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素娟
【摘 要】在當前信息技術全面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工作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教師在具體的教學課堂上為學生引入信息技術,無疑能夠有效促進高職英語教學創新改革,進而提升學生的英語知識學習質量。下文從教學資源整合、教學思路拓展、教學形式設計、教學質量評價四個方面論述信息技術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教學;高職;應用
高職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師需要傳授學生英語語言知識與相應的能力技巧,并且結合學生自身專業來引導其掌握未來職業發展道路上所需要的英語技能,從一定程度上說,于普通高校相比,盡管高職英語在英語理論教學上稍顯薄弱,但這種更為重視學生聽說讀寫譯實際應用能力的教學模式則更加貼近學生自身的職業能力發展需求[1]。教育信息化發展是當前高職院校英語教育的重點發展方向,在具體的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地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來創新教學課堂。同樣地,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善于利用網絡渠道、信息資源來拓寬英語學習思維,進而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來發揮自身的學習主觀能動作用。
一、有機整合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學生進行英語知識學習的主要載體,對課程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則能夠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內容。在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以先借助互聯網技術與相應的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收集、篩選、整理優質的英語教育資源,并將其制作成適宜在課堂上講解的內容。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開發網絡課程、學習網站、多媒體資料庫等方式來實現高職英語課程資源的有機整合,從而滿足不同學生對于英語知識能力提高的不同需求。此外,教師也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來為其引入相應的線上英語學習平臺,如智慧職教、超星學習通、藍墨云班課等,借助先進的現代化信息教學技術來開展多樣化的英語學習模式,在線上平臺上,學生能夠直接接觸到豐富且優質的教學資源,他們也可以通過線上平臺完成英語作業任務、進行英語能力測試、展開英語知識討論等不同的英語活動,教師則根據這些活動來及時了解學生的英語能力發展,實現課堂內外的即時反饋。總而言之,借助信息技術有機整合課程資源,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在趣味性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也可以得到大程度提升[2]。
二、積極拓展教學思路
借助信息技術開展高職英語教學,學生的英語學習也或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下對于時間、場所的相關限制,換言之,除了在英語教學課堂上學習英語知識之外,學生也可以通過積極地參加各種網絡學習活動來鍛煉自身對英語能力,此時,學生對于自己的英語學習行為有著完全的自主性。針對這一情況,高職英語教師則應當積極地轉變自身傳統落后教學思路,善于拓寬英語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在愉悅、自由的學習氛圍下吸收更多的英語技巧。例如,教師在正式講解某一篇課文之前,則可以鼓勵學生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對課文進行預習,此后,學生可以在閱讀課文內容的同時一邊根據網絡學習平臺所給出的學習活動提示來初步掌握文章主旨。接著,學生還可以結合學習平臺上的課文朗讀、翻譯、對話等內容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度思考討論。網絡學習能夠為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精神,教師教學思路網信息教學技術方向的拓展則無疑能夠收獲優良的應用效果。
三、科學設計教學形式
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可以更多地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語言能力,例如為學生播放英語知識點相對密集的與英語語言學有關的紀錄片;在課堂上設計與學生生活實際情況相接近的英語語言場景進行情景式教學,從而有效的提升英語語言教學課堂的感染力。此外,由于互聯網學習資源十分豐富且具有多元化的明顯優勢,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與學生之間共同分享英語語言學習信息資源,為學生極大的補充教學內容,彌補傳統教學模式英語知識過多局限于閱讀教材的這一不足[3]。在高職階段的英語語言學課程中,有可能會涉及一些較難理解的英語知識點,此時單純地依靠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則有可能很難快速的消化這些內容,此時,教師則應當做到課前與課后的有機結合,增強課堂內外不同時間與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將這些不易理解、不易掌握的知識點加以整合,并通過課堂集中式講解、小課件、微課等不同的教學方式來為學生答疑解惑,一來方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我修復、自我回顧,二來這樣的教學形式也能夠對最終的英語語言學習效果產生一定的強化作用。最后,為了給學生創造更為舒適、愉悅的語言應用氛圍,教師也可以在每學期、每學年定期組織學生參加英語辯論賽、英語演講、個人英語能力比賽等活動,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更好地學習知識,有利于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合理評價教學效果
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工作能夠直觀地反映教學效果。然而傳統教學模式下的“一刀切”教學法顯然不適用于所有學生,特別是在高職院校生源多樣化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則應當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所客觀存在的個性化差異,針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為其制定針對性的提升目標,尊重其差異,堅定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故而在教學評價上,教師也應當不斷改進評價方式,力求教學評價更為全面性、合理性發展。首先,教師需要關注教學的形成性評價,即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態度、課堂表現、課堂作業等綜合情況的評價,在網絡學習模式下,教師也可以關注學生在簽到、測試、討論、互動等不同功能模塊的過往性表現客觀反映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4]。其次,教師需要注意教學評價的激勵作用。例如在小組活動期間,教師也可以適當地引入組內評價、組員互評、學生自評等評價機制,幫助學生積累情感體驗,在強化學生的語用意識,加強學生語用能力培養的同時使得所有學生都能收獲進步。最后,由于在信息化英語課堂上,開放式的信息化環境也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誘惑,這就導致部分學習較容易沉迷與網絡中而使得學習專注力不足,此時,教師還需要及時地指出學生在自主網絡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與學生深入溝通交流,幫助其積累學習自信,時刻保持充足的網絡英語學習熱情。
五、結語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發展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學習等方方面面帶帶來了強烈的沖擊,使其發生了相應的轉變。在此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工作也需要教師積極地引入相應的信息技術元素,并且在課堂上靈活地應用不同教學手段,組織信息化英語教學形式來幫助學生將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充分發揮出來。綜上所述,高職英語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積極整合英語教學資源、拓展英語教學思路、設計多樣化英語教學形式、合理開展教學評價等提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實現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黃啟漢.信息技術與高職英語聽說教學相融合研究[J].國際公關,2020(11):133-134.
[2]何靜.“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的轉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7):166-167.
[3]侯杰.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的高職英語教學方法創新研究[J].才智,2020(21):62-63.
[4]王冰霜.信息技術融合下的高職英語教學優化研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4):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