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玫

【摘要】目的:研討風險管理實踐于高齡產婦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情況。方法:擇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接收的216例高齡產婦為對象,依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這些產婦列入風險組、普通組,各組108例,普通組予以常規產婦護理,風險組在常規方法的前提下開展護理風險管理;評比兩組產婦護理期間的護患糾紛率、風險事件出現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風險組高齡產婦的風險事件出現率、護患糾紛率都顯著低于普通組;且風險組高齡產婦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顯著高于普通組(P均<0.05)。結論:風險管理實踐于高齡產婦護理工作當中,有利于減少護理風險事件及護患糾紛,使產婦及胎兒得到安全、優質的護理服務,進而提高產科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產科護理;高齡產婦;風險管理;實踐效果
女性受孕時年滿34歲或分娩、生產第一胎時年滿35歲即視為高齡產婦,這類產婦容易出現產程延長、滯產率高等分娩問題,相較于普通產婦,高齡產婦更易出現妊高征、早產、羊膜早破等不良事件[1]。伴隨我國二胎政策的開放,高齡產婦數量在臨床上呈現逐年增多趨勢,對此,醫護人員急需采用合理、有效的護理方式,做好高齡產婦的風險管理工作,使其臨床分娩順利完成,并保障新生兒的安全健康。此文擇取我院接收的216例高齡產婦為對象,旨在研析風險管理運用于高齡產婦護理過程中的效果,詳述報告如下:
1.對象、方法
1.1對象
擇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接收的216例高齡產婦為觀察對象,所有對象均屬于高齡產婦,對該項研究的方法、目的知情同意,臨床依從性良好;排除伴精神異常、嚴重器質性病變、臨床配合度差等病例;妊娠合并癥情況:14例妊娠高血壓,8例妊娠腎病,15例前置胎盤,6例先兆早產;年齡34-42歲,平均(37.5±2.29)歲;懷孕36-42周,平均(38.2±1.75)周;依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這些產婦列入風險組、普通組,各組108例,兩組高齡產婦的各項基線資料經對比并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普通組予以常規產婦護理,工作內容主要為常規的心理疏導干預、健康知識教育及產程護理等;風險組在常規方法的前提下開展護理風險管理,詳細內容為:
(1)評估和識別護理風險。①一些高齡產婦缺少分娩經驗,同時存在妊娠合并癥,其容易擔心胎兒及自身健康,進而出現緊張、擔憂、抑郁等負性心理,使護理風險增大。護士需全面熟知產婦的基本狀況,實時評估其心理動態,找出潛在的風險因素,并施予有針對性的護理風險措施。②護士在日常護理中,要主動和產婦進行交談、溝通,積極開展安全分娩相關健康知識的宣教活動,增強產婦自身的風險防范意識及醫療依從性。③定期召集全體護士進行產科風險管理的專業培訓,讓護士掌握各種風險事件的處理辦法,并提升崗位責任意識與風險護理意識。
(2)科學防范護理風險。①加強產科護士的風險防范培訓。定期組織產科護士集體學習相關的法律規章,著重強調護理工作中的風險點,特別需要重視產前、產后合并癥的臨床處理,同時關注高齡產婦的心理狀態,并予以客觀評估,繼而制訂個性化的心理救助方案,幫助減輕其負面心理,增強臨床配合度,按照醫護人員的指導增強風險防范能力,以合理維護醫患雙方利益。②明確護士崗位職責。正確劃分各崗位護士的具體職責,將責任落實于個人,并建立風險防控管理小組,定期召開商討會議,及時反映護理中出現的風險信息,并對上一階段的風險事件進行回顧討論,并制定下一階段科學、高效的風險防范預案。
(3)加強各個產程護理干預。①第一產程護理干預。第一產程中,重視高齡產婦的心理疏導,幫助緩解其產前不良情緒,使產婦保持相對穩定、輕松的心態;同時,做好飲食指導,產婦宜多吃高營養、高能量類食物,使全身狀況得到改善。②第二產程護理干預。第二產程中,護士對產婦實施產前健康教育,重點講解安全分娩知識,引導產婦學習正確的呼吸方法,按照自身子宮收縮狀態調節呼吸方式和頻率,并隨時關注產程。③第三產程護理干預。此產程中,護士應給予產婦更多的精神鼓勵和安慰,使產婦感受到來自醫護人員的支持與關懷,并保持心態平穩,幫助產婦順利分娩出胎兒,并對胎兒進行精心護理,保障母嬰安全和健康。
1.3效果指標
記錄兩組產婦護理期間的護患糾紛率、風險事件出現率;使用自制問卷表調查兩組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級別。
1.4數據處理
使用SPSS22.0軟件對各項數據予以計學分析,計數數據表達為 (n/%),數據對比經2檢測;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時以P<0.05來表示。
2.結果
2.1兩組高齡產婦風險事件出現率、護患糾紛率情況
風險組高齡產婦的風險事件出現率、護患糾紛率分別為2.78%(3/108)、1.85%(2/108);普通組高齡產婦的風險事件出現率、護患糾紛率分別為12.96%(14/108)、10.19%(11/108);風險組高齡產婦的風險事件出現率、護患糾紛率都顯著低于普通組(P<0.05)。
2.2兩組高齡產婦護理滿意度情況
風險組高齡產婦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顯著高于普通組(P<0.05),詳細數據記于表1:
3.討論
高齡產婦屬于產科臨床中比較特殊的服務群體,其分娩過程會受到身體狀況及多種因素的影響,妊娠風險相對較多,使其自身及胎兒的安全受到一定影響。將風險管理理念貫徹于高齡產婦護理管理工作中,可以結合不同產婦的具體情況,使護理服務兼具普遍性、個性化兩種特點,盡量滿足高齡產婦的身心需求,最大程度減少護理差錯,并注意消除護理中的風險隱患,使產婦及胎兒的人身安全得到充分保障[2]。此研究中,風險組對高齡產婦施予風險管理,通過評估和識別護理風險、科學防范護理風險、加強各個產程護理干預等有效措施,使高齡產婦體驗到舒適、優質的臨床服務,進而最大程度改善自身的負面心理,增強風險防范意識與能力,協助護士完成各項醫療操作,這樣一來,有助于減少護理風險,使護理質量及滿意度得以顯著提升[3]。該項研究結果指出:風險組高齡產婦的風險事件出現率、護患糾紛率都顯著低于普通組(P<0.05);風險組高齡產婦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顯著高于普通組(P<0.05)。
綜上,將風險管理實踐于高齡產婦的護理工作當中,有利于減少護理風險事件及護患糾紛,使產婦及胎兒得到安全、優質的護理服務,進而提高產科護理滿意度,建議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齊曉艷.風險管理在高齡產婦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3):65-66.
[2]陳興碧,陳星濤.風險管理在高齡產婦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01):166+168.
[3]溫素芬.風險管理在高齡產婦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06):906-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