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
在臨床上有很多種疾病,都需要通過檢驗患者的血液標本進行確定。如果血液標本的檢驗結果出現差錯,將會極大的影響對患者的診斷治療,甚至引發更為嚴重的后果。而在血液標本的采集過程中,有很多種因素都會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特別是采血的方法將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只有對血液標本進行正確采集才能獲得可靠、準確的實驗結果。因此,本文首先將分析會對血液標本檢驗結果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然后闡述相應的防范措施,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有用的參考。
1 臨床血液標本采集過程中影響檢驗結果的主要因素
1.1 采集方法的影響
首先,在為患者采集血液時,患者的體位將會直接影響到血液的凝血因子、血細胞參數等多項生化指標。常見的體位有三種,分別是坐位、站位以及臥位,這三種體位采血之后的檢驗結果都有著很大的差異。之所以會如此,主要是因為人如果處于直立狀態,在地心引力的影響下,重力作用超過人體的靜脈內滲透壓,從而導致一部分水分子會由人體的心血管系統轉移到組織間質,再加上大分子物質不容易穿透人體的血管壁,就會使人體的血液處于較為壓縮的狀態。而當人處于臥位的狀態時,人體靜脈滲透壓將會提高,導致一部分水分子滲透到血管內,使血液中的物質處于平衡的狀態。所以,人如果由站位轉為臥位,將會導致人體的各種成分逐漸降低,而將臥位轉為站位,則會逐漸恢復。這就會極大的影響臨床血液指標的檢驗結果。其次,標本量以及抗凝劑的選擇將會直接影響到檢驗結果,這就需要檢驗人員能夠根據檢驗要求,選擇合適的抗凝劑,才能夠達成檢驗目的。尤其是對抗凝劑的用量以及濃度,都要根據相應的比例進行添加,才可以避免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造成影響。最后,標本溶血也會對檢驗結果造成直接的影響,特別是會影響到大量生化項目的結果,甚至還會導致乙肝表面抗原檢測出現假陰性,這就會對受檢者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導致該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止血帶綁扎過長。對患者的捆扎時間過長,大靜脈血流受阻而使毛細血管內壓增高,血管內液與組織交流造成檢查結果減低或者增高。第二,針頭連接不緊,造成空氣混入,致使標本出現氣泡,從而出現溶血現象。第三,采血時沒有準確進針或者是定位不準確,導致無法順利采血,從而出現血樣溶血以及血腫的問題。第四,在受檢者靜脈穿刺處的消毒乙醇未干時進行采血,導致其混入標本。第五,在混勻標本時力度過大以及在運送標本時出現劇烈振蕩。
1.2 生物學因素的影響
1.2.1 年齡的影響。在人年齡的不同階段,人體的組織、器官都會發生變化。所以,人的年齡將會直接影響到血液的檢驗結果。例如,成人的紅細胞總數以及堿性磷酸酶大幅低于新生兒,成人的總鈣含量約為兒童的50%。
1.2.2 性別的影響。男女之間由于身體結構的差異,也會造成血液指標檢驗結果出現不同,尤其是男女之間的常見血液指標會存在著極大的差別。例如,女性的網織紅細胞計數、促卵泡生成素、血沉以及載脂蛋白A等都要高于男性。而男性的尿酸、肌酸激酶、睪酮、紅細胞總數、肌酐以及血紅蛋白含量等均要高于女性。
1.2.3 妊娠影響。如果婦女處于妊娠期,在胎兒的影響下,為了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需求,將會導致其出現各種適應性的生理變化。例如,婦女在妊娠期將會出現總蛋白以及尿酸等指標降低的情況;而纖維蛋白、脂類、甲狀腺素以及堿性磷酸酶等指標則會升高。
1.2.4 情緒的影響。有很多受檢者對采血存在未知感,會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這就會對其神經內分泌功能造成影響,隨之造成人體的乳酸、白細胞、非酯類脂肪酸以及血糖等各項指標大幅提升。
1.2.5運動影響。如果患者在采血前,有過劇烈的肌肉運動,將會對人體的代謝造成極大的影響,特別是會使人體的多項指標出現假性升高。
1.3 藥物影響
如果受檢者在接受檢驗前有服用藥物的情況,就必然會影響其血液指標的檢驗結果。尤其是大多數的藥物有著十分復雜的機理,這就會導致受檢者的臨床血液檢驗指標出現波動。同時,輸液同樣會影響到受檢者的檢驗結果,因為輸液將會導致人體的血液標本成分被稀釋,導致人體的紅細胞、白細胞、電解質以及凝血因子等多種指標明顯降低。并且,如果為患者輸入的是氯化鉀、葡萄糖等物質,還會導致人體的血鉀以及血糖等出現假性增高。
2 防范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的主要措施
首先,在為受檢者采血時,需要對其開展相關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夠了解到血液標本采集的方法、目的以及各種注意事項,消除其對未知的恐懼感,避免其出現情緒波動的問題。并且,飲食也會影響到受檢者的血液成分,在為受檢者采集血液標本前,需要明確的告知其禁食內容以及禁食時間,盡可能的防止飲食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而在為受檢者采血時,如果其主訴有過劇烈運動,需要使其休息15分鐘以上。再對其進行采血,還要問詢受檢者是否服用藥物,如果其存在長期服用藥物的情況,需要充分考慮藥物對檢驗結果造成不良影響。特別是要接受輸液治療的受檢者,要在其輸液之前進行采血,這樣才可以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其次,在采集受檢者的靜脈血時,體位將會極大的影響血液指標。因此,最好讓其采用坐位進行采血。同時,使用止血帶的時間要控制在1分鐘以內,避免對受檢者的激素以及血清蛋白造成影響。而在為受檢者完成穿刺后,需要馬上將止血帶松開,這樣就能夠避免由經脈阻滯造成受檢者的甘油三酯提高。在完成對其的采血后,需要將抗凝管及時的進行顛倒混勻,避免發生凝固或者溶血等問題。
總而言之,導致臨床血液指標檢驗結果不準確的影響因素有很多,采集方法則是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如果沒有選擇正確的采集方法,將會造成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受到極大的影響,這不僅會浪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還會極大的延誤對患者的診療工作,給患者的身心帶來極大的痛苦,嚴重情況下還會致使醫療事故的發生。所以,就需要臨床檢驗人員能夠加強對臨床血液標本的采集工作,避免對檢驗結果造成不良影響,切實的增強檢驗質量,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