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建東


腦血管病是指腦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進而所導致以腦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損傷癥狀等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癥。由于腦血管病通常在中老年群體中具有較高發病率,因此隨著我國近幾年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嚴重,腦血管病的發病率也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腦血管病嚴重者可導致肢體癱瘓或者意識障礙等問題,具有較高的死亡率以及至殘率。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辦法可以預防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呢?下面筆者將根據多年臨床工作經驗做詳細介紹。
1 腦血管疾病發生因素
要預防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首先需要了解哪些因素會導致發生腦血管疾病,常見的有疾病因素:例如高血壓病和動脈粥樣硬化是誘發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心臟病是導致發生腦栓塞的主要原因;顱內血管發育異常所致的動脈瘤是腦出血的常見病因;白血病以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血液病也容易誘發出血性腦血管病,少部分可導致發生缺血性腦血管病;相關研究指出,大約有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的腦血管患者伴有糖尿病或者高脂血癥等代謝病。除此之外,各種外傷以及腦腫瘤反射性治療等也可能會導致患者發生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病。另外,一些藥物也是誘發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例如利尿劑、抗心律失常藥、降壓藥、止血藥以及鎮靜劑等等。
2 腦血管疾病的預防
2.1 預防原發病:腦血管病的預防首先要預防原發病的發生,例如常見的糖尿病疾病、高血壓疾病以及高脂血癥疾病等等。若發生上述疾病,需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盡量將血壓、血脂以及血糖控制在一個較為合理的范圍之內,同時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定期測量血壓、血脂以及血糖的習慣,從而盡可能地降低腦血管意外的發生風險。除此之外,若血液黏稠度較高,可以在遵從醫囑的前提下服用適量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或者是他汀類的藥物來對血脂進行調節,從而進一步提高腦動脈硬化預防效果。
2.2 調整飲食:在日常飲食中,注意科學合理的搭配飲食。①適當控制每日所攝總熱量,飲食上注意節制,不暴飲暴食,以七至八分飽為宜,同時做到三餐規律飲食。②合理限制膽固醇以及脂肪的攝入:在日常飲食中,注意不要過多的攝入膽固醇含量高及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尤其是對于已經患有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加應該注意控制膽固醇以及脂肪的攝入。像動物內臟、奶油以及肥肉等食物盡量減少食用,不食用更佳,以防止病情進一步加重。同時注意飲食以清淡營養為佳,每天植物油注意不要食用過多。③注意多樣化飲食:飲食不要過于追求精細,注意葷素搭配,粗細混吃。由于膳食纖維能夠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因此可以在日常飲食中多搭配一些粗雜糧以及干豆類等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同時新鮮蔬菜以及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以及膳食纖維,這無論是在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上,還是在改善腦血管疾病上都能夠起到良好的作用。④控制糖類攝入:由于糖攝入過多糖會導致糖轉化為脂肪,進而導致肥胖以及血脂升高等,從而進一步推動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以及發展,因此像巧克力、糖果以及白糖糕點等含糖量高的食物要盡量減少攝入。
2.3 科學生活:首先平時要加強體育運動鍛煉,每周至少確保有五天時間能夠進行體育鍛煉,每次鍛煉時間在四十分鐘至六十分鐘左右,運動量已身體微汗無疲勞感為佳,切忌過量運動。同時晚上不熬夜,做到早睡早起規律作息。
2.4 戒煙戒酒:眾所周知,酒精對血管起擴張作用會導致血流加快,進而增加腦血量,因此在大量飲酒后容易導致發生急性腦溢血發作。而吸煙的危害則更不必說了,吸煙會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存在劑量-反應關系,相比于非吸煙者,吸煙者發生腦血管疾病的概率要高出至少三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到戒煙戒酒。
2.5 心理調節: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長期情緒不佳例如生氣抑郁等或者情緒經常激動等,均容易增加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平時可以多聽舒緩歡快的音樂或者是種花養魚等來陶冶性情,使自己的情緒長期保持在較為穩定的狀態之下。
總之,雖然腦血管疾病發病率較高,但是相信只要平時合理調整飲食,改正不良生活習慣,同時保持良好心理狀態等,一定可以進一步降低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