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0年代末期,《華爾街日報》出面組織了一場歷時數年的著名公開競賽,一方是當時華爾街最著名的股票分析師組成的若干專家組,一方是一頭會擲飛鏢的大猩猩。由大猩猩用飛鏢投擲報紙,所擊中若干股票組合即定為買入股票組合,然后持股至規定期限賣出,同時,每一輪競賽挑出一組最著名的華爾街分析師,根據他們公開推薦的股票組合買入股票,持股至規定期限賣出,然后比較兩種方法所選擇的股票組合產生的投資收益率決定勝負,結果是大猩猩贏了。著名的財經作者邁克爾·劉易斯也在他的經典著作《說謊者的撲克牌》引用了這一段經典故事:“那些掌握最充分信息的股票市場經紀人和分析師在市場上選股的成績,并不比猴子從帽子里抓個名字或把《華爾街日報》釘在墻上,向股票投擲飛鏢的擇股法來得更好!”如果一個大猩猩靠絕對的隨機戰勝了華爾街的精英們,那股票中是否還存在所謂的因果關系呢?
關鍵詞:股票;果因關系;投資心理
1.股票究竟是“因果關系”還是“果因關系”
這家公司的業績良好,所以這只股票會大漲。這家公司獲得了政府的財政補貼,所以它一定會大漲。亦或是這家公司有什么技術性的突破,于是它一定會大漲。當然,利好的新聞絕對是一個股票的上漲的因素,但是它們之間必定有因果的關系么?現實是恐怕未必如此簡單。例如榮聯科技,在股票摘掉ST(被特別處理)的帽子之后的幾個月一路下跌,這本身是個利好的消息,但股票并沒受到這個好消息的因素上漲反而跌幅甚至超過之前ST時期。當人們看到了這個結果的時候,會說,也許是這個股票兌現了預期,也許是大股東的買賣操作等等。所以,這又是一個出現了結果,再去推論因素的例子。同樣的,如果股票市場是這么簡單的因果關系,就不會出現那些掌握巨大信息量的“大戶莊家”依舊也會賠到傾家蕩產的地步。也不會有那一句經典的,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的至理名言。所以,我們再看股票市場的漲跌。當我們打開一個炒股軟件,隨便點開一個漲停股票的技術分析,我們經常會看到,技術分析中股票漲停的原因似乎和利好甚至沒有太多的關系。從某種角度來說,與其說是,這些因素導致股票了漲停,不如說是因為漲停了,我們才去分析的因素。所以,回到一開始,我們再來看股票的邏輯,它應該是,這只股票上漲了,因為它業績良好、政府補貼、技術性突破等等。我們往往是先得到了股票已經上漲這一個結果,然后我們分析出股票利好的因素。也就是說,在股票市場中,因,不一定得到必然的果,但是果,卻可以回溯出必然的因素。這是一個相當標準的“果因關系”。
2.靠運氣賺的錢,再靠實力賠出去
如果你稍微對股票市場有些了解,就會知道股民中那句帶有戲謔的一句玩笑話,十人炒股,七賠,兩平,一賺。雖然絕大部分人都在賠錢,但人們仍然樂此不疲,義無反顧的進入股票市場。但是,在入市以先我們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為什么大多數人都在賠錢?是因為賺錢的那個一個人比其他九個人都更加聰明更有敏銳的投資眼光么?在開頭的內容我們就知道,普通的大猩猩靠扔飛鏢都可以戰勝華爾街的精英們,還有什么比得上這么懸殊的差距呢?
在股票市場還有一條不成文的效應,即是剛剛炒股的人往往頗有盈利,但隨著自身對股票的理解加深,一些技術性的學習,加上對新聞的追蹤之后就開始賠錢了。于是便有這么一句話,你靠運氣賺的錢,總會靠實力賠出去。猩猩戰勝了精英或是新手盈利率更高,這兩者有什么相同呢,答案很簡單,他們完全沒有受到因素的影響從而做的決策。猩猩是不會看大盤的,新手也不知道那些基本面和K線圖。已知在股票市場中普遍存在著果因理論,但我們卻樂此不疲的去分析每天的K線圖,甚至每分鐘的股票的走勢,去判斷多空雙方的較量。亦或是不停的追蹤各式各樣的新聞,試圖從某一個新聞之中找到和自己買入股票的關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想從很多因來判斷明天股票到底是漲還是跌,而實際上我們得到的結果總是大相徑庭。明明利好抓緊買入,結果股票暴跌。明明有個“大雷”在眼前,早早割肉但股票從此一飛沖天。于是我們接著分析,是莊家太壞了,是整體大盤形式不好……等等。即使是機制健全的美國的股市也印證了這一點,2020年3月道瓊斯10天內連續熔斷4次,而歷史上一共只有五次熔斷,甚至08年的金融危機都沒有熔斷。這么災難級的事件加上全球經濟的寒冬期,如果因果推論的話,應該早早割肉賣出,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票肯定會一落千丈,但是此后道瓊斯指數一路飆升,數次突破新高,讓無數專家甚至都找不到所謂的因。他們會說這是美聯儲的寬松政策,又或是說大部分的資金全都掌握在少數人所以不受普遍經濟低迷的影響,他們全然忘記了,在熔斷時期是如何看空市場。
而巴菲特也在1984年巴菲特也在哥倫比亞大學一場演講中,暗諷這些專業投資書籍,演講中巴菲特毫不留情的說出,美國有2.25億人口每天玩猜正反硬幣,連續二十天全部猜對按概率也有215個人,于是這215個人開始著書立說宣揚他們是如何有效的猜硬幣,而事實上2.25億只大猩猩玩這場游戲同樣也有215只大猩猩會勝出。所以,當你拿起K線圖分析多空雙方的博弈時,畫起了一個又一個的線條時,將所有整合的消息全部集中在一個小本子上,當你用別人總結出的投資技巧中來作為你的投資方法時,你就已經陷入了一個因果陷阱之中,即:當你看到有足夠上漲的因就大量買入,當你看到有要暴跌的因素時就早早退場,這個時候,往往就是普通股民賠錢的時候。同樣的正式因為毫無因素來可以確定的推演某只股票的確定的走勢,這才是那些真正的大鱷們會說股票很難的原因。
3.果因關系之下的普遍趨勢規律
雖然,我們無法從因素來推演結果的實際走勢。但是有一項參數是可以確定,就是漲跌的趨勢規律。基本上來說一只藍籌股,當你把每天的k線圖無限拉長你最終會得出一條線,大部分的業績不錯的股票它的線條總是呈現出一個上下起伏的波浪圖形。這也是這幾年在股票市場大熱的趨勢理論的一個雛形。在這個波浪圖之下,你看清洗的看得出來,有高點,有低點,有漲就有跌。但很可惜的是更多的人把這個趨勢依舊當成了一個因果關系,即:這個波浪處在低點了,大量買進,處在高點了,趕緊賣出。仍舊沒有逃出這個因果邏輯之下的股票陷阱,因為即使趨勢理論也不能當做一個股票上漲下跌的絕對因素,它更多的像是一個參考記錄,你確實可以把它當做未來走勢的某一個因素,但不能盲從。不然,投資者只需要背下全本的《道氏理論》中所有的走勢模型,即可在股票市場中風升鵲起了。 在我看來,趨勢只是一種規律,它會告訴你這只股票有漲有跌,如果你很看好這只股票,最好的辦法就是買入后,刪掉你的軟件,就當做沒有這個錢,直至這只股票漲到你心理的價位。而實際上數據也不止一次的表明了,一只股票,你買賣操作的越少,你盈利的機會就越大。因為從普遍規律來看,雖然股票漲跌是個果因的關系,我們無法追溯。但是股票的漲跌總是有著規律,它會跌下去,但它也總會漲起來。而趨勢理論也只是作證這一觀點,而不是你對于明天的判斷。
4.什么造成了股票的果因關系
股票作為經濟的產物之一,同樣嚴格的遵循著供需關系。與過去的“豆你玩”、“姜你軍”、“蒜你狠”這些行情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人人都需要,價格自然高,人人都不要了,價格一落千丈,即買入和賣出。雖然買入和賣出看似兩個很簡單的過程,你只需要點一下鼠標的左鍵即可,但是背后操作的每一個坐在場上的玩家心理卻千差萬別。而這其中玩家之中既有大中小玩家之分,也有每個玩家投入時間比例之別。當一只股票出現重大利好,也許莊家會采取打壓的政策來吸取更多籌碼導致股票下跌,當股票暴雷的時候,也許敢死隊們孤注一擲賭一把,把價格買起來。趨勢大漲的時候,很多股民選擇了套現。一路狂跌的時候有些人覺得機會來了……種種這些背后你看不到心理交織在一起,體現在股票上的只有上漲和下跌,但可能背后已經發生了一場場驚濤駭浪。在這種極大的不確定因素之下,你能看的到的只有結果,而通過這結果再去推演,到底是什么讓股票或跌或漲。因此,投資者必須要認清這一果因關系,盡量少的去依靠分析因素來判決自己決定。但是,從心理的角度來看,大多數投資者總是會研究一套自認為“穩賺不賠”的方法。就像是每一個股民都會認為自己是那唯一的聰明人,可以在股票市場中財源滾進。就像是,股民們最終扔會選擇理財精英們的理論,而不是一只扔飛鏢的猩猩。
作者簡介:馬可(1994-)男,籍貫:河南洛陽人,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研究方向:商務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