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強
先哲羅素有言,“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翻看舊稿,遙憶諸友,好似春花秋月,各盡妍媸。有友宇翔,最是憨厚!
向以為,讀一人,悟一人,對我們自己的人生大有益處。尤其是活出了自我的人,啟發尤多。不是效仿,而是感悟人生有多種活法,異彩紛呈。
那就從2006年的一篇文章讀起吧。
最是憨厚數宇翔
朋友里面,可以放下所有的事,一起侃足球,一起打游戲,一起痛快地玩上幾天的,只有宇翔。
朋友里面,可以不問心境,隨時隨地,傾談生活喜憂的,只有宇翔。如果有這么一個晚上,我對朋友們感慨好悶,東東會說“是啊,今晚還有一篇論文沒寫呢。”阿鳥則笑了,“你小子是富貴病閑得慌。”宇翔會提議走走,或不說什么,到了晚上帶回一點花生,裝作什么也沒有,從我喜愛的足球聊起,一掃胸中塊壘。
知人論文,指點江山,互相激發,惺惺相惜,自無過阿鳥、東東。然當年東東逐功業,阿鳥多牽絆,非特殊場合難以盡興也。生活密友,當屬宇翔。
翔膽小,膽小到追女孩時被旁人一議論,兩次中途撤退丟盔棄甲狼狽不堪。他又有福,當我們都以為他不行時,他又用自己的恒心和體貼,感動了自己的愛情女神,如今正在愛河里沐浴神光。
翔愛買書,也愛看書,大學里看書比他多的人廖若辰星,而看了那么多書一篇文章也不寫,則屬翔一人獨美。只為喜愛,所以看書;溫文恬靜,與世無爭。雖不爭,奈何福深,終是車到山前必有路。“有福之人不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羨煞旁人也!
往日種種,似水流年,在腦海中清晰再現……
前些日子,翔看了我的《歷史與花相似》,發來一篇短文,頗有意思。可知友人今日,溫潤如玉,更勝往昔。
我和玉的故事
或者,我就從這一年多近兩年的玩玉歷程,聊聊自己近年的一些心路歷程。
原本就與文采二字不甚搭界,這些年又基本不再動筆,更是不堪,我就用自己的大白話絮絮叨叨地說道說道。
昨日,燕強說:玉之為物。當時沒覺得什么,后面回味了一下,越想越覺得不對。應該說,這是不玩玉的圈外人才會說的話,哈。的確,“石之美者為玉”,本質上,玉就是塊石頭。但是在人賦予了她以喜愛、在其上進行藝術創作,又寄予種種美好寓意之后,她就不僅僅只是一塊頑石了。
某些方面來說,玉亦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的縮影。遠古時期,玉是以生產用具面目出現——玉的器玉時代;上古,神巫們用其作為溝通天地神靈之媒介——神玉;商周之時,玉作為禮器同時亦為身份地位之象征——禮玉時代。及至孔子和許慎,比德于玉,終為今之玉文化定型。而宋之后,玉不再是權貴專屬,平民玉時代來臨。
“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一塊小小玉雕上,可以展現繪畫、書法、雕刻等各種藝術,也寄托了古今之人的美好愿望;亦可以從中找出不同時代所遺留的痕跡。同時也可以清晰地從中看到華夏民族技術上的進步,從古人用解玉砂、水凳等工具艱難琢玉,到今人用高速鉆頭,乃至用電腦直接打印。她也反映了我們經濟的發展變遷,“盛世古董,亂世黃金”,玉在任何時代,都唯有和平盛世之時才廣為人所喜愛、收藏;今人玩玉之眾,遠勝以往……
而玩玉的過程,也是一場修行。不知玉時,以為“白玉無瑕”,所有想象中的玉都是傳聞中的羊脂美玉,及至真正接觸、認識、研究,才明白她有各種瑕疵:臟、棉、綹裂、水線……繼而慢慢地接納、包容她的不完美,挖掘、欣賞她的美。如同對人的認識、至少是對戀人、伴侶的相識相知相愛過程如出一轍。所有的玩玉人,幾乎無一例外,多少都會有吃藥也就是上當受騙的過程,但是吃啊吃啊地,慢慢地也就久病成醫,當你不再吃藥或者少吃藥時,你已經修煉至一定境界,儼然高手了。再比如,我們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玩玉亦然;看再多有關玉的知識、理論,不上手不接觸,永遠都只能在門外徘徊,“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無論玩玉或者為人之其他,都是如此。很多很多,哈哈,此處省略N萬字……
閑暇之余,靜坐窗前,執一壺清茶,握一方美玉,遐想:此物,走過了多少歲月,歷經了多少世事滄桑,看遍了多少悲歡離合,跋涉千山萬水,終得與我相遇……
——宇翔2020年5月
翔說,人至中年而不惑。通過生活的磨礪,將明白自身所負的家庭責任、社會責任,褪去年少張狂。沉穩,是這個年齡段最需要的心境。此時,正是需要一塊和田玉陪伴在側,人非草木,皆有情緒。即便是最親密的夫妻、子女、父母,都很難做到全部交付,交流無礙。而玉石無言,卻是最能撫慰人心的靈物。中國人的含蓄特質,我們都愛寄情于物。中年人面對多方面的壓力,將不可說、不能說的情緒與壓力,化為掌中一方繞指柔,于玩玉撫玉之中,參透風輕云淡,人世百態,方而不惑。
君子比德,溫潤如玉。玉,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翔說,玉的市場水很深的。哈哈,好意我明白。我只適合到處走走,發現有喜歡的石頭,擦洗干凈,相看兩不厭,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