狀況
通過查閱這些文獻發現,定性的研究多,而定量的調查少。僅限于理論上的研究和介紹,且因體育的相關學科發展的時間較段,研究的成果較少,關于排球員選材沒有構建具體的相關選拔評價體系,有相關的選拔評價指標但是這些指標也沒有具體的測量選拔的定量的數據,所以國內在排球運動員的選材的評價上還需要大量的研究才能構建出對應排球運動員的選材指標體系。定量的研究明確這些指標數據來選拔排球運動員,并且還應針對每一個階段不同方向的運動員做更具針對性的具體的方法和指標作為參照物選拔排球運動員。
(作者單位:云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