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志波 錢夢婷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培育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以此提升思政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梳理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內涵和發展特征,從“培育內核、提供支撐、強化保障”三個方面研究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實踐路徑,以期為新時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面對網絡時代的客觀形勢,如何推動思政教育與網絡新媒體高度融合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課題。運用網絡平臺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打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是做好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選擇。
一、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內涵
(一)相關概念
“品牌”一詞最早源自于古挪威語的“brandr”,意思是打上烙印[1]。之后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品牌的概念不斷被深化延伸。它不僅是符號、名稱及設計的總和,而且蘊涵著一種或多種特定的精神情感、生活方式和文化內涵[2]。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網絡技術,在長期教育活動實踐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被大學生高度認可及接受的教育模式和載體。品牌類型包括視頻課程類、互動實踐類、網絡平臺類、文化產品類等多種形式。
(二)發展特征
1.認可度高。品牌是經過長期實踐形成的優秀成果,成熟的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必定具備良好的教育實效和較高的大學生認可度。當網絡思政教育品牌發展到一定階段,大學生開始真正認可品牌內涵,且積極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內容,從而把品牌中蘊含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個人的價值體系之中,進一步提升思想素養。
2.影響力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依托于網絡平臺,具有較強的傳播力和導向作用。現代大學生對網絡依賴程度較高,網絡空間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產生了極大影響。品牌活動對網絡陣地的占據程度越高,意味著該品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影響力越強,對大學生思想準則和道德行為的提升效果更佳。
3.具備一定的文化底蘊。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和文化背景息息相關,思想政治教育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緊密相連。如延安職業技術學院以“延安精神”為主線,營造了一系列“有時代熱度、有人文溫度、有思想深度”的思政教育活動,用紅色革命精神旗幟鮮明推進網絡思政教育,取得不錯效果[3]。
二、建設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基本原則
(一)突出政治引領
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導向,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先進性。在品牌建設中應踐行“立德樹人”宗旨,堅定不移把意識形態放在首位,用思想政治教育補足精神之鈣,筑牢思想之魂。
(二)突出育人導向
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和職責。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服務于育人,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品牌則服務于“網絡育人”體系。建設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品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政治素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突出教育實效
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相比,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借力于網絡載體,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更強的便利性和延展空間。此外,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是在長期教育活動中精雕細琢而成的優秀成果,針對受教育大學生的實效性更高、教育意義更加深遠。
(四)突出時代特色
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需緊扣時代政策,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精神的基礎上,根據《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要求,培育順應國家人才培養的期望和要求。同時充分尊重大學生身心發展客觀規律,凸顯學校特色,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
三、建設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實踐路徑
(一)內核:打造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
1.優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內容輸出。新形勢下全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百花齊放,不同類型的教育活動層出不窮,首先要對各類活動進行整合,做好頂層設計,突出特定的品牌主題,圍繞某一主題展開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相關活動,兼顧思政教育政治性和實踐活動的親民化,提升教育實效。
2.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政教育話語體系。相比線下思政課或教育講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多以線上或線上線下相結合為主。在活動開展過程中要減少說教式和權威式教育,盡可能貼近當代大學生的話語體系,進而提升品牌活動的易接受度和傳播度。要以情感真摯、生動感人的方式傳播思政教育內容,以有溫度的觀點、親民的言論、平等的態度等提高學生對網絡思政教育的接受度[4]。
(二)支撐:培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專業隊伍
加快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建設一支由分管領導、思想政治輔導員、思政名師、黨團干部組成的專業團隊,一方面培育專業隊伍的政治素質,不斷豐富政治理論知識,把思想政治有機融入到網絡實踐活動中,讓網絡思政教育“鮮活”起來;另一方面培育專業隊伍的網絡素質,加強網絡空間表達能力,占領思想政治教育互聯網陣地,讓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發揮效果。
(三)保障: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保障機制
系統性和整體性是培育和發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重要保障。基于“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部署和要求,要聚合高校各部門資源,多方協作,實現齊抓共管[5]。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科學、有效的制度體系,從制度、管理、運行、考核多方面保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培育和成長。
【參考文獻】
[1] 李業. 現代市場營銷系列教材 品牌管理[M].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姜昱洲.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培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9.
[3] 李孟瑞,楊云峰.延安精神是打造高校思政教育“陜西品牌”的寶貴資源[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0(05):29-31.
[4] 王會文.打造“知識網紅式”思政教育新模式[J].人民論壇,2020(17):104-105.
[5] 唐忠寶,王鑫.以“三全育人”理念推動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基于“寶哥說”思政教育品牌的思考[J].機械職業教育,2018(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