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鍵
摘 要: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速度逐漸加快,市政工程的地下管線施工次數也逐漸增多。但是,在建設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意外損壞地下管線的情況。這一問題會嚴重損害管道網絡的正常運行效果,不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地下管線保護措施,解決存在的風險因素,使市政工程建設能夠正常進行,達到良好的施工目標。本文首先分析市政工程建設流程中導致地下管線出現損壞的主要原因,隨后深入研究相關保護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市政工程;地下管線;保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TU990.3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在市政工程建設流程中,需要采取多種施工方式進行處理。然而,這些施工流程可能會對地下管道線路造成損害,嚴重威脅整體管網的正常運行效果。這些管網可能與供暖、供電、網絡、煤氣等基礎功能有關,如果受到損害,將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需要采取可靠的地下管線保護措施,使市政工程建設能夠正常進行,避免出現意外損害問題,達到理想的施工目標。通過對保護方法進行研究,能夠明確工程中需要采取的細節操作,實現最佳保護效果,為進一步施工打下堅實基礎。
1 市政工程地下管線出現損壞的主要原因
1.1 施工規劃科學程度不足
在市政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大部分建設單位沒有重視對地下管線的保護工作,導致施工方案的科學性不足,無法達到最佳建設質量。同時,施工方案科學性不足也會影響建設流程中的細節管理效果,削弱整體控制級別,大幅增加損壞地下管道的風險。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環節中沒有做好規劃工作,或是追求施工周期以及經濟效益,忽視了勘察與保護的重要性。在這種情況下,地下的管道網絡容易受到施工流程的損害,進而引起嚴重的經濟損失,不利于建設安全保障策略的落實[1]。此外,還存在部分施工隊伍為了降低基礎消耗,選擇無視標牌進行施工的現象。這一行為將會嚴重增加施工管道損害的風險,不利于未來的進一步發展,容易導致不良現象產生。因此,在市政工程建設流程內,出現地下管線損壞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方案規劃不科學。
1.2 地下情況了解不到位
在市政施工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建設團隊不了解地下管道網絡情況的現象。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較為復雜,可能與施工前期準備流程有關,也可能與施工建設管理效果有關。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市內管道網絡的復雜程度也在不斷提升。如果施工團隊沒有注重對目標區域的地下管道網絡情況進行分析,便有可能導致施工損害問題出現。在實際建設流程中,經常會出現施工人員對管道網絡的鋪設時間了解不透徹,導致勘察結果與建設環節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差異,引起損害問題。此外,還存在部分建設單位對管道材質以及分布情況不熟悉的問題,嚴重削弱了施工管控效果,導致管道損害問題出現。
1.3 環境不穩定因素較多
在市政工程建設環節中,如果現場環境因素存在不穩定的現象,也會導致管道網絡受到損害的風險大幅上升。例如,在施工開挖以及土壤運輸的過程中,可能會引起結構穩定性下降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內部管道網絡承受的壓力便會上漲,進而造成嚴重的損害問題。同時,地下管線還有可能受到水泥擠壓以及機械設備鉆孔的影響,造成不均勻沉降問題,最終導致管道破裂。
2 市政工程地下管線的保護策略
2.1 加強工程規劃與設計
為了保護市政工程建設中的地下管線,應當做好相關設計以及規劃工作。設計規劃屬于建設環節的關鍵依據之一,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優化與處理,使其能夠達到良好的科學性,為保護地下管線打下堅實基礎。相關人員需要在這一過程中,針對工程的規劃設計細節進行處理,防止出現不良沖突問題。如果存在無法避免的情況,則需要在設計圖紙內部進行標注,為后續施工人員提供重要信息,達到降低風險的效果[2]。同時,還應當在施工建設階段,結合現場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并采取可靠的方案優化施工設計,達到降低管線受損風險的目標,為后續的進一步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市政工程的復雜程度普遍較高,因此設計人員應當結合工程需求進行分析,提高其環境相容性,達到理想的建設管理效果。
2.2 應用探測技術分析地下情況
為了明確施工建設區域的地下情況,應當采取有效的探測技術,分析管道的分布狀態,為建設提供重要的信息參考。當前,探測技術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但由于專業性較強,因此在市政工程建設中還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推廣。為了達到保護地下管線的目標,施工團隊應當邀請專業技術人員,采用多樣化的管道勘測技術,分析地下的基礎情況,為后續的施工建設打下堅實基礎。較為常用的地下勘探技術包括壓線法、夾鉗法等,非金屬管線探測還可以應用探地雷達進行處理,達到良好的位置分析目標。
2.3 做好施工安全防護
為了達到市政工程地下管道網絡的保護效果,應當在建設階段中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例如,工程團隊可以利用泥漿灌溉的方法,對地下結構進行加固,使管道的強度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做好孔位的布置工作。通常情況下,可以采用雙排澆筑措施進行處理,并利用振蕩裝置夯實基礎區域。同時,還可以采取地下管道隔離的措施,并結合懸吊處理方法,達到保護管線的目標[3]。這一方案需要利用攪拌樁進行建設,使管線能夠得到有效隔離,防止市政工程建設階段的操作引起位移或坍塌等問題。但是,鋪設深度較淺的管線需要采取其它方法進行操作,如挖槽隔離、懸吊固定等,防止出現意外問題,影響管線保護效果。
2.4 優化基礎管理體系,實現規劃增強效果
在市政工程地下管線保護過程中,施工管理體制也屬于較為重要的部分之一。如果沒有做好施工管理,地下管線的保護便無從談起。因此,需要通過多種渠道收集管理指導經驗,使建設團隊能夠得到良好的指引,進一步強化整體管控效果,降低出現問題的概率。在這一過程中,應當避免規劃設計與管線發生沖突。如果無法規避這一情況,則需要采取嚴格的管理措施,防止施工人員進行盲目建設,引發管道損害問題。同時,還需要結合基礎生產規定內容,對工程項目進行分割,使其能夠被有效管控。必要的情況下,需要針對地下管線采取特殊控制措施,防止出現損害問題,達到理想的建設與發展目標,為以后的管道應用創設優秀條件。
2.5 應用信息化技術進行管理
由于市政工程的管理難度較高,工作結構比較復雜。因此,人工管理可能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最終導致地下管道損害風險大幅提升。因此,可以采用信息應用技術,建立工程管理的系統平臺,使其能夠對事故統計報告以及相關引導措施進行處理,達到預測地下管線損害風險的目標。同時,其還能實現信息共享效果,對地下管網進行深入分析,為工程團隊提供良好的數據基礎,防止出現施工意外損害的問題[4]。通過采取此類方案,能夠大幅加強施工管理效果,使市政工程能夠在良好的安全保障下進行,避免出現意外損害管道的情況。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市政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可能會對地下管網造成損害。為了避免這一情況,施工管理人員應當采取多種方式進行處理,盡可能降低損害的風險,達到理想的建設目標,為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實現優秀的施工效果。
參考文獻:
[1]俸國陽.市政工程施工中地下管線的保護問題分析[J].低碳世界,2017(05):164-165.
[2]譚小劍,王培文.市政工程施工中地下管線的保護[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10):248-249.
[3]劉國偉.市政工程施工中地下管線的保護措施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8,491(06):210.
[4]顧天文.市政工程施工中地下管線的保護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17(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