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不斷推進,金融監管制度愈加合理有效,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由快速度發展模式轉變為高質量發展模式。我國商業銀行在面臨重大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問題和挑戰。在現階段,作為金融市場晴雨表的銀行業,能否在激烈的競爭和復雜的局勢中持續發展,它的盈利能力是否受到影響備受關注。在商業銀行綜合競爭能力中,盈利能力是核心因素之一,是商業銀行生存和發展的根本,盈利水平越高,銀行承受風險的能力越強。本文選取12家合適上市商業銀行作為研究樣本,選取這些銀行2010年到2017年的年度數據,從宏觀因素指標和微觀因素指標兩方面進行分析,探究影響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因素。
關鍵詞: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多元線性回歸
1.引言
我國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轉向調整存量,優化增量共同進行;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廉價勞動力等轉向依靠創新驅動的方式。低速經濟增長,實體經濟發展緩慢,市場上投資需求降低,影響到銀行業的信貸需求。“影子銀行”的出現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信貸融資產生了風險,商業銀行傳統信貸業務收到了一定的沖擊。[1]利率市場化后,我國商業銀行無論在資產端還是在負債端都要差異化經營,過去那種“躺”著就能盈利的時代也將一去不返。我國銀行業要對經濟大環境有著清晰的認識,審時度勢,主動調整,適應環境的發展。
2.銀行盈利能力概述
一切經營型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目標——追求盈利。商業銀行通過吸收存款、發行債券和負債等業務,把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的閑置資金集中起來運用出去,彌補一部分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的暫時資金不足。通過這種資金運動,解決了社會資金周轉過程中資金閑置和不足并存的矛盾,是社會資金能夠充分運用。在對經濟社會起到積極作用的同時,商業銀行也從資金運用中得到了利息收入和其他營業收入。盈利性是商業銀行經營的根本目的,同時也是商業銀行生存的必要條件。能夠定量地描述上市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指標有很多,如資產收益率、資本收益率、銀行利潤率、市盈率等。本文認為資產收益率(Return on Assets,ROA)是描述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最重要指標之一。因此,本文將具體分析影響商業銀行ROA的各影響因素。
3.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因素
3.1內部因素
3.1.1資產規模
規模效應是指企業規模逐漸擴大的過程中,由于技術進步和制度革新帶來的企業長期平均成本的下降,從而使得企業長期平均利潤的增加即盈利能力的增加。然而,一味的增加銀行規模,并不一定能夠帶來正效益,在規模增長超過最優規模水平時,則會帶來負效益,從而使得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影響。
3.1.2資本結構
企業在投資過程中,資本結構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投資的收益和風險。投資杠桿的不合理使用有時會使得企業投資時面臨更大的投資風險,同時獲得較小的投資收益。[2]權益乘數表示資產總額與股東權益的比例,該乘數越大,意味著商業銀行自有資本占總資產的份額越小,商業銀行的財務杠桿越大。
3.1.3信用風險
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途徑還較為傳統,多為以存貸款利息差額作為主要的盈利途徑。對于這種盈利方式而言,商業銀行所承擔風險多為信用風險。信用風險一旦出發生,商業銀行將會使用利潤彌補貸款損失,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在衡量信用風險的眾多指標中,不良貸款率能夠很好地表示商業銀行信用風險。
3.1.4資本充足率
商業銀行作為高負債的企業,使用部分儲備金對其進行風險補償,預防尚未預期的風險,從而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因此資本金的充足與否十分重要。資本充足率是衡量商業銀行資本金的主要指標。
3.1.5創新能力
我國金融市場逐步發展,融資渠道變多變廣,融資方式逐步從傳統的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變,這也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創新能力是一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它對企業占領市場份額,創立品牌形象和實現增收都有一定的影響。
3.2外部因素
GDP代表國家總體經濟水平,GDP的高低也反映著一個經濟體所處于的經濟周期。經濟進入蕭條時期,產能過剩的企業的產品滯銷,嚴重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財務困難甚至破產清算,此時企業無力償還債權人的賬款,導致銀行的貸款無法正常收回,最終直接導致商業銀行的利潤虧損。
通貨膨脹指某經濟體在一段時間內的產品和勞務價格持續、普遍、連續地上漲現象。中央銀行對經濟和金融市場進行管控時,為實行特定的經濟目標會采用貨幣政策,如為刺激市場,會提高貨幣供給以降低市場利率,從而是投資活動增多。
4.實證分析
4.1數據選取與處理
研究樣本使用2010年到2017年12家上市商業銀行的年度數據,由于在香港上市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2010年到2012年的年報未公布,故構成非平衡面板數據。資本利潤率,資產總額,權益乘數,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非利息收入占比數據來自WIND數據庫。 EVIEWS9.0進行數據描述性統計和回歸。
4.2模型建立
本文建立如下實證研究模型:
公式中,α表示截距項,βi表示各變量的回歸系數,i表示銀行個體,t表示年份。資產收益率ROA、資產總額為ASSET、權益乘數為EM、不良貸款率為NPLR、資本充足率為CARP、非利息收入占比NII、通貨膨脹率為INFLATION。
4.3實證結果
由于各銀行的異質性,回歸過程采用個體固定效應模型,在無任何修正下得到的回歸結果經過殘差截面相關性檢驗拒絕原假設,即存在截面相關。故以個體異方差的形式設置權重進行FGLS估計,回歸結果如下。
調整R值為0.92
微觀因素:資產總額ASSET、權益乘數EM、不良貸款率NPLR和資本充足率CARP在1%的置信水平下與資產收益率ROA顯著負相關。而非利息收入占比NII與資產收益率ROA呈正相關,但是影響并不顯著。
宏觀因素:通貨膨脹率INFLATION在1%的置信水平上與資產收益率ROA顯著正相關。而GDP增長率在1%的置信水平上與資產收益率ROA顯著負相關。
5.結語
資產規模對上市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是顯著負相關。商業銀行逐年擴大經營規模、增加資產,已然超過了規模效應中的最優資產規模,此時若繼續增大資產規模,則會產生負的邊際效應,從而產生規模不經濟的效用。
描述銀行資本結構的權益乘數指標對上市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是顯著負相關的。權益乘數越大,商業銀行自有資本占資產總額的比例越小,回歸結果表明自有資本越少,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越低。這主要是因為商業銀行自身的抗風險能力不足而導致的利潤虧損。
不良貸款率與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是顯著負相關的。表明不良貸款率越高,以存貸利息差為主要盈利途徑的我國商業銀行的利潤越少。不難理解,當銀行面臨的違約貸款增多,導致壞賬增多和貸款撥備金增多,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
資本充足率與商業銀行盈利能力顯著負相關。說明商業銀行提高資本充足率以抵御風險的同時,也增加了資金的機會成本,降低了商業銀行資本的使用效率,導致銀行利潤降低。
非利息收入占比表示銀行的創新能力狀況,它與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是負相關的,但是影響并不顯著。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不夠成熟,對于金融創新的理解不夠深刻,發展的非利息收入業務不夠完善。
通貨膨脹率與盈利能力顯著正相關。溫和的通貨膨脹下,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趨松,商業銀行信貸規模增加導致了其利潤的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未預期的惡性通貨膨脹會增加皮鞋成本,價格發現機制失效,市場失靈,會嚴重影響上市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
GDP增長率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是顯著負相關的。表明我國商業銀行在整體經濟慢速增長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較高的盈利水平。該結論與周曄,張明[3]的結論相類似,他們認為中國特殊的經濟環境和中央銀行以及銀監會的大力監管使得我國商業銀行可以一定程度上抵御經濟周期所帶來的盈利水平降低的風險。
參考文獻:
[1]白積洋.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金融發展研究,2010(06):51-55.
[2]陳建明,計雷,池宏.商業銀行經營狀況評價方法的研究[J].財貿經濟,2001(12):35-38.
[3]周曄,張明.是什么決定了商業銀行盈利的可持續性?——基于中、外銀行的對比分析[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5,31(06):99-105.
作者簡介:胡犇(1997.10-),男,漢族,安徽淮北人,上海大學經濟學院,2019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