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晶晶
【摘 要】生活在高度現代性世界里,便是生活在一種機遇與風險并存的世界中。老年人在現代社會中所面臨的風險雖然并不比傳統社會更多,但是某些風險與現代化密切相關,并在現代社會中更加的凸顯出來,比如身體風險、社會適應風險、權威衰退風險、關系疏離等風險,但另一方面老年人學會使用互聯網技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一定的社會風險,因此為了更好了解互聯網技術對老年人的影響,對Z市H社區的23位老年人進行了訪談,并將訪談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得出互聯網技術對老年人規避現代性社會中的風險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為老年人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關鍵詞】現代性;互聯網技術;老年人
一、研究背景
當今社會不同于傳統社會,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在信息通訊技術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2020年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截至2020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9.4億,相當于全球網民人數的五分之一,互聯網普及率達到67%,約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可見互聯網在我國的主導地位。同時伴隨著人口壽命的延長,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人口老齡化開始在全球引起重視,預計到2050年,中國開始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即“老齡社會”。在現代社會中互聯網會帶給老年人哪些機遇和挑戰,應該如何利用互聯網規避現代社會帶給老年人的風險,是本文探討的主要問題。
二、關于互聯網技術與老年人的相關研究
信息化和老齡化正成為當代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最突出的時代特征。學者們也從不同角度研究了老年人與互聯網技術之間的關系,對于影響老年人使用互聯網的因素,汪斌基于2016年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數據,從新人力資本、家庭稟賦等角度構建了中國老年人互聯網使用影響因素的本土化解釋模型。研究發現,受教育水平、收入、健康狀況、認知能力和社會適應對老年人互聯網使用有顯著的正效應。居住地有網絡、子女數量越少和空巢的老年人互聯網使用可能性更大。其次關于互聯網技術對老年人產生的影響,學者們主要從心理健康、再社會化等角度進行研究。例如:趙建國利用2015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的調研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互聯網使用對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但對心理健康的提升作用高于生理健康,并且互聯網使用顯著提高了中國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社區參與在此過程中起著積極的中介作用。馬玲杰從需求層次研究微信對于老年人的影響,認為微信主要是滿足了老年的生活需求,增進了老年人與親友和子女的溝通。丁琦瑤從積極老齡化角度認為微信為老年人“賦能”,增強了他們的社會參與度,在人際關系方面也有促進作用。但也有學者提出由于老年人的辨識能力的下降,互聯網中的信息魚龍混雜,容易對老年人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過度暴露個人信息,引發危機;淡化現實人際交往,導致中老年情感危機;傳播虛假信息,誤導中老年人。關于對待老年人與互聯網之間的態度,有學者提出應樹立起對老年群體網絡使用的新觀念,積極進老年群體能動性的數字融入,提升信息社會中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加強年輕人的數字反哺,凈化網絡環境,提升老年人的辨別能力。
根據以往的研究,關于互聯網與老年人之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響老年人互聯網使用的影響因素以及互聯網對老年人在繼續社會化、社會支持、需求層次等方面產生的影響,而從現代性這一視角下去探討的相對較少,本文主要從現代性視角下去分析互聯網對老年人產生的影響,進而探討以微信為代表的新興媒體在促進積極老齡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老年人所面臨的風險
“現代性”是由西方學者提出、用來在總體性上反思一定歷史發展階段(即現代社會)生產方式、交往方式、生存方式和思維方式及其蘊含的思想觀念,并尋求發展的再生之路的一個核心概念,是指現代社會不同于傳統社會的根本特質,是對現代化的“本質”、“特性”的概括和表達。吉登斯例舉了伴隨現代技術而來的種種風險,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對制度性風險的強調,另一個是分析了風險社會對個人的日常生活的影響。在吉登斯看來,生活在高度現代性世界里,便是生活在一種機遇與風險的世界中。同樣,老年人在現代社會中所面臨的風險并不比傳統社會更多,但是某些風險與現代化密切相關,在現代社會中凸現出來。
(一)身體風險
首先,隨著醫療衛生技術的進步和健康教育的普及,人口的死亡率在20世紀以后有顯著的下降,人口壽命延長,但這并不代表著人類在晚年就擁有健康的身體。在醫學統計中可以發現隨著年齡的提高人類患病率不斷提高。其次,身體受傷的可能性總是無時無刻不存在,即使是在最為熟悉的場景中也是如此。例如居家光滑潔凈的瓷磚地面和兒童玩具增加了老人跌倒的風險。以及身體風險的極致——死亡,由于死亡距離老年人更近一些,也給老年人帶來了更多的焦慮。
(二)權威衰退風險
在現代社會中,經濟的發展主要不是依賴于經驗而是依靠創新和技術進步,工作生活節奏加快,年輕人更具競爭力,老年人在年齡分層中的地位下降。老年人被看作是守舊的,難以接受新知識的,老年人的經驗被視為是無效的。且逐漸從家庭的權威地位退出,變成子女的依附者。
(三)關系疏離風險
老年人退出生產領域,失去原有的職業角色,同事們來往較少。且伴隨著配偶、親友、同事的相繼離世。這一切都增加了老年人的喪失感。由于權威的衰退,代際關系也面臨風險。年輕人可能難以勝任養老的重任,由于代際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差異他們渴望隱私和獨立的生活空間,不認可老年人的權威和經驗,且日常生活中也年輕人也更愿意與手機或者電腦為伴,與老年人的溝通較少。于是老人和子女關系疏遠,甚至出現隔閡。
(四)社會適應風險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智能技術的發展已經圍繞著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去醫院看病需要在網上預約、取號,水電費可以通過微信、支付寶繳納,購物也主要通過掃碼支付。雖然這些新興技術省時便利,但由于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正處于衰退階段,迅猛發展的新技術新手段會令他們無所適從,他們可能不能受益于技術的更新,新技術反而給他們的生活造成了障礙,老年人難免要陷于“數位落差”的困境,面臨社會適應的風險。
四、互聯網技術帶給老年人的機遇和挑戰
任何技術的進步都是生產力的進步,都是新思想、新勞動、新要素、新能力等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諸多關系體系上的凝結,作用的不是表象的“人-機”關系,本質上是“人-人”關系。認識新技術、掌握新技術、應用應用新技術、發展新技術,需要堅持公平正義以平衡技術迭代的外部性,既不能以正義之名阻礙技術進步,也不能以技術進步之名妨礙正義,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階段、現實需求、價值體系不同,應本著積極、包容、審慎、共同而有差別的原則,考量技術進步對老年人權的影響。風險社會中老年人面臨的上述自己幾種風險依靠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在有效化解的同時,也為老年人適應社會的發展帶來了阻礙。
(一)互聯網技術帶給老年人的機遇
1.促進生理健康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知識獲取的方式,依托于互聯網技術發展起來的知識平臺,打破了傳統教育方式的壁壘,使得大眾學習,人人學習成為可能。老年人處于身體機能不斷下降的階段,患病機率較高,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較高。2017年在營養保健品行業,主要使用人群為老年人的滋補類保健品占全部市場比重已超過30%。雖然當前人口壽命得到了延長,但生命的長度不能等同于生命的質量,老年人更是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不拖累子女的同時也能夠好好享受生活。老年人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相關的保健知識,比如關于養生保健的文章與視頻,這些都能擴展老年人健康方面的知識,老年人也很注重將所了解到的運用到生活中去,甚至轉發到微信群或者朋友圈,在提升其心理健康的同時也能增進其生理方面的健康。
2.減緩權威衰退
風險社會中老年人面臨多種角色的轉換,主要有社會生產者角色的退出,朋輩群體的支持作用降低,家庭地位逐漸從主體地位轉向對子女的依從地位,對于家庭事物的參與度和決策權也逐漸喪失。加之當今社會年輕人已不再固守安土重遷的思想,年輕人與老人之間在空間上的距離不斷拉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老年人在家庭中的權威地位,但以微信為代表的新興互聯網平臺能夠縮短現實中的空間距離,使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權利,老年人通過微信視頻、微信群聊等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且互聯網的學習也能豐富老年人的知識面,改變落后觀念,更容易贏得贏得年輕人的認可,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老年人權威地位的衰退。“孩子在深圳上班準備買輛車,把看中的幾款車發到了我們家的群里,我也給他提了點建議,他還接受了,要是沒有微信我或許只知道他要買車,不可能影響到到他買車的決定中。”可見互聯網技術實現了老人不在場的跨時空的交流,使得老人能夠便利地參與到子女的日常生活之中,減少老人的孤獨感增進親子之間的溝通,減緩權威地位的衰退而帶給老人的低能感,促進老年人的自我認同。
3.增進關系距離
老年期親情和友誼同樣是老年人的重要情感需要,在當今社會,互聯網已經成為聯系朋友、人際交流的重要工具,微信、抖音等作為重要代表之一,在人際溝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有老人表示“通過微信群可以找到很久之前沒有聯系的老同學,每天在同學群里聊聊天,看看別人發的一些鏈接,挺有意思的”、“沒事就愛刷刷抖音,看到好玩的還會跟孩子說,有的時候我們刷到相同的視頻,就會聊很久,之前不會玩這些的時候都是他們在一邊玩手機,我就在一旁看電視,說不了幾句話。”可見互聯網技術對老年人的社會交往產生了重要影響,能夠增進老年人與他人的距離,增進社會交往,重構非正式支持網絡。
4.增強社會適應
老年人之前的自我價值感主要通過職業上的自我實現來滿足,退休后缺乏了生活和工作上的目標,容易陷入一種自我否定的情緒之中,現代社會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老年人可以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這些媒介渠道獲取更多的外部資訊,增加對社會的了解,尤其是微信的支付和預約功能夠很好的為老年人的生活帶來便利,使其也能夠享受到社會變革所帶來的益處,增進對自我能力的認同。在調查中發現多數老人都有加入微信群,其中加入最多的就是家人群和好友群,退休后很多老人仍然加入的有工作群和社區志愿服務的群以及一些技能學習的群,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防止老年人退休后與社會脫離,仍能維持良好的社會關系,并且能擴展新的人際網絡。
(二)互聯網技術對老年人的挑戰
互聯網技術在為老年人規避現代社會面臨的諸多風險時,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些問題,要想擁有一個健全的網絡環境,其中網絡安全、個人隱私的保護、獲得基本資源的平等性、避免歧視的存在、準確信息的獲得、健全的法律法規等是其必要的條件,但由于網絡社會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發展時間短、相關技術仍在不斷進步之中),如今的網絡生活質量很難得到保障,不可避免的為老年人帶來了新的挑戰。比如安全方面的網絡詐騙:一些帶有病毒的掃一掃或者鏈接,就會造成個人信息的泄露威脅到個人的財產安全。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也可能會加劇老年人的不適,由于老年人獲得知識技能的速度較慢,使得剛學習的知識或技能很快面臨更新或淘汰,難以跟上技術更新使得老年人容易陷入到網絡恐慌之中。同時網絡具有信息傳播的迅速性和匿名性的特點,使一些虛假信息在短時間內得到快速傳播,在調查中發現很多老年人對于微信中含有大量的信息,其真假難辨尤其是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傳播的消息,往往會發生連鎖反應,使一些虛假信息在短時間內得到快速傳播,尤其是一些對社會公眾安全不利或者虛假造謠的信息,老年人防范意識較低對信息的辨別能力較弱,很容易做出一些錯誤的判斷,從而被虛假信息蒙蔽。
五、結論
互聯網技術一方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現代社會給老年人帶來的風險,但也會由于老年人自身辨別能力和學習能力的下降,帶來一定的挑戰和壓力。社會學家W.F.奧格本認為,在社會變遷的過程中,物質文化與科學技術的變遷速度往往是很快的,而制度與觀念等部分的變化則較慢,這就產生了一種遲延現象,這種遲延產生的差距即文化墮距。因此在科技發展迅速的今天,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我們的制度建設不完善,人們自身的觀念素質有待進一步的提高。我們一方面應加大數字反哺建設,另一方面應化解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風險,加快網絡規范。
【參考文獻】
[1]韓慶祥.現代性的本質、矛盾及其時空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16(02):9-14.
[2]汪斌.多維解釋視角下中國老年人互聯網使用的影響因素研究[J].人口與發展,2020,26(03):98-106.
[3]趙建國,劉子瓊.互聯網使用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J].中國人口科學,2020(05):14-26+126.
[4] 杜鵬,汪斌.互聯網使用如何影響中國老年人生活滿意度?[J].人口研究,2020,44(04):3-17.
[5]龐濤,岳琳琳.技術賦能與人本關懷——信息技術對老年人生活的挑戰與機遇[J].中國社會工作,2020(2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